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为炎帝后裔,商末周初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周朝开国元勋,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位列外姓侯之首,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太公是老年成功的典范,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虽咸有大才,然皆年七十余,乃升为王霸师。《吕氏春秋》把许由,皋陶,伊尹,太公并列为王者之师,“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支,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太公并列为十大圣人之师,六大贤人之傅,古代十六大圣贤的师傅。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大史学家杜佑称太公为六贤之一,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杜牧称太公为周朝到唐朝十三个朝代的贤人,“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唐肃宗时,追封太公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朝元朝武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明朝时朱元璋把姜太公请进历代帝王庙,武庙里的位置让给了岳武穆岳飞,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准确地说,中国的武圣人是民族英雄姜尚,孙武,岳飞,而关羽则是满清统治者篡改和强加的一个“武圣人”。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后世将姜太公视为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封神演义》赞曰: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人们说文王,武王,周公是圣人,那么姜子牙是一手托起三圣人的超级圣人。生前位极人臣,死后 更是无与伦比,神都是他封的,等于众神之神。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兵圣、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直到今天,还被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蒋防《吕望钓玉璜赋》曰,昔太公之未遇也,隐于渭之滨,钓于渭之津。坐磻石而不易其掺,垂直钩而不挠其神。波万重而我心惟一,岁三周而吾道方申。既而寒潭晓霁,莫不遗乎巨细。兀忘形而有待,引经纶而不替。期阴骘以旁行,忽冥符而下济。于是拔深泉,激细涟。振锦鳞而云霞焕若,获玉璜而篆籀昭然。皎皎霜净,亭亭月悬。表苍兕之期,功邻造化;腾白虹之气,理契先天。所以耀川灵,所以夸渔者。徘徊自适,愤惋俱写。临清流而素彩荧煌,昭白日而祥光上下。公乃起川隅,怀宝符。禺昂志气,振奋泥涂。捧抵鹊之容,弥彰洁白;入飞熊之兆,宁掩瑕瑜。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众皆钓其鱼,我则钓其宝。故知神全者不辞于贫贱,志大者不叹于枯槁。皤皤兮白发,湜湜兮清流。其来也钓于周,所谓运良谋,拥神休。岂芳饵而能获,匪嘉鱼而足求。异和氏之功,疵瑕受戮;贱詹何之术,溪涧空投。然则道感其诚,德亦有报,天以我为忠告。客有悦其性者,莫不望兹川而高蹈。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原文【六韬豹韬】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候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盾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陈,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谓林战之纪。”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至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旆,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武王曰:“善哉!”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在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之左右,疾击其前,急攻其后,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我材士,吾内外不得相闻,三军扰乱,皆散而走,士卒无斗志,将吏无守心,为之奈何?” 

太公曰:“明哉,王之问也!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锐冒将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击其表里,微号相知,令之灭火,鼓音皆止,中外相应,期约皆当,三军疾战,敌必败云。”武王曰:“善哉!”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卒遇敌人,甚众且武,武车骁骑,绕我左右,吾三军皆震,走不可止,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败兵’。善者以胜,不善者以亡。” 

武王曰:“为之奈何?”太公曰:“伏我材士强弩,武车骁骑,为之左右,常去前后三里,敌人逐我,发我车骑,冲其左右,如此,则敌人扰乱,吾走者自止。”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武王曰:“敌人与我,车骑相当,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整治精锐,吾陈不敢当,为之奈何?” 

太公曰:“先我材士强弩,伏于左右,车骑坚阵而处,敌人过我伏兵,积弩射其左右,车骑锐兵,疾击其军、或击其前,或击其后,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武王曰:“善哉!” 

众皆钓其名,我则钓其道——圣贤之师,众神之神《六韬》妙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