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写在《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用书出版之际


吴忠豪


《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这套教师参考用书是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名研会)组织编写的。名研会是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自发形成的学术性组织,前身为“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8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成为其旗下的一个二级学会。学会聚集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60名小学语文名师,其中有正高级教师近40名,绝大部分为各地有影响的特级教师。

学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着“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开展研究。这个主题包含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两个热词,一是“核心素养”,二是“语言实践”。语文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并提升的,所以这两个关键词是有密切联系的。2016年学会在福州召开年会,对这个专题研究开了个头;2017年在浙江义乌召开年会,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交流展示各地名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和研究成果;2018年学会在安徽合肥开会,结合统编教材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三次年会的学术含量很高,通过各地名师的智慧碰撞和课堂实践研讨,大家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特点在理论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实践性”如何在课堂里落地,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总结出不少经验。“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已逐步成为名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一种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

为扩大名研会全体会员多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使其能够更大范围地惠及广大语文教师,引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会于2017年春决定,于当年秋季全国中小学语文学科统一使用教育部最新编写的语文教材之际,充分发挥各地名师卓越的教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编写一套《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套既能反映语文教学改革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又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备课时答疑解惑的实用的教学用书。

与以往同类的教师用书相比,这套丛书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到底“教什么”,长期来我们对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原理问题在认识上一直存在着误区。经过这几年的深入研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认同语文课不是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专职,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文课程当然也承担着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任务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之中的,应该是结合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果把思想、情感、审美教育从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中剥离出来,甚至无限放大或强化,就会异化语文课程的性质。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近20年来语文课程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不足之处,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探寻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路径,使语文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吴忠豪: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以往教学参考书在教材解读部分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因此侧重在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等等,这样解读文本,更多的是按照文学解读的思路去解读文本。其实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一种语文教学专业性质的解读,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去解读文本,应该侧重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解读”,而不是进行“文学解读”。因此这套丛书将以往的“教材分析”改名为“文本教学解读”,强调的是教学解读,是以小学生为学习对象,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文本要教什么,提炼出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包括字词要学什么,朗读要学什么,积累要学什么,哪些语言形式要学会运用,文本解读的关键词是“教学内容”。


我们来看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文本教学解读部分,一开始只用简短文字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表达特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然后重点解读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1.识写生字,2.朗读课文,3.背诵积累,4.迁移运用。这四个方面基本覆盖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再围绕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其重点难点进行解读,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方法。比如朗读部分,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句子指导重点落在‘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一句上。教师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听,然后带着学生从分句到整句、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提高所读句子的难度,读熟课文。”

编写这套丛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通过文本教学解读呈现出来,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努力消减语文教师备课时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的困难。


02

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师讲会的。以往的语文课主要采用讲读课文的方法,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其实并不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退休以后对自己的语文教育生涯进行深入总结。他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如果再让我教小学语文,怎么教?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不但读,多读多背,多读多写。”这是于老师近六十年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作文能力、说话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吴忠豪: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误区中走出来,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主要不是研究教师怎么讲,而应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组织学生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套丛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努力将“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设计,改变成“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设计,增加课堂中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第一册入学教学《天地人》这一课教学“人”这个生字,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给“人”字找朋友:

师:我说男人。

生:我对女人。

师:我说好人。

生:我对坏人。

还可对:大人、小人;白人、黑人;中国人、外国人……

用师生对答的方式来认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同时通过生字组词,扩展学生词汇。

这一课教师还设计了两个运用“你我他”三个生字的活动:

活动设计一:借助“你我他”,介绍彼此姓名。

活动设计二:借助“你我他”,介绍彼此关系。教师和两名学生先一起示范,轮流介绍“我是某某某,你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同学”,然后要求学生模拟角色介绍(准备爸爸妈妈的头饰),请小朋友用“我”的身份来介绍。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可以变以教师教为主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03

采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模式


所谓“板块式教学设计”,就是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划分成若干个板块(模块),每一个板块聚焦一项目标展开教学,这项目标可以是检查学习生字,可以是学生预习情况交流,可以是指导朗读,可以是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是研究课文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者结合课文设计的一次说话写话练习,等等。“板块教学”是相对于常态的“直线型”课堂教学设计而言,“直线型”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先是初步理解,然后逐段分析,最后总结提升。“直线型”教学设计目标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语文知识或方法教学往往呈碎片化状态,往往是随意插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很难按照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本身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

板块式教学设计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板块教学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非常清楚。我们看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小的船》一课板块设计。这篇课文教学划分为五个板块:板块一、认读字词,读通课文;板块二、读出节奏,感受形象;板块三、多种方式,背诵课文;板块四、积累叠字,拓展运用;板块五、认识笔画,学写汉字。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集中落实一项目标,可以极大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避免了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要教,结果什么都没教好的尴尬。

板块式教学设计还有一个好处是使复杂的语文教学设计变得相对简单。只要准确把握好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些教学目标一项一项设计,一般来说一项目标设计一个或两个板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尾巴》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提手旁”“八字头”两个偏旁,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学习朗读问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3.学习儿歌的问答方式迁移说话。设计者按照教学目标设计了五个板块:板块一、认读字词,认识事物;板块二、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板块三、活动体验,快乐背诵;板块四、图文阅读,话题交流;板块五、认识竖提,学写汉字。第一个教学目标主要应该由板块一和板块五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中的朗读和背诵分别通过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是迁移说话,主要由第四板块来达成。这样设计课堂教学,每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教师一目了然,当然更加容易把握,能很大程度上简化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复杂程度。

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设计出不同的板块组合,是薛法根老师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有效性经受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检验,并获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广泛认同。我们在这套丛书中提倡以板块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是希望以此替代并改变长期来教师习以为常的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讲读式语文教学模式。当然这并非说板块式教学尽善尽美,如果不能按照年段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灵活变通,有时也难免会显得机械、刻板。比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应该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通过一个板块训练学生朗读,对学习某种朗读技巧或许有效,但是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形成熟练的朗读技能以及语感的培养等其实并不有利。板块式教学模式优点明显,但是还需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吴忠豪: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这套教学用书能够编写完成,首先要感谢名研会的各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们以极大的热忱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发动所在工作室成员在繁忙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夜以继日地赶写书稿,并在工作室内部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有些文稿甚至修改了6次之多。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套丛书的编写工作。这些名师都是各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在各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既有相当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由这批名师担纲编写这套教学用书,是最理想编写人选,也是这套教学用书质量的保证。

由于这套丛书编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存在某些不足在所难免。比如课文的文本教学解读,实质上是对每篇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概括,学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对编写教师是很大的挑战。尽管我们在编写时要求分册主编组织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将全册教材各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条分缕析地加以梳理,比如写字指导,比如朗读训练,比如表达说话,等等,各单元教学重点是什么,怎么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反复多次进行研究讨论。然而这项工作现在只可能一册一册进行,不能立足于全套教材加以研究梳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会有很大的局限。还有这套丛书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实践活动,这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但如何设计出有效、有趣并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对编写教师也是新的课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尝试实践,才能逐步成熟。因此这套丛书无论是在文本教学解读准确性、合理性方面,还是在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切性、有效性方面,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好在这套丛书后续编写工作时间还很长,我们将与学会的各位名师在今后编写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保证丛书编写的高质量。

恳请各位语文专家和广大老师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编写后续教学用书时加以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