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脾和消化無關

民間和傳統醫藥面對消化不良的人時,喜歡用脾胃不和的診斷和自我診斷,類似的還有脾虛、脾弱等等。相應的還有大量補脾、健脾的藥方食譜。但需要鄭重說明的是,這裡的脾和正規醫學概念裡的脾不是一回事,真正的脾和消化也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脾和消化系統從胚胎開始就不是一個起源。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起源於內胚層,所以組織結構和細胞類型,以及功能上都有相似之處,比如大都是上皮組織,都有腺體結構,上皮細胞大都有吸收和分泌功能等等。而脾則是來源於中胚層,大部分由免疫細胞組成,嬰兒時期和某些疾病狀態下還有造血組織。脾和消化系統結構上最大的聯繫是血供,脾動脈和供應上消化道的動脈都來源於腹腔幹,脾靜脈的血借道肝臟的門靜脈系統迴流到心臟,僅此而已。大概是因為解剖上的關聯,中國古代的醫生才認為脾和消化有關。這也提示中國古代是做過解剖的,不像後世的中醫一樣閉門空想。

鄭重聲明:脾和消化無關

脾和胃相鄰,其血管和消化血管聯繫緊密,但不代表它也是消化系統的。就像你和機關大院用一個下水道系統,不代表你也是機關幹部。

其次,脾臟的功能和消化沒有關係。如前所述,脾臟的主要組成是免疫細胞和免疫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形態不正常和衰老的紅細胞,部分細菌和病毒在脾臟這裡被破壞。如果沒有了脾臟,那麼人體裡異常的紅細胞就會增多,也容易被某些依靠脾臟殺掉的細菌感染,比如常見的鏈球菌。而消化器官的營養吸收功能,分泌蛋白酶的消化功能,脾都沒有,也沒有發現脾臟可以分泌調節消化吸收的激素。切除脾臟的病人,最需要擔心的是長期的免疫功能,而不必擔心消化吸收能力的下降和胃腸動力的改變。

有些脾大和消化疾病有關,但大多是因為前述解剖結構上的關係。比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病人,因為門靜脈壓力增高,脾臟的靜脈血迴流受阻,會產生脾大,脾功能亢進的表現。胰腺炎和胰腺癌有時候壓迫後方的脾靜脈,也會導致脾靜脈迴流受阻,脾靜脈轉而通過相鄰的胃底靜脈迴流,會導致孤立性的胃底靜脈曲張。但是脾大並不是消化系統疾病的獨有表現,許多全身疾病,比如心衰、白血病、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也會出現脾大。對於醫生來說,碰到一個脾大的病人,消化系統的原因很容易排除,需要考慮的是其他更多更復雜的疾病。

因為脾和消化沒什麼關係,所以消化不良症狀也都和脾沒什麼關係,不管病因是消化道病變(炎症、潰瘍、腫瘤等)、消化腺功能不全(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還是消化動力異常(消化內分泌異常,感覺和動力異常等),還是全身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糖尿病痛症酸中毒,尿毒症等等),都和脾臟沒什麼關係。或許是因為很多慢性病伴有脾大,嚴重的病人自己都能夠摸到,同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也是很多慢性病的常見症狀,再加上脾和胃的位置相鄰,所以誤認為脾和消化有關。

中醫認為脾和消化有關說明古代中醫做過解剖人體的嘗試,但自從清代中醫走向臟腑虛擬化的歧途以後,傳統中醫就不可能正確認識脾的用途了。只有建立在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基礎上的現代醫學才能正確認識脾。

總之,脾和消化沒什麼關係,正規醫學教科書上沒有任何“脾胃不和”、“脾虛”的病名,任何給病人診斷“脾胃不和”、“脾虛”的醫生都是外行,任何所謂補脾的醫療保健都是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