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这个办事处探索出的“南关模式”是啥?为啥广受好评?


“我早上起床感到不舒服,是不是血压有点不正常?”4月12日上午,家住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的“空穴老人”李奶奶在社区便民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话,立即引起了社区干部的关注。半个小时后,社区工作者便和辖区医院医生上门了。


这,是南关街道办事处共驻共建,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魏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申健民介绍,许昌市委组织部制定“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制度,着力破解城市基层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之间衔接不畅、联动不够,统筹各方面党建资源等一系列城市基层党建新课题。南关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城市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创出了共驻共建的“南关模式”。


在全市共驻共建工作中,南关街道办事处坚持走在前列,以“组织共建、活动共联、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为目标,吸纳辖区33家单位作为党建联席会成员,建立了工作例会、议事决策、服务清单等5项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了万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用房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打破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之间互不隶属、“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等藩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群众过去想办而难办成的实事,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了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呈现出“街区扛旗,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


固根基 同心协力谋发展


自开展共驻共建工作以来,南关街道办事处解决了以往许多棘手的难题: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许昌实验小学和许昌军分区等单位,有效解决了七一社区、育才社区5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场所问题;协调胖东来商贸公司和大商集团,为125个困难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协调各方,有效解决了许昌大酒店家属院积水问题;筹集资金70多万元,对莲礼苑等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硬件提升。尤其是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南关街道办事处打造的七一社区红色教育基地,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的肯定。


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决策,南关街道办事处深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建立了“一站室一中心一联盟”的便民服务机构,先后培育和孵化了七一社区书香莲城读书会、大同社区金苹果艺术团等29个社团组织,创建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爱在夕阳红”等特色服务品牌,组织20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通过整合共驻共建单位力量,南关街道办事处变“单边作战”为“集团作战”,将社区遇到的大事小事通过联席会议化解,齐心协力办好居民事,做好贴心人,实现管理同心、发展齐心、幸福贴心、睦邻暖心,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战疫情 大考之中炼真金


2020年春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汹汹席卷而来。大年三十晚上,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迅速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放弃休假、全员上岗,联合辖区共驻共建单位,迅速建立疫情防控卡点97个,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共驻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组成19支共305名党员的抗疫志愿服务队,秉承着“民之所急,便是党旗飘扬之处;民之所需,便是党员奉献之时”的崇高理想信念,发挥出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起到的先锋作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辖区各个庭院居民排查到位、一户一卡严管出入、封闭小区定时开关门、对确诊病例小区24小时不间断值守,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让党旗在街巷深处高高飘扬、在群众心中熠熠生辉!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动力主轴转起来,一声“集结号”、迅速来报到。辖区内两新组织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主动协调统筹,主动捐款捐物,保障物资供应,协助人员管控。思故台商业街党支部主动购置了扩音器、消毒液、酒精、喷雾器、口罩等防疫物资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在得知各社区防控一线卡口缺少各类物资时,思故台商业街党支部书记赵新辉在第一时间赶往超市,购置相关用品,并多次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桶面等生活物品。

在守好门、尽好责的基础上,驻辖区单位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身边做起,从实际出发,于细微之处显担当,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许昌军分区干休所家属院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号召,在封闭住宅出入口的同时,自发性地组织人员进行卡点值守,每天“全副武装”,对进出人员进行劝阻;对庭院进行消杀,清除潜在安全隐患;设置党员先锋岗,织密网格红色防线,保障卡点值守尽责、守土有责,全力阻断病毒传播。他们发挥组织优势、展现组织担当,爱心力量的汇聚,汇成了无惧风雨、踊跃奉献的滚滚洪流,以实际行动展现着大义担当。


南关街道办事处各级党组织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解决群众的难题,做好特殊时期的特色服务。在社区党组织号召下,广大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变身为“红色代购员”“红色管家”,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广大居民群众。七一社区组织志愿者把生活必需品送到居民家门口;大同社区定时为居民买菜,协调菜商上门服务;育才社区微信群每天动态分析社区情况,提醒居民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让广大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党的关怀、组织的温暖,凝聚民心、增强信心,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集聚强大力量,构筑起坚强的疫情防控人民防线。


解难题 共建共享惠民生


南关街道办事处围绕社区治理难题,梳理“治理清单”,街道办事处、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合力为居民处理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俺家门口电灯泡坏了”“俺家门口积水、下水道堵塞”……遇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电话、一个信息就会有党员志愿者或者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要打通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幸福活力新社区,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凝聚共驻共建单位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贾向波郑重承诺。南关街道办事处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连续3年实施民生“365工程”,把养老、医疗、教育、健身等17个方面的民生工作细化为1000多项具体实事,融入社区、融入庭院,构建起全方位满足人民需求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真正住在社区、养在社区、动在社区。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亮明身份,通过开展一系列民生事项认领、志愿服务等活动,解决居民切身需求,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连年上升。精心举办好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搭建党员365志愿服务平台,与社区单位党组织一起开展组织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的联系互动。


针对辖区内南顺河街中房家属院“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小朋友荣荣,因父母在监狱服刑,哥哥上小学,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经济拮据,导致上不起幼儿园,经常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到处乱跑,南关街道办事处结合驻辖区单位行业特长,有针对性地为兄弟俩量身打造了一套“私人定制”的“成长计划”。重大节日,荣荣在南关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度过愉快的假期时光;通过协调对接,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市文化街小学对其免费进行义务教育,同时对其进行心理介入辅导。在各级领导、驻区单位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的关心下,荣荣禁锢闭塞的心灵被逐渐打开,变得积极向上,愿意与人交流。


南关街道办事处通过整合利用区域内各行业各单位资源,推动了信息及时沟通、场所彼此开放、文化交融浸透、服务互通有无,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逐渐成了一家人,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强大,共驻共建共享一直深化,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通过积极探索,辖区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构建起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提升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贾向波说,“下一步,我们要通过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不断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新理念,持续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每一件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