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诗玛的故乡


孩子肯定都是一样的,不分国内还是国外。贪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这都是在考验孩子是否能够经得起游戏的诱惑。

试问,很多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放下手机,孩子又如何能呢?

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谈一次,很有必要!并不要强行制止。根据与孩子的沟通,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

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可以不定期讨论,也可以适时的更改。

比方家长说:玩游戏不好,我想帮你戒掉游戏瘾。

孩子即使心里想,但是嘴上是不会承认的。很有可能孩子会说“我没上瘾,不会耽误学习”

如果家长跟孩子唱反调,那就谈崩了,所以家长得给自己留条路!(就是没达到效果,咱们随时改)

当然,当孩子发现确实影响学习的时候,他也会着急,怕父母发现影响学习的事实。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动声色,也许孩子会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放下游戏。还会很有骨气的跟家长说,“我就说我没上瘾吧!”

当然,有些上瘾严重的孩子,这个方法可能就不好使了,有可能需要家长强制剥夺孩子玩游戏,可是,这也容易让孩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不如家长鼓励孩子当个职业竞技选手!也许孩子深入了解后,发现,自己还得学习!

不知道是否可行,因为大人说话的方式、说话的环境、孩子的不同等等,都是潜在变数。

个人想法,供参考!


大小A的妈


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以增强人类生存技能为目的的活动。不仅人类世界有游戏,动物的幼崽追逐打闹,也是在增强自身的生存技能!

游戏本身无对错之分,只是看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关于游戏,一般代指电子游戏,主要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的。

游戏本身具有及时反馈性和清晰的目标,例如:当下做错了,立刻就能知道,通关奖励等。这些属性,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难以具备的,所以,游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孩子游戏的目的一般有三个:

1、逃避社交

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人际间相处的乐趣,通过游戏来弥补。

2、同辈作用

同辈人之间的榜样行为,玩游戏也是社交资源的一种。例如:大家都在玩,你不玩,就等于是隔绝在同辈圈子之外。

3、获得成就感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游戏来弥补。

4、缺乏亲情

日常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链接较少,孩子对于感情的需求转移到网络中需求满足。


家长应对策略

首先,搞清楚孩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尝试和孩子一起游戏,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所谓“沉迷”状态,此时,疏的作用大于堵。最后,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以此来变相减少游戏时间,拉回到正常人际交往中。


百变爸妈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现了问题,首先要从原件上找原因。

沉迷于游戏,不要问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也不要问是不是大多数都这样。如果大多数孩子都沉迷于游戏,那是不是就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可以放心的给孩子玩?


所以这位妈妈,在看孩子问题的时候,不是去看大多数,而是看对孩子有没有长远的影响,如果有,是好的还是坏的,好的就加以鼓励支持,坏的就引导孩子改正。


如果是大多数都有这个问题,难道就是正常的吗?举个例子,现在好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难道说高血压就是正常的,是每个人老了后必然要面临的吗?就不是病吗?不用干涉吗?显然不是的。


再一个问题,孩子沉迷于游戏,是不是大人也是整天玩手机。或者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直接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


对于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是想通过最简便的方法,那孩子不玩游戏玩什么呢?


游戏是一个可以让人即时满足的,很容易上瘾的东西。生活中也可以看看是不是孩子没有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爱,尤其是爸爸的爱。

作为家长,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父母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跟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2、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除了工作外,不要过度依赖手机;


3、帮助孩子找到另一个兴趣代替玩游戏,如阅读、打羽毛球、乒乓球、益智游戏、绘画、乐器等;


4、游戏不都是魔性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止关注游戏本身,可以更多关注游戏背后的故事、或者怎样才能自己设计游戏、游戏攻略等。好多做游戏的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止步于玩游戏本身。


5、多让孩子跟不玩游戏的孩子玩,或者远离爱打游戏的圈子,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很大的。


6、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可以跟老师加强交流,在学校让老师帮忙引导。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有些东西一旦上瘾是很难改变的,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以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大吼大叫,这样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慢慢来,每天改变一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