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课也听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完成了,考试成绩还可以,但依然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

汪少山


我是一名19年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有这种感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高中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上了大学会学习多么深奥的知识,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但上了大学之后,你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的学习模式还是和高中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大学四年,几十科的考试,最终却并没有真正掌握多少知识。一是因为我们学习的时间太短,二是因为我们还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我们看重的是最后的考试成绩,而不是过程中究竟掌握了多少。

拿我的专业来说,需要学习一门专业课叫《流体力学》,这个学科,最早的话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蓬勃发展是在两三个世纪前的欧洲,期间众多的科学家,提出了数不胜数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而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一学期,用32个课时或者48个课时,就把这门课学习完了,然后期末考试,我们在两天的时间内,学习一个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学科,最后能学到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考试时候要用到的解题方法而已,而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数学公式背后的内涵,所以有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自己付出了时间,考试也不错,但没学到什么东西。


小许的研究生生活


你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要相信你读过的书,终将化为你的气质和修养;你学过的每样东西,都会在你一生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在此之前,请做好准备!

为什么你会觉得没学到什么呢?这让我想到了现代包饺子教学理论。你需要拓展学习的宽度。

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学习好比包饺子,老师一边教一边演示,回家还让你巩固练习,所以学习好,分数高。

初高中了,老师教你包饺子,却要你举一反三,考你包包子,甚至做满汉全席,所以很多孩子成绩不理想,觉得没学到什么……

大学了,老师还讲包饺子,让你自己去拓展,去延伸,你可以研究饺子机,机器人端盘等一切相关的不相关的知识……

只学书本上知识你,收获自然少。

怎样让自己收获满满,有充实感,觉得不负此行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有收获唯一的方法是实践,是行动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很感激学校布置的每一次实践:我们写调查报告,采访学校的上千个大学生;我们写新闻,天天在校门口看过往的人,了解最新动态;我们学习上课,真正的站在讲台上给自己同学上课……

不知道你读什么专业,看到你的问题,觉得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期待你从现在开始:

1.找毕业的师哥师姐了解他们的毕业动向,明确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

2.上课认真听,课后多进行拓展阅读,积累更多书本知识

3.珍惜每一次的实践机会,创造机会实习。

结束语

你还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让自己学习更优秀,以后实践的机会很多。

年轻人都会偶尔迷惑彷徨,好好想想,继续出发!


如故岑如故岑


在大学里,有这种感触是很正常的,因为:

1.“术业”并没有“专攻”

大学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自己成绩单上显示四年学了70多门课,当然里面含选修课,因为我们当时选修最低三门,没有上限,于是我就多上了一些。

而也正是因为学得多,所以就不精,没有对有一门课深入研究。

2.综合能力提升,自己没感觉到

各门科目的学习,会让自己的思想以及专业认知不断提高,但自己没有感觉到。

3.没有实践,不知道怎么用

因为没有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不知道学到的知识怎么用,不知道怎么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建议:

想改变这种状态,方法还是有的:

1.增加某一领域的深度

可以通过读书、开展课题研究,加深某个领域、学科的知识,这会让你提高很快,也会懂得更多。

2.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常识和以后工作实践相结合,如你选定从事什么行业,就搜一搜这个行业需要什么知识,加深学习一下就好。

比如我现在的学生,可能更多需要强化的是歌唱、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