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急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急性鼻窦炎,中医称为急鼻渊,是发生于鼻窦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患,以发病急,鼻塞,流脓性鼻涕,头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加以重视。中医药在防治急性鼻窦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此介绍如下。


一、病因与症状


对于急性鼻窦炎的发病与症状。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论述。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中医认为,急性鼻窦炎多由起居不慎,过度疲劳,致使风寒、风热邪毒侵犯人体,循经犯肺,上蒸鼻窦;或嗜食辛辣炙煿或肥甘厚味,致火热内生,或邪热内犯胆经,循经上犯鼻窦而病。其它如拔牙、急慢性鼻炎、鼻腔手术等往往可诱发病邪侵犯鼻窦而导致急性鼻窦炎的发病。


急性鼻窦炎发病后,主要表现为:


(1)鼻塞:单侧或两侧持续性鼻塞,严重者可有嗅觉减退。


(2)鼻涕黄稠量多(浊涕下不止):即流脓性鼻涕,量多粘稠,难以擤尽,若鼻涕流向咽部,可引起咽部不适,咳嗽,恶心等。


(3)头痛: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一般位于头顶、前额、鼻根、面颊或枕部。


(4)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恶寒,全身困倦,口干,便秘等,小儿患者症状较成年人严重,可见高热,呕吐、腹泻、咳嗽等症。X线拍片可见鼻窦粘膜水肿,或积有脓涕等。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鼻窦炎发病急,病程短,鼻塞重,脓涕多,多属实证、热证。临床根据病情轻重与所处阶段不同,一般采用清热宣肺、清泻脾胃,清肝利胆等方法进行治疗,大多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肺经风热证:本证主要见于急性鼻窦炎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鼻塞,鼻涕黄,量较少;头痛、发热、轻微恶寒、咳嗽等,检查多见鼻粘膜红肿,鼻腔积有黄稠鼻涕,额面相应鼻窦部位有压痛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可用银翘散合苍耳散加减。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菊花、蔓荆子、竹叶、薄荷、白芷、辛夷、炒苍耳子等。


(2)脾胃积热证:本证多见于急性鼻窦炎的中后期,主要表现为鼻涕黄浊量多,鼻塞较甚,嗅觉减退,前额头痛明显;发热,口渴,口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检查多见鼻黏膜鲜红,鼻道脓涕较多;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治疗宜清泄脾胃,解毒除涕。方药可用清胃汤合黄连解毒东加减。常用药物如生石膏、升麻、黄连、生地、丹皮、大黄、黄芩、白芷、薄荷、甘草等。


(3)肝胆湿热证:本证多见于急性鼻窦炎的中后期。主要表现为鼻涕黄绿,粘稠量多,涕味腥臭,鼻塞较甚,嗅觉减退,头痛明显;或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耳鸣,小便黄赤;检查多见鼻黏膜红赤,鼻甲肿胀,鼻道脓涕较多,病变窦窍相应头面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疗宜清泻肝胆,燥湿排脓。方药可用龙胆泻肝汤合奇授藿香丸加减。常用药物如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草、丹皮、藿香、薄荷、菊花、甘草等。


三、预后与调护


急性鼻窦炎若能及时正确治疗,大多可获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引发中耳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者尚可引发颅脑感染,导致严重后果,或引发眼内感染、导致视力下降等。若失于治疗尚可转变为慢性鼻窦炎,致使病变经久不愈;若脓涕流入咽部,可致咳嗽等;因此,一旦发生急性鼻窦炎,应尽早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病的发生。婴幼儿患病,病情往往较成年人严重,而且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更应引起重视。


在调养护理方面,一旦发生急性鼻窦炎后,应注意休息,防止受冷,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煎炸油腻食品、禁烟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鼻涕黄量多者,可适当饮用菊花薄荷茶(菊花15克、薄荷3克、茉莉花1克。用开水泡茶饮),以利脓涕排出;鼻塞严重时,亦可用薄荷煎水熏鼻,以改善鼻腔通气,切忌用力擤鼻,以防脓涕走窜,变生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