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王维与孟浩然的友情?

动静文史


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所以山水田园诗派也有王孟诗派的说法。

孟浩然和王维

两人都生活于盛唐时期,才干相当、志趣相投,对于诗歌写作的思路和方向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但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生活环境,这并不妨碍他们相知相交,成为好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王维和孟浩然两人的异同。

1.看履历,两人云泥之别

王维

王维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卒于761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有“诗佛”之称。王维在诗文、绘画乃至音乐方面都有着较高天赋,年少时即誉满长安,极受当时官僚贵族欢迎,是上流社会的常客。这也让他的青少年时期一路平坦,年纪轻轻就状元及第,王维本人也志得意满,准备用心用力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理想。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搞艺术和搞政治毕竟是两个不同门类,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在官场上却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张九龄执政之时,他才得到了提拔。可惜的是,后来奸臣李林甫当道,而王维倾向于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而备受排挤,终究被挤出了朝廷。王维对官场上的黑暗深感苦闷,但又留恋禄位,不舍离去,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相思

要说官升不了虽然郁闷,但终归没有生命危险。而且王维自己爱好广泛,朋友众多,就这么生活下去也未尝不是个完美结局,可惜上天注定要他历尽波折然后成佛,于是,更大的磨难来了。

安史之乱期间,王维滞留长安,不得已在伪朝当了官,按律当斩。好在王维当时写了一些怀念唐朝的诗文,再加上他弟弟平叛有功,这才免去一死,仅以降职为惩戒。后来,王维又升至尚书右丞,所以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此后,王维看破世俗,无心于政事,专心于参禅悟道,并写下来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而他留下的诗,也备受世人推崇。

相比于王维,孟浩然的生活工作经历就简单多了。

孟浩然

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年轻时也有救世之志和远大抱负,可惜他的经历比之王维远远不如。直到40岁时,去长安考进士还没有考中,但在士林中也取得了一定名声。开元二十五年,孟浩然曾到张九龄幕府短暂供职,没多久就辞职选择隐居,直至公元740年去世。

从两个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王维年少成名,有过荣华富贵,也有过磨难坎坷,在看破世事后归隐;孟浩然一生困于山野,于仕途上毫无成就,从无奈到豁达,最终归隐山林。从结果来看,王孟二人倒是谈得上殊途同归。

2.看诗风,两人和而不同

王维—山居秋暝

从艺术特点来看,王维的诗最广为流传的评价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重将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的诗则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从诗文风格来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在努力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

从诗文内容来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

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两人各有千秋,方向融合而个性独立。

3.看交往,两人互有唱和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孟二人究竟是如何相交的我们不得而知,在盛唐的风气下,两个风格近似的诗人,不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认识都不足为奇。但记载少不代表两个人关系不好,相反,有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新唐书》中记载,孟浩然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在太学里吟诗作赋颇有名声。王维和张九龄想把他举荐给唐玄宗,无奈没有合适机会。有一天王维和孟浩然在家中书房论诗,不巧唐玄宗突然驾到,未免孟浩然冲撞圣上,王维就安排他躲在了床下。随后王维在玄宗面前竭力推荐孟浩然,玄宗对此也颇有兴趣,答应了回头安排一下,于是王维将孟浩然躲在床下的事和盘托出,玄宗让孟浩然出来相见并来个自我推荐,孟浩然就念了一首自己的诗。诗中有这样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听后大为不喜,你都没来找过我,怎么能说我不要你呢?于是放弃了让他进入朝廷的想法。据传这是导致孟浩然归隐的直接原因。

孟浩然去世后,王维曾不断怀念孟浩然,《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王维曾在郢州为孟浩然画像以纪念:

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一千三百年已逝,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留在史书上的两个人,名姓紧紧挨在一起,在口耳相传中,也以王孟相称,这大概是作为朋友最好的结局吧。

以两人写给对方的诗作为结尾吧。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哭孟浩然》,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莫道疏狂


他们即是忘年之交,又是知遇之交,更是君子之交。



武汉勇哥


王维与孟浩然有如古代版的一对CP,似胡歌和霍建华的关系,此处为调侃。

怎么看王维与孟浩然的友情,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两人被合称“王孟”,并称王孟诗派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山水田园诗人。两人诗作主攻山水田园题材,写作风格非常相似,自是有很多交集与切磋探讨的机会,萌生深厚友谊也是必然。古书有多处记载,两人关系“甚笃”。

第二,两人之间的差距,没有成为友情的羁绊

1,成就上的差距。虽孟浩然是唐朝山水诗的创始者,但后来者居上,孟浩然承认自己不及王维诗作的诗意高远。

2,年龄上的差距。王维生于701年,孟浩然生于689年,两人相差12岁。开元十六年的728年,已39岁的孟浩然再次科举不中,这一年王维为其在郢州亭子里画像,名浩然亭,又称孟亭,两人从此为忘年之交。

3,仕途上的差异。王维的一生基本是官途顺畅,除做了一段“伪官”,自认人生污点外,其余顺风顺水,一帆通畅。孟浩然的仕途则是命运多舛,一生坎坷。40岁进士不第,直到48岁在好友张九龄的帮助下才为官,但不足一年,就辞官回家。

4,家境上的差异。王维自幼家境殷实,后为官,自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游历山水,修养身心,孟浩然则不同,生于不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后因他为官之路百般艰难,一生都是生活拮据,捉襟见肘。

5,两人之间所有的差距都没有阻碍彼此间友情。王孟都是心胸开阔之人,自是不会蝇营狗苟,生出羡慕嫉妒恨的小人之心。

第三,两人互赠诗作,互慕才华,一生挚友

1,孟浩然曾写有《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尽管此诗被后人解读有“酸醋”之意,但事实两人的关系依旧友好。

2,开元十六年的728年,王维为孟浩然在郢州亭子里画像,名 “浩然亭”,晚辈后人觉得这样称呼有不尊之嫌,故改称“孟亭”。

3,开元二十九年的741年,孟浩然不遵医嘱,与王昌龄相聚饮酒食鲜而亡。王维襄阳探友,才知浩然已逝,痛哭失声,悲伤欲绝,后做诗《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王维哭诉:江山依旧,但却无处再寻孟浩然。

以上归之,王维与孟浩然的友情的确相当深厚,尽管有着种种差距,但两人惺惺相惜,肝胆相照,成就了一段千年传颂的佳话。


谢谢阅读,请关注“诗词与文学”,一同品读诗文,欣赏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