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与鲁智深来场生死之战,谁能活下来?

兔子耳朵823


鲁智深在梁山排名第十三,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又大闹五台山,并在野猪林帮助过林冲,又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后来鲁智深跟随宋江奉圣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征田虎时鲁智深曾生擒神驹子马灵。

要从二龙山和梁山的排名来看,鲁智深武功靠前,但再从他们的神力来看是不相上下,鲁智深可以倒拔杨柳,自己的禅杖重达六十二斤,却抡起来轻松自如。武松也是神力过人,当初施恩请他夺回快活林,怕他没有力气,每天给他补充营养,他却可以举起三、五百斤的巨石,让施恩目瞪口呆。

但有两件相似的事件却可以看出鲁智深和武松的本领差异,一是鲁智深在瓦罐寺恶斗生铁佛崔道成,二是武松在蜈蚣岭力战飞天蜈蚣王道人,从这两次打斗可以看出二人的智谋和功力,先看瓦罐寺的酣战。

鲁智深在去大相国寺的路途中,又饥又渴,正好看见一座大松林,里面有个寺庙,虽然败落却有人烟。鲁智深赶紧上前想弄点东西填饱肚子。可是进去一看只有几个老和尚坐在地上,一打听才知道最近来了位和尚与道士,他两个无所不为,把众僧都赶出去了。

智深就进到里屋,正好看见一僧一道,还有一位妇女正在喝酒,心里正奇怪。可是和尚再三解释,又鞠躬道歉,还说是那几个老畜生胡说。智深将信将疑,又回到原处。老和尚就说你上当了,马上他们就要出来袭击你。

后来果然那位生铁佛崔道成纠结飞天夜叉丘小乙,想趁机袭击智深。三人打到一处,智深又急又饿,斗了一阵看看不敌,只好退出战斗。后来偶遇史进,吃了点食物,又在他的帮助下才杀了这一僧一道,不然智深就差点在阴沟里翻船。

再说武松,他从十字坡张青和孙二娘处得到了戒刀,正想上二龙山找鲁智深和杨志入伙,路过一个林子,突然听见一阵怪笑,上前一看,只见松树林中傍山有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武松可没有学鲁智深左打听、右打听,立刻就反应过来这对男女不是正经勾当,于是正好拿那个先生祭刀。武松先杀了一个道童,然而那位先生就挥舞两把宝剑出来了,两个斗了十数合,只听得山岭傍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

两相对比,鲁智深之所以刚开始失败,是因为心慈手软,也看不清对手的狡猾和伪装,加上自己有些轻敌和肚子饿。以前三打镇关西,以及与五台山那些和尚们打架,都是在明处。这次智深碰到这么狡猾的对手,自然差点吃亏。

而武松在这之前经过了无数恶斗,也遭到了很多暗算。俗话说久病成医,吃的亏多了也可以做人生导师了,碰到蜈蚣岭王道士,再也不会上当。如果武松像鲁智深那样上前再三打听,不用说,又是一堆谎话。所以武松不是鲁莽,而是直觉。






老潭遥哪吃


如果武松与鲁智深来场生死之战,谁能活下来?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悬念:武松能活下来。

理由如下:

一、论武力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吊睛斑斓猛虎,鲁智深能倒拔垂杨柳。

武松能两脚踢翻膀大腰圆的蒋门神,鲁智深能三拳打死镇关西。

武松在飞云浦,在身戴枷锁的不利形势下,能力杀四个武林杀手。鲁智深能与后来马军五虎将呼延灼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武松与鲁智深虽然没有正面交过手,但从二人平日的战绩表现,他们的武力值确实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二、鲁智深的名望大于武松。

鲁智深在梁山英难排座次时,之所以能排在步军头领第一名,武松在第二名。皆因为鲁智深上山前是二龙山大当家的。同时他还领导了三山聚义打青州,这是梁山以外的山头独一无二攻打城池的武装行为。论声望,论能力,论势力,鲁智深都在武松之上。也就是说,鲁智深之所以排在武松前面,并非因为他武功强于武松,而是缘于名望。

三、势均力敌智者胜。

武鲁二人即然在武功方面不相上下,那么,在两虎相斗时,取胜之人靠的就不是武力,而是智力。在这方面,武松把鲁智深拉开的就是几条街的距离了。

首先,武松最擅长的就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夜半打死吊睛猛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飞云浦以一敌四,鸳鸯楼以一敌三,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每一次都离不开智斗。尤其是飞云浦和鸳鸯楼的两次斗杀,都是孤身一人对付多个武林高手,单凭武力恐怕死几回都数不过来了。相形之下,鲁智深在这方面实在无法与武松相提并论。

其次,同样是路过十字坡酒店,同样是与孙二娘素不相识,鲁智深轻松就被孙二娘用药酒药翻,被放倒在案板上,就等着剥皮剔骨跺碎后做人肉包子了。而武松却搭眼就识破了孙二娘的诡计。他趁孙二娘不备,偷偷把酒倒在地上,然后假装喝酒后晕倒,轻松就把孙二娘拿下。


再有,武鲁二人来到少华山,要接史进上梁山,当得知史进已被华州知府押进大牢,武松提出回梁山搬来救兵再去营救。但鲁智深不听劝阻,执意孤身进城。结果一去就被知府设计活捉。不仅没救成史进,自己也被人家关进了大牢。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武松是智勇双全,单打独斗是他的强项。而这也正是鲁智深的弱项。如果武鲁二人来个生死之战,武松取胜无疑是没有悬念的。


文化一家人


这个假设不成立。篡改剧情就必须篡改时代背景和历史,我的写作水平永远赶不上施耐庵,更无法超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