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如何灭绝西夏的?

爱车山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西夏桓宗时期的蒙古第一次入侵

在西夏第六代皇帝桓宗李纯祐在位时期,蒙古族兴起于漠北草原,蒙古部贵族铁木真迅速强大,对夏国北方构成严重威胁。天庆十二年(1205年), 铁木真率领的蒙古军第一次向夏国发动进攻。铁木真借口夏国 收纳了蒙古逃人,领兵政入河西,纵兵至瓜、沙诸州进行掳掠 。



纯祐对蒙古军的突然袭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待蒙古大军撤退后,纯祐庆幸危机已过,于是下令大赦。修复被蒙古铁骑践踏毁坏的城堡,改首都兴庆府为中兴府,表示夏国经过大难之后,必将中兴。同年十一月,纯祐听到蒙古军侵入金国,与金将完颜天骥相持不下,遂亲自领兵进入金境。军行数日无所得,后 得报金兵被蒙古军击败,立刻遣兵救援,后料知非蒙古军对手 又迅速撤兵。

当夏国面临强敌压境的危难时刻,长久以来图谋篡夺帝位的镇夷郡王李安全,在皇太后罗氏的合谋与纵容支持下,于天庆十 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纯祐,自立为帝,改元应天元年。同年三月,纯祐暴卒于宫中,时年三十岁,在位十四年谥昭简皇帝,庙号桓宗。

二、襄宗时期附金抗蒙及蒙古第二次入侵

李安全继位后,于应天元年(1206年)六月,由罗太后遣御史大夫罔执中奉表赴金朝,表中称:“纯祐不能嗣守,与大臣议立安全”,请求金朝给予封册。金章宗为此遣使赴夏国,询问罗太后关于废立之事,罗太后再次上表于金朝,多方饰情,请颁封册。



至七月间.此时纯祐已死,安全篡位既成事实,金朝顺水推舟,遣使到夏国正式册封安全为夏国王。安全以隆重的礼仪接待金封册使。此后金夏保持和好关系,聘使往来不绝。

安全在位期间,由于蒙古兴起并开始入侵夏国,故初行附金抗蒙之策。应天二年(1207年)秋,成吉思汗得知安全废主自立的消息,即发兵进攻夏国,攻破兀剌海城。安全调集右厢诸路兵马抵抗,蒙古大军未敢深入。四年三月,成吉思汗再次率大军从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以北攻入夏国。

安全命皇子承祯为主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帅,领兵五万抗击。夏军难以抵挡蒙古铁骑的勇猛冲杀,一路溃散,副帅高逸被俘殉职。四月蒙古军再攻兀剌海城,城破,夏将太傅西壁氏率亲军与蒙古军巷战,力屈被俘。



七月,蒙古大军进围中兴府外卫之克夷门(今宁夏银川西北),李安全派大将嵬名令公领兵抵御,与蒙古军相持两个月之久。嵬名令公中蒙古军伏兵之计,被俘,囚禁于土牢中,拒不投降,气节凛然。

蒙古大军攻破克夷门后,迅速进逼夏国首都中兴府城,将城团团围住。安全亲自登城督促将士守城,蒙古军久攻不下,九月间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蒙古军筑拦河坝引河水灌城,城中百姓被淹,情势危急。安全派人向金朝告急求救,金章宗想坐收渔人之利,拒不出兵。

到十二月间,因河水久灌,中兴府城墙将溃圮。蒙古军所筑拦河坝也多决塌,水势四溢,城外蒙古军营几成泽国,无处安身才退兵。成吉思汗撤军时,遣被俘的夏国兀剌海守将西壁讹答到中兴府招降,安全自知走投无路,只得向成吉思汗献女求和。

蒙古军退后,安全对金朝于夏国危难之时不出兵救援耿耿于怀图谋寻机报复。皇建元年(1210年)八月,安全遣万余骑兵,攻打金与夏国交界之葭州(驻所在今陕西佳县),从而宣告了夏金关系的破裂。皇建二年五月,新兴的黑塔坦国王白厮波起兵进攻夏国河西州郡,安全亲自领兵迎战,兵败,故遣使请以臣礼事塔坦王,兵才退走。夏国累经兵燹,国势已十分衰弱,国内也酝酿着新的变故。




皇建二年七月初三日,夏国又一次发生了宫廷政变,齐王遵顼废黜了安全,继立为帝,改元光定。安全被废一个月后,于八月初五日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时年四十二岁,在位六年,谥敬穆皇帝,庙号襄宗。

三、神宗时期徒劳无果的联蒙攻金及第三次蒙古入侵

1.联蒙攻金

遵顼,夏国宗室齐王彦宗之子,天庆十年(1203年)进士,嗣齐王爵,又擢升大都督府主,深得桓宗纯祐赏识重用,令其统帅军队。

遵顼废安全继位后,一改桓宗纯祐时附金抗蒙的国策,从开始攻金,进而附蒙攻金,并企图乘蒙古军进攻金国的时机,掳掠财物,扩张领土。遵顼称帝伊始,不但不按常例遣使向金朝请求册封,反而立即发兵万余骑攻打金国的东胜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及泾、邠二州,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光定二年(1212年)正月,遵顼向金朝派遣贺正使,似有刺探金朝虚实之意。其时,金已处于两面受敌的危急之中,见遵顼对金朝有和好之意,乃于三月间也遣使到夏国赐遵顼封册。这时,遵顼则又一次出兵进攻金葭州,被击败后,于十二月间,才遣使到金国谢封册。



此后,从夏光定三年到六年,遵项几乎每年都多次派兵进攻金朝的州城,多数以无结果或战败告终。光定七年正月,蒙古大军进攻金国,遵顼以附蒙之国,应其征调派兵三万骑随蒙古军进攻平阳府(今山西临汾)被击败。此后,遵顼又接连同金军作战,也是非败即无功而还。

2.蒙古第三次入侵

另一方面夏军受蒙古军征调役使,也疲于奔命这时正逢蒙古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夏国征兵。夏国经连年用兵国中兵民厌战,朝议沸腾,不愿再随蒙古军出征。

这一年十二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渡黄河进攻夏国,迅速围困首都中兴府。城破在即。遵顼见都城不保,夏国已处于危亡之中,遂命太子德任守城,自己带领亲随扈从逃奔西凉府躲避,同时遣使臣向蒙古军请降。直到蒙古军退走,遵顼才又返回中兴府。经过这一次事变,遵顼深感蒙古是夏国最大的威胁,从此,由一意侵金,转变为时而联金抗蒙,时而联宋抗金的灵活外交政策,以求自保。



这个时候的遵顼已到了既昏聩无能又刚愎自用的地步。附蒙攻金的政策步步失败,一再误国。朝廷中以太子德任为首的诸大臣竭力反对遵顼的错误政策。光定十三年(1223年)四月遵顼令太子德任领兵进攻金国,德任不愿受命并进谏道:“彼兵势尚强,不若与之约和。”遵顼笑着说:“是非尔所知也,彼失兰州,竟不能复何强之有?”德任再三谏阻无效,请求免除自己的太子之位,允其出家为僧。

遵顼恼羞成怒,下令将德任软禁在灵州,另遣将领兵攻金。这时,夏国累经战争,兵员不继,财用匮乏,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同年五月,夏国都城中兴府及灵州等地又发生严重春旱,致使秋季颗粒无收,国中出现“饥民相食”的惨状。遵顼仍不顾百姓死活,继续准备要全力对金国作战。其间,夏国军队还遭到蒙古军的围困和抄掠。遵项还不引以为戒,又征集十二监军司的兵马,准备孤注一掷,进攻金国。

遵顼懦弱和反复无常的行为,已失去蒙古成吉思汗的信任,成吉思汗多次遣使到夏国责令他退位。光定十三年(1223年)十二月,遵顼在蒙古军的威逼下,被追将皇位传给次子德旺,改元乾定。遵顼做了夏国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遵顼死,终年六十三岁,在位十四年。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四、献宗朝自取灭亡的攻蒙与蒙古第四、五次入侵

德旺继位于夏国危难之际。即位之初立即改变神宗遵顼的附蒙古政策,试图对抗蒙古。乾定二年(1224年)二月,德旺听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征西域未回,遂遺使联络漠北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结为外援,以共同抗击蒙古。



当成吉思汗征西域回来,听到夏国对蒙古有“异图”的消息,决定调集大军再征西夏。五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夏国的沙州,遭到沙州守将籍辣思义的顽强抵抗,沙州城坚守一月余不下。成吉思汗又遣将分兵,攻银州(今陕西米脂境)。九月,银州被攻破,夏兵战死数万,夏将塔海被俘,牛羊物资被掳掠无数。

在强敌蒙古军入境的危急时刻德旺接受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议,于十月间遣使奉表愿与金朝修好,以为后援。但这一决定为时已晚,银州失守后,漠北未被征服诸部也已溃散,被围困的沙州城,在军民坚守半年之后,城中牛羊马驼都被宰杀食用殆尽。德旺只得遣使到蒙古军中请降,并答应以“质子为信”,蒙古军才撤回包围沙州的军队。

乾定二年(1225年)三月,成吉思汗因德旺未如约造质子,派大臣孛常秃到夏国问罪。夏国大臣们都劝德旺守信,并陈述悔约的后果。德旺仍寄希望于同金朝联合,共同抗蒙古,在国内加强整饬国政与和金抗蒙古的一系列举措。

乾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书李仲谔、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尚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等赴金国,与金国订立和约。



和约主要规定:金夏为兄弟之国,夏国以兄事金国。两国各用本国年号,金朝不向夏国赐岁币等。从此夏金重归于好。十一月,德旺遣徽猷阁学士李弁赴金朝要求恢复双方互市,在几经周折之后,才签订与市协议。同年十二月,德吐向金国派出了中断多年的贺正旦使。

德旺联金抗蒙,对挽救夏国的危亡实际上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因金国也处于亡国的前夕,兵虚、财尽、民怨,尚自顾不瑕,根本无力援夏抗蒙。夏臣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出使金国回到夏国后,多次对德旺说:金朝援助不足恃,要靠夏国自强。

这时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敌乃蛮部屈律罕子赤腊喝翔昆。罗世昌力谏,德旺不听。罗世昌遂请求致仕归里。

五、第六次蒙古入侵及献宗之死和末帝的亡国

1.被吓死的献宗

乾定三年(1226年)二月,成吉思汗借口夏国收留仇人赤腊喝翔昆,亲率大军10万从北路攻入夏国,度沙碛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四月,蒙古军为避暑驻兵于肃州(治所在今甘肃西桌)北之浑垂山。五月,招降肃州不下,破城后,尽屠城中居民。六月,攻破甘州(治所在今甘肃张被),招降甘州守将曲也怯律,副将阿绰等以身殉国。七月,破西凉府(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夏守臣斡扎箦战败投降。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城邑崩溃,人民逃亡,夏国危在旦夕。这时德旺惊忧交加束手无策。继五月间神宗遵顼死后德旺也忧悸病亡。终年四十六岁庙号献宗。



献宗德旺死,夏国群臣拥远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李晛为帝。李晛继位后立即遭使赴金朝报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金遣使赶夏国吊祭,并遣述两国作战中掳掠的夏国人口。

2.蒙古的第六次入侵

其时蒙古大军分东西两路向夏国首都中兴府进逼,西路越过沙陀(今宁夏中卫),扼黄河九渡攻陷应里。东路攻占夏州,两路大军对中兴府和灵州形成针形包围。十一月,成吉思汗攻灵州,末帝既遭大将嵬名令公与蒙古骑兵激战于结冰的黄河上,夏军惨败,灵州失守。守将遵顼前太子德任被俘,不屈而死。

德任子惟忠,年方7岁,见城破父亲被杀,也求从死,蒙古将不忍杀害而留其性命。十二月,蒙古军攻克盐州川,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国居民幸免于难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干里成赤地"。

成吉思汗攻取灵、盐二州后,又遣大将阿鲁术督军进围中兴府,末帝睍遣使赴金国,以中兴府被围,请停止两国聘使往来。但到第二年,夏宝义二年(127年)正月,金哀宗却出乎意料地向夏国派来了贺正旦使节,夏国正忙于守城的军务,接待金使“馆燕皆不成礼”。



宝义二年(1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占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又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夏国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的境地。末帝现忽听说蒙古军上有数万人患疫病,欲乘机偷袭。后又得报蒙古耶律楚材,用攻破灵州时缴获的大黄治病,使蒙古军无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军再次进攻沙州,大将忽都铁木儿招降未成,力攻,沙州陷落。

未李晛被围困在中兴府城中,眼看城将被攻破,国亡在即,一筹莫展,遂召来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国事,良惠受命于危难之时,乃“内镇百官,外厉将士”,鼓励将士坚守城池,昼夜亲自巡逻。部属官吏都劝他保重,他感叹地说:“我世受国恩,不能芟除祸乱,使寇深若此,何用生为?”终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而死。末帝晛三次到他的灵前痛哭,中兴府城中一片悲泣之声。

3.末帝投降与西夏灭国

同年五月,成吉思汗回师隆德(今宁夏西吉),在六盘山避暑期间,又派人向末帝晛谕降。六月,夏国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宫室房舍塌毁瘟疫流行。中兴府城粮尽援绝,疾病蔓延,士卒丧失了作战能力。末帝晛,山穷水尽,只好携同夏国大臣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将们,奉“图籍”向蒙古军请降,但提出允其宽限一个月的请求,“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朝谒。



成吉思汗答应了末帝晛的请求。这时,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驻跸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西江养病。成吉思汗得知夏国将献城投降,立下遗嘱:死后秘不发丧,以待末帝献城投降。夏宝义二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清水县行宫。末帝晛献城出降,皇室举族随蒙古军进谒成吉思汗,行至萨里川地方时惨遭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开始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毁坏。

至此,这个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王朝,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后亡国。此时,距离蒙古首次入侵西夏已过去22年。


常棣tandy


先出兵试探虚实,之后长驱直入的入侵军事打击,战争赔伤其根基,最后蚕食鲸吞。

成吉思汗打了六次西夏,有四次是亲自带兵,包括最后一次,用时二十多年。


酒煮红尘


僻处西北一隅的西夏自公元1221年神宗遵顼即位以来,一直采取附蒙仇金方针,并乘蒙古连年伐金的机会,多次出兵乘火打劫,攻掠金地,金军也不时予以回击。彼此你来我往,均无太大胜负,时间一久,都感到疲惫,故而两国朝中都有大臣主张议和。

另一方面,蒙军每次出征,都要调夏军从征,面对蒙古日益频繁的征调,小国寡民的西夏几乎力竭,也觉不堪奔命,渐渐露出不满情绪。

1217年,蒙古大汗铁木真察觉到西夏人的阳奉阴违与抵触情绪,遂发兵威胁西夏。蒙古骑兵绕过贺兰山,突破西夏防卫,直捣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将城池团团包围。

夏神宗遵顼见蒙军突然兵临城下,惊慌失措,命太子德任留守,自己一道烟逃往灵州 ,并再次派使者向成吉思汗乞降。蒙军此番前来, 只为耀兵恫吓、威慑夏主,本无意久留,见西夏乞和,遂主动撤围而去。

蒙军退走后,西夏朝中反对亲蒙伐金政策的呼声愈发强烈,其中以当初坚决反对派兵参加蒙古西征的大臣阿沙敢不为代表,神宗遵顼本人却模棱两可,摇摆不定。

从公元1219年冬季到第二年秋季,西夏和金朝两次行文议和,均无结果。彼时蒙军连年攻金,金疲于应对,为避免两面受敌,对与西夏议和颇有诚意,在递交给西夏的议和书中强调夏金两国是“唇齿之邦”,希望能同舟共济,同仇敌忾,联手对付咄咄逼人的蒙古,但终因夏神宗遵顼首鼠两端,患得患失,和议未成。

1223年,夏神宗遵顼出尔反尔,派太子德任率军伐金,德任力主与金议和,共同抵御蒙古,遵顼不听。德任不愿攻金,请求辞去太子之位,愿意削发为僧。遵顼大怒,将德任押往灵州囚禁起来。御史中丞梁德懿上书进谏,请求联金抗蒙,切中时弊,亦被神宗罢免。

遵顼派兵十万随蒙军大将木华黎进攻金凤翔府,金军坚守,死战不降,夏兵厌战,士气低落,主将在没有通知木华黎的情况下擅自引军退去。

入冬后,蒙古以凤翔之役夏军无礼,不告而退,兴兵问罪,蒙军势如破竹,围攻西夏积石州,并四出抄掠,杀戮甚惨。遵顼惊恐万状,于1223年底传位给次子德旺,自称太上皇。

元代史料评价神宗遵顼道:“自天会议和,八十余年(金)与夏人未曾有兵革之事。及贞祐(遵顼年号)之初,小有侵掠,以至构难十年不解,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敝 ”。因遵顼短视,睚眦必报,使夏、金矛盾难以消弭,恰好给了蒙古可乘之机。

德旺即位,是为夏献宗,他决定改变其父的外交方针,与金握手言和,互称“兄弟之国”。他侦听到成吉思汗尚远在西域,遂暗中派细作赴漠北与诸部联络,企图相互结援,反抗蒙古。成吉思汗得悉,密遣木华黎子孛鲁率军讨伐西夏。

1224年,孛鲁捣入夏境,烧杀抢掠,并一举攻克银州,数万夏兵被杀,掳获大小牲畜数十万头,俘虏西夏监府塔海等权贵,孛鲁命都元帅蒙哥不花镇守所占之地,然后率主力撤回。

夏献宗德旺害怕蒙军再次来攻,派使臣去蒙古军前请降,并保证遣子为质,但事后又反悔,拒绝送质子,仍然图谋抗蒙,彻底激怒了成吉思汗,终于酿成塌天大祸。

1226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伐西夏。《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出兵前先派使臣去对夏主德旺说:“我西征前向你们调兵,你们不服从,还讥讽我,现在我胜利归来,要同你们算总账”。德旺说:“我没有出言讥讽大汗”。这时悍臣阿沙敢不站出来说:“那话是我说的。你们要打仗,就来贺兰山;你们要金银绢帛,就来凉州取”。于是战争迅速爆发。蒙古军踏破贺兰山缺后,一路狂飙突进,势如卷席,先后攻取黑水城、沙州、肃州、甘州、凉州等西夏重镇。阿沙敢不是一骁勇寡谋的莽夫,一战即被蒙古军擒杀,跟随他的军民被杀了个片甲不留。

史载,蒙军围攻肃州时,守城军民浴血坚守,长久不降,城破后,成吉思汗下令屠城,仅106户工匠家庭得免于死。

彼时,夏献宗德旺惊恐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11月,蒙军攻破灵州,西夏名将嵬名令公率援军救灵州,被蒙军一举击溃 。蒙军旋即包围中兴府。

1227年初春,成吉思汗料定中兴府指日可下,只留部分军队继续围攻,自己亲率主力进入金国境内,以摧枯拉朽之势接连攻破临洮、河州、西宁、信都、德顺等州。闰五月,成吉思汗入六盘山避暑。6月,出山继续南进,至秦州清水(今甘肃天水)。7月,成吉思汗病重而死(一说围攻兴庆府时被流矢射伤,后伤重而死;另一说被西夏王妃咬伤致死)。临终前遗言:秘不发丧,勿使敌知;攻克中兴府时,将夏主与居民尽数屠灭,一个不留。

不久,中兴府粮尽援绝,西夏末帝李睍开城出降,不久被杀。蒙古军入城后大肆杀掠居民,幸耶律楚材等人出面劝阻,未被屠尽。西夏王族除少部分突围而走外,大部被诛灭。立国190年的西夏国至此名实俱亡。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插图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