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Part1

其实我始终相信,人生来孤独。当生命体刚成形的时候,我们独自躺在母体的子宫之中,死去后又独自在地下长眠。生死轮回,始终是以一个个体存在。

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努力地完全融入外界。别人去做什么,我都努力去迎合,别人去说什么,我也努力去接受。一切都好像是我在主动的做事情,但是我却成了人群的牺牲品,那段时间,走出人群拥抱自己的时候,总感觉巨大的空虚扑面而来,我丧失了自己,浑浑噩噩,虚度时日。人前的我放肆大笑,人后的自己却时常在黑暗中迷惘,没错,这样的自己一点都不快乐。

不知你是否读过安妮宝贝的书,在《二三事》中她说“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当你明白了你的生活是需要有选择的剔除一些时,或许你就可以掌控自己了。

我开始拿出一段很长的时间去适应人群,更重要的是去适应自我。我规划自己的时间去健身去阅读去学习去工作去社交,而不是一味的去用自己的不快乐来换取片刻的人群狂欢。在那段调整自我的时间里,我爱上了做饭。妈妈告诉我“其实是一种心境,只有心静,才能做出好饭。”用两个小时来烹制一顿可口的饭菜,我不去想那么多,看着食物由生到熟,看着家人满意的神色,我终于明白,那些外面餐馆里多么昂贵奢侈的佳肴都远远比不上用心去做的家常便饭。那些在人群中觥筹交错的狂欢都不比家里简单的晚餐更平静踏实。

调整好状态后,当我再望向那些沉迷于人群中的个体时,我甚至会觉得他们有些可怜但不值得怜悯。人生本来就短暂地很,不过几十年,如果不能用全力在每一分钟都为自己和所爱的人而发光发热,这何尝不是一场巨大的浪费。。

Part2

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那天晚上好友告诉我,她觉得自己与外界不甚融治,身边的人有些肤浅的很。我告诉她,那就选择无视,因为你如果选择对抗,反而是对你生命的玷污。她和我一样,都觉得自己是与外界有些隔阂的人。只不过,她喜欢赤裸的去对抗这些格格不入,比如嗤之以鼻又比如严声厉色,而我则喜欢全盘接受。当然这种全盘接受并不代表自己丧失了自我,而是我可以走进人群但是我却始终是我。好友和我的孤独都很有锋芒,无形中形成与外界的隔膜,也唤醒了内心偶尔的不知所措和不合时宜,内心的价值观不免孤立,但无妨,心若充实,就一直自我享受,不辩驳不戳穿不追究不说明。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也如同时间终究强盛于一切语言。

你或许不能直接明了的告诉自己独处的意义,但是独处带给你的能量足让你在喧嚣的人群中坦荡自由不迷失自我。你应该懂得,每一个人的内在只能独享,人无法渴求被理解,他人的理解有时与已无关。被分享最多的内在通常只是整体之中较为肤浅的一个层面。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确是生而孤独的。即便有人给了我们感情,也仍是孤独的。因这感情有可能只是他出发于自我的幻觉和执念。那些外人不能理解我们所做的东西,就不用浪费口舌去一一解释,那些外人所对我们不赞同的东西,就不用费尽心机去让他们明白。如果你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别人理解,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

Part3

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走出人群,并不代表不合群。有多少人是害怕自己不合群而强迫自己去做无意义或者根本不想干的事情。最后打发了时间也打发了自我。

我只希望你在今后的路上能享受热闹,能在与他人的交流和推杯换盏中收获感情和利益,也希望你能享受孤独,能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收获心安和笃定。相信我,这两者毫不冲突,相反两者相互依存永不磨灭。

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不要为了所谓的社交去浪费本该属于你的生命

也不要为了所谓的朋友去迎合所谓的娱乐。

或者说,你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去陪陪许久未见的亲人,去读一本想读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的好书,去开始一段美妙的异地旅程,去跑步健身从而获得梦寐以求的身材......生活本该有更多选择,人生本该有更多色彩。

夕阳西下,霞光初现。但愿此刻的你,和我一样,笃定端茶,品鉴茶香

别在人群中走丢了自己,也别把自己埋在过去

长大后

就意味着一些事情

一些事物一些失望

我们得这样的

不哭不闹

照单全收

这就是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