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開欄語:

不冗長,不復雜,以簡單通俗易懂的小短文,講清複雜內分泌系統疾病的一個個知識點;涓滴成河,積水成淵,更從中醫角度,理解內分泌,介紹中醫內分泌!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劉振杰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案例分享

潘姨,女,59歲,糖尿病病史5年餘,平時服用二甲雙胍治療,血糖控制穩定,糖化血紅蛋白在6.5%水平。但近期體重下降明顯,而且卻出現了四肢對稱性麻痺疼痛,逐安排入院檢查治療。潘姨的症狀是以四肢未端為主,尤其是下肢厲害,呈麻木感,針刺樣及灼熱樣疼痛,要經常地按摩才能好一些,而且白天好些,晚上嚴重,影響了睡眠及生活。入院後完善了糖尿病神經系統檢查,及神經肌電圖檢查後,確診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於這個診斷,潘姨百思不得其解,逢人必問:為何我一直血糖控制理想,仍會得糖尿病神經病變?多次與潘姨解釋病因病機,並詳細告知她治療方案及預後,她才樹立起治病的信心,慢慢接受這個困擾她日常生活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一般來說,糖尿病的時間越長,得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幾率也會越大,也有些糖友,平時血糖控制還好,但因長期服用西藥,如二甲雙胍等,也會導致維生素B12的缺乏,引起了神經的損害,而導致四肢末端的麻痺、刺痛。入院後,根據潘姨的疼痛程度評分,制定了治療方案,同時給予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在研課題顆粒劑治療,住院10天左右患者疼痛明顯減輕,困擾的疼痛終得以緩解。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0 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病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很複雜,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等等,其中氧化應激是高血糖所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關鍵因素。病因方面,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肯定是重要的因素,但也有些血糖控制還好的也會發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課題組發現,糖尿病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還與平時血糖波動有較大有關;以及有些病人長期不規範使用二甲雙胍,體重下降太快也關係,比如上面案例的潘阿姨吧。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等,導致維生素的缺乏,而引起了神經方面的損害。

0 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該如何治療?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西醫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及對症治療。首先要平穩控制血糖,保持血糖不要過大的波動;如果疼痛的厲害,可以服用些對症的止痛藥,比如指南推薦的普瑞巴林等,但症狀容易反覆,且易出現頭暈,疲乏的副作用。

中醫認為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依據症狀特點將其歸屬於“痺證“的範疇。源於糖尿病病史久後,導致機體津液虧損,陰血不足,一方面四肢筋脈無以濡養,另一方面陰虛血瘀,脈絡不通,鬱而化熱,瘀熱在裡,痺阻下焦,不通則痛。故治療上當與活血通絡止痛,而具體治療上還要依據病人體質,辨證用藥,一般可採用益氣活血或養陰活血,或化痰活血等不同的方藥。消渴痛痺方是我們課題組仿張仲景名方-桃核承氣湯,進行加減的臨床經驗方,臨床實踐證明,本方對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有明顯療效,可改善病人睡眠等總體生活質量,部分病例觀察到全身症狀改善,如食慾好轉,便秘改善,有些女性患者停經半年,經治療後也能恢復月經週期。而且經中醫治療後的病患很少有病情反覆的,基本上好轉了就不太會復發。以上案例中,潘姨住院期間除了中藥治療外,還配合了中醫特色治療,如中藥沐洗,針灸,針絡放血治療等綜合治療方法,故病痛得以在短期內得取得療效。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採用中醫藥辨證和中藥燙熨、燻洗、針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療法對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痺、疼痛,灼熱等感覺異常。

2. 對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醫治療,保護胰島功能,強化控制血糖。

3. 糖尿病胃腸病變,中醫藥治療改善患者長期便秘、腹脹。

4. 對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痛風性關節炎,採用中藥內服和梅花針治療,減輕症狀,減少發作頻率

5. 糖尿病足,採用中西醫外治保守治療,減少截肢風險。

6. 糖尿病骨病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臨床見腰背及雙下肢疼痛乏力等。

7. 其它診治疾病: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狀腺炎、甲亢心、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肥胖病、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特發性水腫、高泌乳素血癥等多種專科疾病。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更多健康知識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 吳麗燕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簡說內分泌 | 血糖不高,怎麼也會四肢麻痺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