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到底是“圣人”还是“屠夫”?

楼外斜月


我觉得不能站在一个21世纪现代人的立场上去评价一个19世纪的古人的行为。

首先,曾国藩是那个年代的圣人。他的行为是符合那个年代的道德要求和政治逻辑的。

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给清朝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是清王朝的擎天柱国。曾国藩是开启“洋务运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把古代中国带入到近代工业社会的人。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次翻译西方书籍、第一次派送留学生,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曾国藩的学问文章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堪称一代宗师。他教育子女孜孜不倦,写的《曾国藩家书》教导子女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后代出了很多有名的人才。堪称是“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完人。

其次,曾国藩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不能以现代人的道德水平去要求他。

曾国藩生活和活动的年代在19世纪上半叶,这个时候中国还处于近代的前夜,还是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跨越的年代。社会的主要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最讲究的就是社会秩序,要求君君臣臣,父为子纲。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在儒家社会看来那是大逆不道,并且太平天国提出的基督教思想,更是被儒家社会视为歪理邪说。曾国藩就敏锐的抓到了这点,提出“亡君主事小,亡名教事大”的檄文,号召天下读书人抵制太平天国的思想。因此,在当时的舆论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曾国藩是以一个“卫道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刀指向的是歪理邪说,是洪水猛兽,因此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不会觉得他的屠杀是不人道,不可原谅的。

第三,近代史上,不同时期对他的评价也在不断变化。

清王朝在他死后,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谥封为文正,在京师的昭忠祠和贤良祠祭祀。毛泽东和蒋介石也给了他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评价“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建国后,出于阶级斗争理论,对他进行了批判,说他是镇压人民起义的地主阶级的侩子手。现代社会,我们要辩证去看,既要肯定他对中华民族的功绩,也要看到他在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

总之,曾国藩是一个19世纪的儒家知识分子,他的所做所为,思想言论,为政处事方法,在那个年代,都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圣人”。但在21世纪眼光来看,他又是一个复杂的功过各半的历史人物,我们应当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他。


控鹤军指挥使


对曾国藩到底是“圣人”还是“屠夫”的认知,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待,你若站在满清统治者的立场上曾国藩就是“圣人”,你若站在破他杀掉的人的立场上,那就是“屠夫”。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两面性的,关键在于他服务于谁,维护的是谁的利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问题。就在几十年前我国人民还都一致认为斯大林是共产主义的先驱,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但近几十年不断受到欧美媒体的影响,斯大林已经从我们过去的英雄变成积极实施大清洗,镇压不同政见的刽子手,是专制主义的大魔头。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积极影响清廷的号召,回乡办起团练组建了湘军,然后带领湘军同太平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恢复了清朝的统治,被誉为同治中兴的名臣。

记在我们小时候在学历史课时,那时候历史书上对农民起义定位很高,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结果,是官逼民反。因此在讲到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把他讲的很坏,认为他是汉奸,是替清廷卖命的走狗,在其母刚死守孝期未满,便哭着向咸丰皇帝上折子,主动请缨回家练兵。说他在练兵过程中把不听话的穷苦老百姓者杀了,他用的人都是此坏乡绅,他的将领都是平时无恶不作的流氓。

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连几岁的小孩都不放过。在剿灭太平天国后把大量财物搬到湖南,他的湘军将领在湖南强购老百姓土地,把老百姓都赶到山沟沟里,这使许多老百姓失去了土地,变成雇农贫农,因此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湖南才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加入农会,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之在那时曾国藩是个无恶不作的封建卫道士、伪君子,清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流氓。

不知何时市面上开始流传曾国藩的书——《曾国藩家书》,慢慢的曾国藩的名声好起来,太平天国反而坏起来,说洪秀全是邪教,灭人性、禁人欲,实行男女分治不让人结婚,说太平天国起义造成江南死亡一亿人,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舆论宣传也慢慢倒向曾国藩,说他是中国近代第一完人,治学严谨,作人和蔼,是孔孟之后的唯一“圣人”等。说曾国藩不仅救了清朝,而且救了中国,要没有曾国藩中国必将陷入太平天国的邪教统治中。并且不断引用蒋介石、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把曾国藩赞为中国近代第一人。

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也反映了中国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事物的不断认知,同时也是对古代王朝农民起义性质的认知。在革命年代我们强调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建设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进入两千年以来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人们十分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安静的社会局面,因此在思想上不愿接受战争、接受动乱,所以才会赞誉平定动乱恢复国家秩序的曾国藩。

我国有句古话叫“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我国还有一句话叫“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至于曾国藩是“圣人”还是“屠夫”,每个人的认知都会不一样。但总体上曾国藩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延续了清朝的寿命,恢复了当时的封建社会秩序。


汉关驼铃


曾国藩是“圣人”还是“屠夫”,这个问题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去探讨这个问题,离开时代背景去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1811--1872年),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毁誉参半的大人物,在当代有关他教育孩子、规诫弟弟的家书、日记还是十分畅销,这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文人。

1、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走来,进京考试中进士而留京师做京官,风风雨雨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丧返乡守制,恰逢太平天国运动横扫江南大地,湖南也未能幸免,清廷八旗和绿营兵实在不堪用,屡战屡败。曾国藩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成为清廷中兴的柱石,而自己死后被谥“文正”,被后人誉为被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圣人”、大儒。

2、曾国藩年轻时也有疏懒、抽水烟、好色、说大话、狂妄等一大堆毛病,但他很早就醒悟了,立志要改掉。他在写给诸弟的一封家信中说:“余自十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立誓永戒吃水烟,已两月不吃烟,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下定决心将之改正,这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的,而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毅力也是非常让人佩服的。曾国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从吊儿郎当的青年,转变成了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学的屌丝。

二、为何称他为“屠夫”ne ?

乱世流民硝烟起,曾李左张可中兴?湘军一跃势如虹,是非公道后世评。

1864年湘军终于攻克天京,彻底清剿太平军。此事原本可以落下完美的句号。奈何曾国藩纵容湘军攻入天京后烧杀抢掠,甚至默许湘军屠城,无数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曾国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曾剃头”“屠夫”的千古骂名。

曾国藩以往军纪严明,最后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不怕留下骂名吗?

他怕,但是他更怕没有命。曾国藩深知这其中的奥妙,在剿灭太平军的每一步中他都很小心。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覆灭,那留下这么多军队呢?朝廷会有什么想法呢?很显然,下一步朝廷就会整治他们湘军。“狡兔死、走狗烹”,曾国藩及他代表的湘军唯恐落得这样的下场。

曾国藩深思熟虚,万般无奈,为了保全自己及自己的部下,只好下狠手了。屠城,是向朝廷表忠心。屠城,给朝廷一个机会,让朝廷有理由削弱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