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02—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02—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總釋經題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02—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下面,開始講經題。它有多種說法:一種直接說為《心經》;一種說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還有說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般地,我們按照第三個經題來解釋,更能完整、準確表達佛法真義。

摩訶:這是一個印度的梵語,可解釋為「大」。其實它根本不是「大」,但是在漢語裡找不到更好的解釋,勉強用「大」。大乘,實際上叫「摩訶乘」。那麼一講到「大」字呢,我們很容易按照漢語的習慣聯想到——比如西瓜比葡萄大,地球比月亮大。你這樣解釋是誹謗佛法。真正講「大」字,它不是大小的大,大小的大是對待之法,這裡的大是絕待之法,它在講真心本來面目。

我們先從字形結構來看:一字加一個人字,一人之相,在茫茫宇宙中是不是微不足道啊?可是字義卻是大,相小義大,大到什麼程度啊?十法界沒有一法不包羅其中,這本身是不是講小大不二啊?講到這漢字的結構啊,我們感慨萬分!這是諸佛對中華民族的情有獨鍾!在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字能夠與中國的漢字相比。許多漢字就是在揭示宇宙人生本來面目,這裡呢,我們回顧一下它的緣起。

大家知道,諸佛出世先在第四層天兜率天內宮觀察四千年。兜率天一天等於人間四百年,那麼四千年就將近是人間的六千億年。觀察什麼17?比如佛當年住世八十年,道場設在哪裡;有哪些過去世已經成就的弟子來護法;有哪些還未成就的弟子,這時來成就他們;再看佛滅度一千年的正法期間,法運如何;像法一千年期間,法運如何;末法一萬年,法運如何?佛不光是觀察,還通過他的神通法力、道力來定計劃,來調理,明白嗎?哪一朝、哪一代、哪一些人集中在一起,在哪裡的道場,我們經歷了才知道,而佛早就事先安排。

既然如此,佛在娑婆世界第八千次示現成佛、示現滅度後18,佛法傳到中國,那中國古漢字的創造,是不是有備而來啊?是不是都在佛六千億年的計劃和掌握之中吶?那麼我們今天按照漢字的字架結構來分析佛法,應該相信吧?這不是一個字兩個字啊!一定要明白,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空點,舉足輕重!法華道場的佛子,任重道遠!

下面呢,從時間、空間、萬法、萬相這四種不同的角度來觀照這個摩訶,觀照這個大。

從時間上來講,世人看來,是不是時間越長就越大,時間越短就越小呢?那在佛法裡,無量百千萬億年,與當下這一秒有沒有區別?都是當下一念而已啊。那麼,這裡有沒有哪一位不是唐朝人啊?有沒有哪一個不是秦朝人啊?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大通智勝佛時代的人啊?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威音王佛時代的人啊?我告訴你們,在這裡的統統都是出土文物,老古董,我們都是無量壽。從無始劫以來,我們誰死過沒有啊?古與今,時間的長與短,是不是就一個唸啊?這叫大呀!好好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你會熱血沸騰,感慨不已。十世古今當下一念19,那未來的無量百千萬億劫的一個人是不是我啊?時間只是人類的一種錯覺。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以後,時間差就明顯產生了。但現代科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它目前沒有辦法突破時間的束縛;而我們呢,通過禪定功夫可以突破。這樣從時間上來觀照大。至於時間是怎麼產生的,空間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留到下一步來深入開示,以及第一塊泥巴怎樣產生的,第一片風、第一滴雨是怎麼產生的,都要弄明白。諸佛出世就是講這個法,天地萬法來龍去脈怎麼回事。

講這樣的法要有勇氣,其實只有膽小鬼才敢講,為什麼?有一位比丘尼說:「哦,那個印廣法師啊,我知道,那個人膽大包天呢,什麼都敢講啊!」其實我最膽小,為什麼?因為我講的法,都是佛在《法華經》《楞嚴經》裡講的法,我不敢不講。《法華經》講了,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講這個法。可是古今中外有幾個人敢相信啊?所以佛講眾生是可憐憫者啊20!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你都不敢認可,還學什麼佛啊?學什麼法呀?還以為自己懂得什麼,其實什麼都不懂21。你懂得越多,離開真實智慧越遠。

第二個呢,從空間來分析「大」。在世間法裡:中國到美國幾萬裡,地球到月亮多少裡,現在還有什麼太空、外太空……是不是認為空間很大啊?我們在一片國土,在一個小家庭中,認為這個空間很小,錯了。講到第一義諦,一粒微塵、一草、一絲,盡足為一真法界,一粒微塵都是無量的法界;極樂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這一粒微塵,更何況一個人啊!究竟成佛以後,我們就能刻骨銘心地印證到無量的太虛空和無量的萬法都是自己當人當下一念。整個宇宙空間之大,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怎麼無內呀?這支鉛筆,每次把它分為二分之一,你能不能分完吶?不能。整個的虛空之大之小,都是一念變現而已。從空間上來講啊,叫做小大不二。

以氣球手套為喻(醫用橡膠手套吹起至滿;此段內容看視頻比較容易理解):手套的掌心空性為大虛空,大拇指為小虛空,這個小虛空跟大虛空能不能分開啊?可眾生非要妄想分別啊!我這個小家庭仍然是小虛空,外面是大虛空,這個小虛空跟外面的大虛空是一還是二啊?是一,對不對?我從牆壁上鑿一尺洞,就有一尺虛空出來,是不是?那在我鑿牆之前,這個空在不在?如果不在的話,能不能出現?這個空與大虛空能不能分開?所以這個虛空有沒有大小之別啊?跟時間一樣,有沒有長短之別?你這一生一百歲的壽命很短,這一百歲是不是無量壽啊?你死過沒有啊?能不能分開啊?要突破我們的慣性思維。

第三,再從數量的多少而言。按照世間法,東西越多是不是體積越大?越少是不是越小?那麼想一想:我們做夢,夢到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夢到了許多許多許多的人;那這個時候你的體重有沒有增加了一百萬億噸?醒來以後,你有沒有減少一百萬億噸呢?那無量的人、無量的山河大地,是不是你做夢的那一個小腦袋在變現啊?多與少是不是都是你?有沒有哪一樣不是你啊?夢中的高山是不是你自己?夢中的大海是不是你?那既然都是你,那高山是不是就是大海?那你夢中的爸爸是不是就是夢中的姥爺?是不是你夢中的小外孫女啊?有沒有哪一樣不是哪一樣啊?佛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從夢中醒來。現在之所以不能感受到一切萬法都是我,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因為你執著這個肉身是你,你心執著在這裡,沒有辦法與整個山河大地感應道交。

再看「手套大法」。大拇指是高山,食指是大海,中指是釋迦牟尼,小拇指是白骨精……這裡的東西是不是一個東西?有沒有哪一樣不是哪一樣?所以阿彌陀佛往內觀(看手套空性),他知道一切萬法都是他,連牛屎狗糞都是他,山河大地也是他,所以有沒有誰障礙他啊?他這個心量打開了,與萬法融為一體。他需要變現一個肉身來教化眾生,他可以隨時千變萬化,因為他證得了自在啊。比如變現一個丈六金身或者千丈盧舍那身,但都是用來教化眾生而變現的。那豬八戒在指頭往外看,他不承認這些東西(所有的指頭和空性)是他,因為他只執著這個小拇指是自己,是不是?所以他自私其小,自己障礙自己。就像你非要執著這個肉團就是自己,真的是嗎?

再看氣球手套。大拇指是八萬,食指是零點二,食指的零點二是不是大拇指的八萬吶?這個多少有沒有區別?因為它是一個氣球啊。你夢到八萬頭牛,九千隻羊,一個蘋果,那八萬頭牛九千隻羊是不是就一個蘋果啊?這個多少有沒有區別啊?輕與重,也是沒有區別啊!用世間法來講,越重是不是越大啊?越輕是不是越小啊?連輕與重都是我們的妄想分別。

鳩摩羅什法師還是七歲小孩的時候,就把千斤寶鼎拿到手裡玩,其他人驚歎萬分:「哎呀,這個千斤寶鼎我們十個人都抬不起來。」當他聽到這句話,頭腦裡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後,寶鼎「唰」地一下掉下來了,再怎麼推,紋絲不動。一剎那間,天地之別。所以重量的概念是不是我們的妄想心呢?所以如來藏中沒有哪幾個法不是哪幾個法,這叫「大」。千萬不能理解為世間法的那種對待之大。

第四,涉及到萬相來講「大」:萬相就是生、住、異、滅。那滅了,都沒有了,不要說大,連小都談不上,是不是?看我這個拳頭,拳頭變現了手掌,拳頭滅了沒有啊?(沒有)。如果拳頭滅了,手掌還有沒有了?那手掌生了沒有啊?這生滅之法都是虛妄。那白天黑夜是不是妄想啊?

那麼還涉及到無形無相,按照世間法來講,有形有相講大講小說得過去,無形無相連小都說不上,孫悟空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茶杯,你還能不能看到孫悟空?但茶杯是不是孫悟空啊?雖然無形無相,那他是不是真正的孫悟空啊?所以在佛法裡把無形無相方便說為自性。注意啊,你懂得了方便說為自性以後,有形有相是不是自性啊?都是,這才圓融。我們是證「一心三藏」,在《楞嚴經》叫「真真如性」——我們不是證真性;也不是證如性;也不是證真如性;也不是證空性,我們是證真真如性。

以上就是從時間、空間、萬法、萬相四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大」。由此看來,這個大字是不是包羅萬相啊?這就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這個大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當下是不是如是我聞吶?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把摩訶解釋為大字,你這麼聽了,心大了沒有啊?這叫自性流露;而不是背誦名相概念、打官腔,念講稿。

有人認為我很有智慧,你錯了。我出家之前,家裡的師兄(愛人)經常講:「哼,你這個人啊,只有七歲兒童的智力。」我女兒更厲害:「七歲?我看只有三歲。」我就是這麼個愚痴的人,不知道上當多少次,哪個講話我都相信,從小就是這樣。在佛法裡講,聰明反被聰明誤,愚蠢人得大利益。這我能做到,你們能不能做到啊?能不能?(能)。即使沒有文化,一字不識的老爹爹、老太太,照樣能夠像我一樣講經。只要明心見性了,怎麼樣講都行,拖泥帶水、結結巴巴都沒有關係,「依義不依語」。我曾經講過,只有把「如來藏」的道理搞明白,你才可以參考祖師大德的註解,借用他們的語言來圓滿自己;否則你有可能被轉了境界。

這是對你們的慈悲和關心。你學得太雜,就會產生障礙,繼而懷疑師父說法。你如果只是瞪著眼睛,拉長耳朵,盯住師父不放,看他講的法與《法華經》《楞嚴經》《心經》有沒有違背的地方,按照這個次第來,你得大成就。你講到哪裡通到哪裡,連泥巴瓦塊都可以講出「如來藏」。特別是已經登臺講經說法的法師,你要參考其它資料,必須經過我的同意。這是血的經驗教訓,有些講經法師已經被轉境界。

我講經不是對祖師大德的註解按部就班,什麼五重玄義、十門開啟;還有什麼四悉檀、七種共解……我不是不懂,而是需要按照現在的時代風格,單刀直入,立竿見影。這個問題很尖銳,因為我要重點培養一些講經的人才;要想成就你們的話,用不著這麼囉嗦,這可是真的;到將來人均壽命十歲的時候,可能十分鐘就能講完一部《法華經》,那時候人命短暫啊!

下面,繼續講經題,般若。

般若:由梵語音譯而來,可勉強解釋為「智慧」,因為沒有比智慧更好的名相來代替。在佛法裡,世間的智慧掌握得越多,離開真實智慧越遠。因為迷失了真性,他只知道在外塵境界中執著、分別、妄想,這種智慧不過是世智辯聰。所謂世智辯聰:我會帶兵打仗、我會安邦立國、我會寫詩、我會作詞、我會繪畫,等等那些所謂的名人,這都是世智辯聰,在三途八難裡排為第七難。所以越是在世間法裡顯得高貴顯赫,我執越重,很難悟道。那為什麼用智慧來解釋般若呢?它有那麼一點味道而已。解釋般若,往往從三種角度來分析:

一者,實相般若。按照分別法而言,把它說為無形無相、本來存在的真實智慧。這種智慧無形無相,但是一切有形有相的智慧都從它起用。比如,我通過語言文字來講經,是不是智慧啊?這叫「權智」,是方便智慧。那麼在沒有講「一心三藏」道理的時候,這個智慧在不在呀?在,你們能不能看到啊?我能不能看到?我也看不到,是不是?雖然看不到,它在不在啊?一定在。它不在的話,我想不出來,這叫實相般若,它是本來存在的;再比如,我們能夠走路、吃飯、穿衣,這是不是一種智慧?都叫權智。那麼在吃飯之前,走路之前,能吃能動的這種智慧在不在啊?在。如果不在的話你沒有辦法用起來,貴在體會。那種無形無相而真實存在的東西是我們的根本智慧,這叫實相般若。

二者,文字般若。我把這個「如來藏」的道理,是不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了?如果沒有語言文字的話,怎麼開示呀?這叫文字般若。想一想,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實相般若?孫悟空變成了茶杯,茶杯當下是不是孫悟空?

那我們通過文字般若再回光返照到我的實相般若,這叫「觀照般若」,也就是第三種般若。有了觀照般若,你的許多煩惱輕鬆化解。「哎呀,原來所有的人都是我啊!」你會不會再去害他呀?你會不會再去跟他斤斤計較啊?

注意,這三種般若,當下是不是一個般若?是不是每一種般若同時就是三種般若?實相般若,它離開語言文字相,離開意識、思維相,如如不動,法爾如是。雖然如如不動,那個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它當下具足不具足?所以實相般若當下就是文字般若,就是觀照般若。那麼在顯現為文字般若以後,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實相般若?是不是觀照般若啊?那麼我們在進行觀照的時候,能不能甩開實相般若?能不能甩開文字般若啊?不能。

所以這三種般若當下次第圓融。再以茶杯為例,比如這是孫悟空,為實相般若。孫悟空搖身一變為茶杯,茶杯是不是文字般若?那麼這個茶杯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孫悟空?那麼孫悟空在沒有變現茶杯的時候,當下是不是茶杯?那麼能變來變去的那個變,是不是觀照般若?孫悟空當下有沒有變的能力啊?這個茶杯當下是不是就有變的能力?

注意聽啊,這三種般若是不是講「阿彌陀佛」?是不是講「如是我聞」啊?記好,「百界千如」,沒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法華經》講了「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你把這個問題通達了,宇宙萬法都能通達。

講般若,與其它名相概念對照,實相般若是不是「如、空」?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是不是「是、不空」?那麼觀照般若和文字般若當下是不是實相般若啊?是不是「不空空」?「不空空」是不是「空不空」?所以,沒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藏」。

那一個人當下是不是具足三種般若?你會吃飯、穿衣、講話,這是你的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是不是有形有相啊?那麼在沒有吃飯、穿衣、講話之前,你這個東西存在不存在啊?那是不是實相般若?

越是真理越簡單,千經萬論就是在講一個「阿彌陀佛」,講一個「如是我聞」,講一個般若,講一個大——簡單到就是一句話,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點。你明白了一點,所有的東西都明白;簡單到你解脫以後,抓住當下這一念,隨心所欲,千變萬化。

《法華經》《楞嚴經》就是來給我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當年講的三藏十二部經,是佛恆順眾生而已22。那破除了這個迷信以後,迷信當下就是真理啊!當下就是「如來藏」啊!你能不能把它扔到心外去啊?從「如來藏」而言,連垃圾、臭狗屎都是釋迦牟尼23,都是「般若」,何況三藏十二部經啊?

對於明心見性之人,哪裡存在謗佛、謗法的問題啊?你把佛說成是天仙,說成是泥巴瓦塊,都行,泥巴瓦塊是不是我啊?沒有什麼讚歎、誹謗之說,這是證到無分別法。但是,如果你不明所以,信口開河,焚經毀像,必下無間地獄。同樣一句話,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對於不同根機的人而言,所起的果報天地之別。開大智慧的人處處自在,嬉笑怒罵皆是行菩薩道。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修小法很苦很累呀!他提心吊膽,走路都生怕踩死一隻螞蟻;眼睛不敢往兩面瞟,超過前面第四步,你就是破戒;男眾跟女眾講到第五句話,就是破戒;男女相隔一百步才可以對話——看上去修得很認真,越修情執越重,不能成就。在《楞嚴經》講,叫「想升情墜」。思想負擔太重,必然往下墜,你說冤枉不冤枉啊?小乘法有其名而無其實,是佛的方便引導之法,可以作為悟後進修、增上品位的法門。

明白「如來藏心地法門」就知道:一切法都是我一個念變現;縱講第二義,也是我過去世的父母兒女。對這個法刻骨銘心、深信不疑的人,你叫他去破戒,他願意不願意啊?不願意!而且不需要你教!這個心戒叫「一戒一切戒」。現在有些人懂得了一點三皈五戒、什麼菩薩戒、比丘戒,就牛皮吹到天上去了;他自以為會持戒,誹謗大乘正法道場。在《楞嚴經》裡,佛讓文殊菩薩選一個最適合娑婆世界眾生修行的法門,文殊菩薩最後只選了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是不是把包括優婆離的持戒法門在內的二十四個法門統統否定啊24?

但是也要防止有人利用大乘心戒:既然持小乘戒不能成就,那我就不持小乘戒。這是斷章取義,不可以這樣邏輯推理!對初機修行人而言,不求開悟,僅僅持小乘戒為正修,不能成就的。持小乘戒,不能成佛,不能成就;如果不持小乘戒,你連人身都得不到,連畜生身都得不到。

「如來藏心地法門」叫慧共戒,也叫道共戒。開了智慧,見道了,一切的大戒、小戒能夠圓融、圓滿、圓通。不開智慧,你怎麼樣修都不能成就25,所以這個般若智慧不可思議啊!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佛怎麼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也就是開了一念的智慧,明白天地萬法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你比受持三皈五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大無量倍。《法華經》為「諸經之王」,佛為諸法之王,法王在經王裡講的話怎麼敢輕慢,懷疑?你有一點點疑惑,都要遭受果報——這是佛在《法華經•譬喻品第三》所講,你對受持《法華經》的人皺一皺眉頭,乃至敢懷疑《法華經》,敢輕慢受持《法華經》的人,你都要下無間地獄26;地獄出來以後,做人、做鬼、做畜生,渾身流膿流血、瞎眼、耳朵聾、歪鼻子、歪嘴巴。

我們現在處於佛滅度之後的第五個五百年,是「鬥諍堅固時代」。這期間就是靠鬥諍,鬥,則生存;不鬥,正法就要滅亡。《法華經》和《楞嚴經》就是在鬥諍中產生——不僅鬥歪門邪道,還要鬥佛門內部的偏見邪氣,還要鬥佛自己講的三藏十二部經,一斗到底,這個問題非常嚴峻啊!

諸佛出世,就是為了講一部《法華經》,為了講「阿彌陀佛」,就是講一個「如是我聞」,講一個「大」,講一個「摩訶」,講一個「般若」,就是為了講一句「五蘊皆空」,講一個「諸法空相」,看你懂不懂。

我們繼續講經題。「波羅蜜」:可譯作「到彼岸」。到哪個彼岸呢?極樂世界,叫彼岸;迴歸大光明藏,叫彼岸;成佛了生死,叫彼岸。所以這個波羅蜜呢,也可解釋為運載工具。這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如來藏」,就是大乘佛法,以此作為波羅蜜,作為工具。

那麼有些經典呢,叫「波羅蜜多」。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這兩個名相都是一樣的——比如講太原、太原市;也有一種認為波羅蜜是到彼岸,波羅蜜多是到彼岸之上——到彼岸呢,就是指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到了彼岸,他已經不受六道輪迴之苦;到彼岸之上呢,是成究竟圓滿之佛。這兩種解釋可以圓融,都很好。

法華論壇:http://www.fahua123.com/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02—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