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助人也是助已

推已及人是一个很基本道德原则。孔子曾经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周围有许多与自己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为了使学习顺利,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众都愿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推已及人则是实现人际关系和睦,融洽的重要之道。要做到推已及人,道德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再进一步做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真正做到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助人也是助已

有一个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后来抓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丢失的财物。但他们都矢口否认自己曾杀过人,辩称自己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东西。

于是警方将两隔离审讯。检察官分别对他们两个人说道:“你们的偷盗罪已经成立,所以可以叛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们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叛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都坦白杀人的罪行,那么,你们都要被叛5年。”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只叛1年刑就可以了。但是由于两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这样两都选择了坦白的策略。因此分别被叛刑5年。

最后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说白了其实还是人的自私所带来的结果,他们都从利已的目的出发,宁愿别人陷入灾难的境地而不顾,从而损人不利已,所有事情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管别人的死活。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在古稀之年,每到寒冬时,天不亮就早早起来,然后径直走进厨房,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杨夫人每次都耐心地等着。煮熟的粥香气很快充满厨房,飘到了院子里。院子里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厨房并接过杨夫人盛好的热粥喝了起来。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每日起这么早煮粥,甚是辛苦,他就劝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杨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但是也是父母心中所牵挂的子女呀!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里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心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助人也是助已

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去体谅别人的切身感受,为别人着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培养推已及人的美德,搞好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爱已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把别人当作自己来对待,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助人也是助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已所欲而施于人,推已及人要有道,毕竟并不是所有于已有益的东西也同样适用于他人,也并不是所有对他人有益的东西,别人都能接受。在他们不想接受时,绝不可以“这是为他们好”为由,强迫其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侵犯这一权利,不是也陷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误区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