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文 | 牛角尖

開播一週有餘的古裝鉅製《清平樂》,給市場上交了一份成績單: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清平樂》4月7日-10日播出前三天的平均收視率,僅達到0.5%,位列在播劇第六,“脫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收視亦在其之上。近日,隨著《清平樂》三條主線全面鋪開,該劇收視略有回暖,但據酷雲收視顯示,《清平樂》近幾日的收視率也僅徘徊在0.7-0.83%間,比剛剛開播兩日的《獵狐》收視略低0.1%。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如果說收視不理想,是《清平樂》當前面臨市場質疑的第一個問題;那麼,另一個則是低於市場預期的全網熱度。貓眼、骨朵等專業數據平臺顯示,《清平樂》自播出以來,目前全網熱度基本維持在9000(75)左右,近期隨著劇情的展開,該劇熱度略有增長,但漲幅趨勢並不明顯。

“不如市場預期”,這或許是《清平樂》留給市場的第一印象。一方面,隨著正午陽光“國劇門臉”招牌的愈發響亮,留給《清平樂》審判的市場空間則越為苛責;另一方面,當正午陽光、王凱同時出現在同檔期的另一部作品中,《清平樂》所面臨的還有來自於外部環境的“自我競爭”。

而這一切,在外界看來,或許只是一個王者需要承擔的市場重任;可於《清平樂》自身發展而言,卻也構成了一定的市場危機。迴歸至《清平樂》問題本身,它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為何它的熱度不及預期?這是市場當前最為關心的問題所在。

豆瓣評分7.9,《清平樂》的“二元對立論”

精良,是外界對《清平樂》內容製作的第一反饋。的確,從作品製作層面來看,《清平樂》算得上是今年開年評分較高的作品之一,其端莊又不失雅正的拍攝手法及構圖置景,都給觀眾留下了畫風淡雅、古香古韻的穩重氣質。加之這是一部以宋朝文化為背景朝代的古裝題材,劇中隨處可見的文言文式臺詞,大到宮殿小到人物穿戴的考究服化道,都禁得起歷史學家推敲,也是該劇當前收穫“精良”評論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其次,則是在演員演技上,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從儀態、身形到內在,基本可以說是還原了歷史上的“宋仁宗”,其“仁義”典範、重用賢臣和因生母事件而出發的人生悲劇,都被王凱刻畫的入木三分。“王凱演技上了一個層次”,則是該劇備受好評的另一個因素。加上,江疏影這次的“不掉隊”,吳越等一眾老戲骨的錦上添花,《清平樂》可以說展現了一幅活色活香的宋朝風貌和歷史人物圖鑑。

可正是這樣一部豆瓣評分達到7.9的古裝鉅製,卻從開播以來,就未能贏得主流市場認可。原因為何?從故事劇情來看,《清平樂》講述的是以北宋為背景,以宋仁宗的一生為故事核心的傳奇歷史劇。從創作手法來看,該劇是嚴格按照“歷史時間線”和朝堂、後宮兩個基本面為主體,展開錯綜複雜的宋仁宗的一生。

然而,就目前播出的16集劇情來看,《清平樂》存在的問題頗多。首當其衝的便是張開宙講故事手法“拖沓”的問題,

該問題也在《清平樂》首播當晚被網友吐槽上了熱搜,“人間褪黑素”的稱號隨之而來。

其次,則是不夠明確的表達主體,從朝堂、市井到後宮,《清平樂》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是:事無鉅細的全程鋪墊,卻未能提煉出核心。譬如就宋仁宗與大臣們朝堂之上論“旱災”這場戲,原本這該是一場張力十足、引發大眾熱議的重頭戲,卻在導演的處理下,最後演變成三人依次發言、各抒已見的“平緩”局面。類似的還有上一秒還在朝堂議論大事,下秒就回歸後宮的家長裡短。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有網友給出評價,“像是在看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事無鉅細的表達背後,實則是《清平樂》對於市場定位的規劃失誤。藝恩數據顯示,目前《清平樂》播出的受眾分佈圖中, 31-25、25-30歲的主流受眾雖然佔據最大比例,但若從學歷及地區劃分來看,小學、本科,及北京、上海地區受眾最多的趨勢,也暴露出該劇對電視端主流受眾,及十八線下沉市場,未能大規模進舉。從而也是導致其當前熱度不太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該劇的改編方式,也因為正午團隊的大刀闊斧,率先開罪了一批原著粉。不過就改編成效來看,一點劇讀認為這並不是一次失敗的改編案例。原著的格局相對偏言情,影視化後的《清平樂》選擇從“宋仁宗”出發,不僅增強了該劇歷史氣息,也在格局上進一步打開了朝堂之戲。這點倒與正午陽光一直秉持的“IP改編原則”較為一致,也與此前市場中播出的《鶴唳華亭》《大明風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總的來看,《清平樂》還是一部優缺點十分明顯的傳奇歷史題材。這部豆瓣評分達到7.9,市場熱度卻並不如預期的高分劇,似乎也陷入了“歷史劇”慣有的“雅、俗難以共賞”的問題當中。

《清平樂》還能逆風翻盤嗎?

目前,公眾對於《清平樂》的另一個關注點,還在於其後續能否翻盤、拿下屬於正午陽光的收視殊榮。其實,若單從電視劇三集黃金定律來看,《清平樂》首周收視、熱度的反響平平,似乎已經能夠說明了這部劇的後續走向問題。但因為該劇有“國劇門臉”的頭銜護體,加之其製作水平確實達到了上乘規格,也就意味著後續還會有“翻盤”的幾率,至於能否如《知否》般大爆,或許並不太容易。

《清平樂》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既不是市場前期推測的“正午陽光、王凱”雙作品播出問題,也不是作品質量能否過關的問題,而是《清平樂》真正所需要面臨的“歷史劇”市場地位問題。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當然,這當中並不排斥有人會質疑該劇的定位是傳奇歷史劇。可從當前播出內容來看,《清平樂》已經被市場打上了“傳記”、“歷史文獻”的固有標籤,也就意味著這並不是一部以“戲說”為核心的傳奇歷史劇,而是介於“歷史之間、傳奇邊緣”的古裝題材。

當下,當大眾在談到傳奇歷史劇題材時,往往會想到多年前市場中播出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等一批經典傳奇歷史劇,可隨著宮鬥劇、玄幻劇的誕生,傳奇歷史劇的創作逐漸在市場中遞減,直至去年,市場中才誕生了一部《大明風華》和現在的《清平樂》。

而從題材上來看,《清平樂》又與過往的戲說歷史劇,並不完全相同。劇中注入的頗多朝堂風貌,更像是歷史正劇中時常出沒的政治之鬥,而小說中主打的公主與內侍的感情線,以及宋仁宗與曹皇后、後宮眾女子之間的感情戲,則又再向宮鬥劇靠攏,這就造成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定位”模糊問題。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此外,近幾年市場中無論是傳奇歷史,還是真正的歷史題材劇,熱度都在下行。劉和平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自己的另一部歷史作品《孔子春秋》目前已經積壓了8年(2018年接受採訪,如今已10年),依然沒有找到買家。類似的還有由段奕宏、戚薇主演的《謀聖鬼谷子》等歷史正劇,都曾在市場中出現過短暫的風口後,又快速熄滅。

互聯網可能會是這些含有歷史題材的古裝劇的棲身之地,2018年市場中曾出現過《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等歷史正劇修復後,走紅於優酷、B站等平臺,但與大的現實題材風口相比,不僅僅是歷史劇,就連古裝劇這個類型已經嚴重遭到市場打壓。連續幾個月的電視劇、網絡劇備案名單中,古裝題材僅為個位數字,與巔峰時期的幾十部不能相提並論。

收視率僅0.5%,《清平樂》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劇”嗎?


“目前這個時代不需要孔子,市場不需要,官方也不需要”,劉和平在幾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這樣一個觀點。言下之意,似乎也透露出歷史劇在市場中寸步難行的局面。

回到《清平樂》本身,這部並不完全以“歷史”為賣點的傳奇歷史題材,也讓市場不得不再次思考其題材定位問題。問題是,當觀眾以“正劇”對其加以翹盼時,“微柔與懷吉”的故事卻頻頻被原著粉提及;當大眾將其定位為傳奇後宮劇時,前朝的故事卻又頻頻入眼。

《清平樂》究竟想要給大眾展現一個怎樣的“大宋風貌”,正午團隊想好了嗎?“戲說”與“歷史”的結合,又能否擔的起“雅俗共賞”的歷史題材創作,這是接下來市場需要關注的側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