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心理諮詢師

野生心理諮詢師

你沒發現吧,你的朋友其實是個野生心理諮詢師。

作為一個天生樂天派的人,我這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陰差陽錯的接觸到心理諮詢師這樣一個神秘組織。之前的我真的是完全的心理學小白(雖然現在依然是),提到心理學就只能想到催眠。現在可不一樣了“投射”、“心理測量”、“身體掃描”那簡直是張口就能白話上幾句。

在諮詢師的薰陶下,突然發現其實這個心理學呀,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秘。

反而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心理學的神奇力量。

野生心理諮詢師之左小姐

初中的時候,非常流行互相起外號。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出現“大頭”、“小胖”這些傳奇人物。

在那個叫大名會覺得生分,叫小名有顯得幼稚的年紀,沒有一個外號感覺真的是和身邊的同學們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糾結之時,左小姐說,不如你就叫“丁小美”好了。

可能就是這個名字,我頂著一張饢一樣大的臉,自戀無比的活到了現在,甚至把一直以來的好運氣歸結於自己的美貌。

現在想想,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直到今年生日,左小姐發給我的生日祝福換了稱呼。

“丁小美”變成了“丁美麗”。

當我問起原因的時候她說“都26了,還好意思當小美呀”。

那一刻我看鏡子裡的自己,法令紋果然是加深了很多。

野生心理諮詢師之謝先生

謝先生在我每次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都會逼我一下。

初中考高中的時候,我想要繼續在離家不遠的高中讀書。才14歲的謝先生說那多沒意思,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上學,沒有爸媽管著,雖說累一點,但一定比現在有意思。

高中考大學的時候,謝先生說換個城市,能認識更多有意思的人。

滑雪的時候他說,單板比雙板刺激多了;

蹦極的時候他說,再往前一步,你就能變成更酷的你。

就是這樣,我每次都猶猶豫豫的聽他的建議,但收穫到的卻都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現在我明白了,我猶豫的原因,是不想離開所謂的“舒適圈”,而我收穫到的卻是越來越大的舒適圈。

你有關於身邊野生心理諮詢師的故事嗎,如果願意可以講給我聽。

心理學知識小科普

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舒適圈: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遊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