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教研员郭珲峰: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三个关键点丨一线声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并明确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校要确保这些“硬指标”不折不扣实现,必须在三个关键点下足功夫。

杨凌教研员郭珲峰: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三个关键点丨一线声音

本文作者: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教研室郭珲峰

认真编撰劳动教育配套教材

劳动教育不是无根之萍,它作为必修课程走进课堂,教材是其中的关键点。无论是选择地方教材,还是自己组织编撰校本教材,教材一要能够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特点;二要能够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密切联系当地实际,注重综合实施协同育人功能;三要能够精准体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崇高的劳动精神,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体的劳动实践内容的选编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形式,分学段、分目标呈现,要树立整体观念,为整体服务,关注各年级段教材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加强劳动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劳动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先要从自有部室的建设做起,譬如根据班级数和学生数,在现有基础上,保证足额的金工、钳工、木工工艺、电工与电子技术、手工劳技、烹饪等教室,配足、配齐各部室的仪器、设施、设备,为学生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必备的硬件支撑。另外,要想方设法、多渠道拓展校内外实践场所。一方面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城区学校依托本校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农村学校依托学校闲置土地,附近的山林、草场等开辟新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资源,与相关科研院所、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种植基地、养殖公司、高新企业、烹饪学校等加强联系,有效整合劳动资源,挂牌学工学农学商实践基地,拓宽和创新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系统的学校管理、教师授课和学生表现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发展性、整体性、多元性、过程性原则,如评价要能够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在原有认识和能力基础上有新的提高,评价时不但要有自我评价,也要有他人评价、校外评价,不仅要对最终劳动结果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劳动过程表现的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制定需要涵盖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内容。评价标准制定时可以考虑从情感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劳动习惯等方面提出具体科学的细则和要求。评价的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考核结果要真实可靠,要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最后的评价结果要与德智体美一同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积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是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是对学校管理者智慧和能力的新考验,必须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相关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名班主任张辅良: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编辑:关中小伙

杨凌教研员郭珲峰: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三个关键点丨一线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