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清朝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夜,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福臨)去世。雖然對於順治的真正死因或去向存疑,但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就是在順治臨終之前,委託4位大臣來輔佐8歲的康熙。這四位大臣分別是、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

對此,《清史稿》有明確說法:


(順治)十八年,世祖崩,遺詔以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同輔政。

四位輔政大臣在順治的靈柩前發誓,一定誓死報效先皇大恩。可是,隨著索尼年邁,鰲拜大權獨攬,不僅殺了同為輔臣的蘇克薩哈,連遏必隆也對他馬首是瞻。後來康熙日漸長大,鰲拜的所作所為日漸阻擋了康熙的成長。康熙設計囚禁鰲拜,最終鰲拜在獄中而死,家人皆受株連。


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鰲拜在後人嚴重,大多是囂張跋扈、擅權逆主的形象,實際上,若無鰲拜,康熙恐怕做不了皇帝。因為鰲拜當年曾寫過一封信,直接導致多爾袞無法繼位。

鰲拜的伯父和父親早年曾跟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皇太極時期,鰲拜開始嶄露頭角,在攻打毛文龍所佔據的皮島時,鰲拜冒著敵軍的炮火強行登島,通過肉搏取勝,雖然全身受了幾十處傷,但仍然堅守陣地,直到清軍主力到來。此戰之後,鰲拜一戰成名,被皇太極封為“巴圖魯”。


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隨後,在松錦會戰期間,清軍屢戰屢敗,只有鰲拜這一支隊伍連打5個勝仗,突破一個缺口,導致明軍大敗,最終清朝在關外徹底勝利。所以,鰲拜從此後成為滿洲高級將領,直接參政議政。

皇太極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可惜卻突然猝死,滿洲人突然失去皇太極,群龍無首,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和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14帝)為爭皇位,鬥爭激烈。鰲拜受皇太極的恩情,堅決支持豪格,畢竟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當時鰲拜身為鑲黃旗護軍統領,以他一人之力無法正面和多爾袞抗衡,所以鰲拜寫信非索尼、譚泰等其他7旗的護軍統領,建議大家一起擁護豪格。


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1994年,一位臺灣的老人拿出一封信,這封信是他祖父從一個大陸商人手中收購的,信是鰲拜寫給正黃旗統領譚泰的,信是用漢字所寫(滿洲人雖然有滿語,但從明朝開始,漢字都是官方語言),信中有一句話是:


我等食先帝之食,衣先帝之衣,先帝待臣之恩如天高海深。若不立先帝之子,吾寧自殺謝先帝可!

可見,鰲拜認為,他們都是受皇太極大恩的人,如果不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他們絕不同意。所以,在最終討論繼承人選的會議上,鰲拜等人拔劍怒吼,堅決反對多爾袞繼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最後多爾袞為了不讓皇權旁落,不得不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來繼位,而他自己則擔任攝政王。這樣才勉強被大家接受。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康熙的父親。


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鰲拜實際上想立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為帝,雖然成功阻止了多爾袞上位,但多爾袞順勢推舉福臨為帝。因為鰲拜等人反對多爾袞,順治最後才被大家折中選擇。所以說,順治以及後來的康熙能當上皇帝,鰲拜也是有功之臣,因此有學者認為:康熙應該感謝鰲拜。鰲拜在此後,被多爾袞視為政敵,多次打壓。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才重用鰲拜,在順治彌留之際,讓鰲拜來做輔政大臣。


臺灣老人拿出鰲拜親筆信,顛覆歷史,學者:康熙應該感謝鰲拜


鰲拜的一生,歷經三位皇帝,大起大落。最終被康熙囚禁而死。康熙之所以沒有立即殺掉鰲拜,是因為康熙知道,鰲拜對大清朝、對康熙本人都有很大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