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01

前不久,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和孩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引發無數網友的好評。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這位媽媽正在刷直播購物,正好趕上朱廣權和李佳琦跨界合作,共同為湖北人民直播帶貨。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直播期間,朱廣權才思敏捷,金句頻出;李佳琦業務熟練,掌控全場。在二人的帶動下,她忍不住下了好幾單。

就在剛付完款準備關掉直播的時候,兒子突然湊到她身邊,說:“媽媽,我以後想當李佳琦,可以嗎?”媽媽先是一愣,沒有急著反駁,而是問兒子,“為什麼想當李佳琦,而不想當朱廣權呢?”

兒子回答道,因為李佳琦現在很火,他想和李佳琦一樣出名。而且李佳琦只在直播間裡說說話,就可以賺很多錢,還能邀請好多明星來做客。

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又問了兒子第二個問題:那你想當哪個李佳琦呢?兒子不解的看著她。於是她翻出兩張照片,一張是李佳琦近期直播的照片,另一張則是李佳琦成名前,蹲在隔斷間裡做直播的照片。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媽媽說,孩子,你羨慕的,其實是那個光鮮亮麗的李佳琦,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李佳琦。

李佳琦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365天,他足足做了389場直播,從晚上7點直播到凌晨1點,凌晨4點才能睡覺,曾連續試色380支口紅,最後嘴唇幾乎都要裂開。而這些,還只是李佳琦成名經歷的冰山一角。之所以告訴你這些,並不是不認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讓你知道,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最後媽媽還鼓勵孩子,如果你能認定目標,吃下這份苦,無論你以後選擇做什麼,都不會讓媽媽失望。

聽完這位媽媽和兒子之間的對話,真的很佩服她。

有很多父母在聽聞自家孩子想當網紅之後,都會急於否定,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孩子一種虛榮的表現。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急著否定孩子的夢想,而是在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後,引導孩子,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而這些,恰恰是很多父母缺失的。

02

父母對孩子總是滿懷期望,期望孩子的成績好,期望孩子的人緣好,期望孩子的發展好。

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的期望,出現偏差時,很多父母往往不會去探尋孩子真實的心聲,而是直接予以否定。

順帶還要念叨幾句:“我都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你嗎”“聽我的不會錯”。

電視劇《小歡喜》裡,喬英子酷愛天文學,立志要考上南京大學的天文系專業。

可是當她把自己的夢想和媽媽坦白時,遭到了媽媽的反對。

理由很簡單:離家太遠。

媽媽想讓英子留在北京,報考清華北大。

即使南大的天文系全國第一,即使這是女兒一直以來的夢想,媽媽也絕不讓步。

無奈之下,英子只得瞞著媽媽報名南大冬令營。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和他們說,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什麼。

其實,不是孩子不說,而是在他們試圖表達的時候,被父母粗暴地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03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Up》,導演隨機選取一些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有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童年時,臉上總掛著可愛的笑容,眼睛閃閃發亮,長大的夢想是當宇航員,後來,Neil想到牛津讀書,無奈失敗。

因為牛津的失利,Neil被父母各種否定,判定為你不適合讀書,不要再繼續你的宇航員夢想了。之後Neil自暴自棄,流浪,搬運工都做過,到後來,得了精神疾病,歷經坎坷,生活仍舊落魄。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故事。

大人長期的否定,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熱情和慾望。於是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個樣子。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看過一句話說:“有一種渴望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夠真心地愛你,認可你,並且站在你這邊。”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哪怕成年後,還是如此。

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被父母各種評價、指責、辱罵、貼標籤,孩子慢慢就會對父母失去信任。

而父母的肯定,會給孩子信心。要知道,父母給孩子的那份信任彌足珍貴,能把童年裡那些自卑的影子擊退,讓孩子溫暖地長大。

父母希望孩子越來越好,我們都能理解,但是作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首先應該給孩子愛和接納。只有你接納孩子,孩子才能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健康自信地成長。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他有點不切實際的想法時,請多一點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件事;當孩子遇到了難題,請多一點真誠的溝通,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合適的建議;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請不要吝惜你的鼓勵,肯定他的努力、他的態度,他會更有動力。

父母的肯定,才是幫孩子撕掉負面標籤、促進他積極向上的最大動力。

04

多年前,美國南部的一個鄉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開心地對著月亮跳啊跳。

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面對孩子“無厘頭”的答案,他的媽媽沒有批評和否定他,而是笑著說:“很好啊,但你要記得回家吃晚飯哦!”

很多年以後,電視上播放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而這個人正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讚了!


“到月亮上去”,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已經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種子。

每個孩子都是多面的、立體的。父母要做的,是挖掘孩子身上的寶藏,而不是打碎孩子閃光的那一面。願每個父母,都能夠用耐心和信任,發現孩子身後的萬丈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