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土作是关于筑基累台、筑墙、制土坯等土方工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已经掌握了夯土技术,就以夯土建造城墙、台基等。直至清代,重要建筑地基仍然用的是夯土。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在古代社会里,用一两年就建起一座都城、宫城,就地取材的夯土作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土作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至于称大规模建筑活动为“大兴土木”。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古建灰土与现代灰土垫层相同,均应分层夯筑。每一层叫做“一步”,有几层就叫几步,最后一步又叫“顶步”。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清代陵寝建筑,灰土多为十几步作法,紫禁城内的一些宫殿的灰土步数,甚至多达三十层,这与现代设计规范相差较大,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实际上,古人作此考虑是事出有因的。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古人对极重要的宫殿,不只是当作百年大计,而是当做万年大计来考虑,例如陵寝就被称作为“万年吉地”。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从长远的经济观点看,增加灰土步数可以延长修缮周期,而延长了修缮周期,就等于降低了工程的总成本。此外,加大灰土步数是古人出于对防潮的考虑,保护砖墙不使酥碱。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土作最主要的工具

是土作的主要工具,按夯的形状、宽度分为大夯、小夯和雁别翅。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为熟铁制品,也可用石制品。按重分为8人硪、16硪和24人硪,24人大硪俗称“座山雕”。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拐子用于打拐眼。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铁拍子用于掖边或散水灰垫层,施工中代替铁硪操作。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搂耙虚铺灰土时的找平或落水时将水推散。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现代建筑方式已成为主流,并对传统营造技艺产生冲击和影响。传统营造技艺,主要传承方式是师徒授受,传承机制较为脆弱,传播能力有限。


古建知识 | 古建筑营造技艺——土作

古建筑一旦毁坏如果其营造技艺已不为人所知,则难以修复,因此研究和保护传统营造技艺,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神匠古建传承古建营造技艺精髓,唯匠筑者担此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