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人氣偶像王凱和實力女神江疏影主演的大型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正在全網熱播。該劇原名《孤城閉》,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8.1,廣受好評。
電視劇《清平樂》以北宋仁宗朝盛世為背景,從波瀾壯闊的朝野風雲描摹到真誠細膩的兒女情長,再配上正午陽光劇組對歷史細節的完美把控,在最大程度上給觀眾呈現出了中國漫長封建社會中那鮮有的一次輝煌治世。
對於對宋史不太瞭解的朋友,可能在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第一集伊始鏡頭給到趙禎的時候,熒幕備註他是皇帝,但內廷宦官領著他的乳母覲見的時候卻叫他“官家”,難不成我們的皇帝沉浸在“微服私訪”的遊戲中不能自拔?當然不是,因為與中國其他歷朝歷代都不同的是,有宋一代,臣下稱皇帝為“官家”,而不是“陛下、皇上”。是不是非常有趣,那這個叫法是怎麼來的呢?且聽作者娓娓道來。
“官家”的含義
①對古時為官之人的尊稱。
唐代大家白居易的《青石》詩裡寫道: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乾名已滅;不願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宋書《太平御覽·裴氏語林》有這麼一句話:官家甚似劉司空。
在這裡,兩句“官家”都是對做官之人的稱呼、尊稱。
②指朝廷、官府。
唐代聶夷中有詩《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其中“官家已修倉”一句的意思是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這裡的“官家”指官府。
明代文學家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里寫道:官家做戲,忒沒道理。其中的“官家”也指朝廷、官府。
③指天子、皇帝。
“官家”一詞最早被用來稱呼皇帝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史》中高太妃稱呼北魏武帝:“願官家千年萬壽”。此後的唐朝、五代、皆有稱呼皇帝為官家的記錄。
但從北魏到宋朝的六七百年的時間裡,把皇帝稱為“官家”的這一做法並沒有盛行,還是其他兩種含義用的比較多。
理清了“管家”的三種含義,但還是會有人不解,宋朝統治者們放著好好“皇帝、天子、陛下”這麼霸氣的詞語不叫,為什麼偏偏叫“官家”這麼民俗化的詞語?請往下看
宋朝皇帝為啥要叫“官家”
說法一,開國君主的心虛。
眾所周知,北宋的開國君王趙匡胤乃原北周朝廷的殿前都點檢。他趁著北周先帝駕崩、君弱臣強之際,在奉命討逆的途中帶著眾部將槍頭一轉,“殺”向了自己的老東家,革了老東家的江山。
雖然坐了這江山,但趙匡胤清楚自己的行為其實屬於逆反,如果自稱“朕”的話,不但自個心裡不舒服,恐怕天下人也沒法信服,不利於管理百姓。就想出了用“官家”一詞代替。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樣非但沒有降低身份,反而提高了。
俗話說,欲蓋彌彰。趙匡胤又是導演“黃袍加身”又是自改稱呼,無非是想闡述自己稱帝的合理性,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些行為“堵口難堵心”,只會更令人生疑。只不過後來的歷史證明宋太祖確實是一位文韜武略的英明君主,為結束當時軍閥割據、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後人對其篡位行為鮮有指責。
說法二,為了體現宋朝皇帝們對百姓的仁愛與無私。
皇帝是代表上天來治理天下,教化黎民,對於他的百姓,皇帝都會一視同仁。所以把稱呼從威武霸氣的“皇帝”改為聽起來更為接地氣的“官家”,表現統治者們對百姓的重視與關心。
而且從宋太祖開始,宋朝皇帝們都有“三戒”: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宋朝對士大夫階層是絕對的好,所以士大夫們也願意只認準宋朝皇帝為官家。
這些行為也間接地導致了宋朝君權的衰落、文人階層的崛起,不過已是後話。
結尾
- 宋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既充滿了令人嚮往的輝煌,也充滿了不堪回首的屈辱。之前很多人都帶著有侷限的眼光看待這個漢人王朝,但好劇《清平樂》的出現,卻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這個被世人曲解的王朝。
- 近些年,我國的網絡文學迅猛發展,一大批出眾的才子以他們細膩的筆墨不斷地刻畫出我們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故事與人物,這也有益於我們從無限種角度接觸優秀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