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千萬不能忽視!

今年68歲的劉奶奶,平時身體很好,可最近幾天發現大便帶有一點點血,她以為是痔瘡,就到附近藥房買了治療痔瘡的槐角丸,吃了兩盒,發現並沒有用。

於是,又到附近醫院的肛腸科,醫生文明瞭症狀,給她做了肛門指診,告訴她不是痔瘡,並強烈建議她做個腸鏡看看。

於是,4月12日約了我們內鏡中心的腸鏡檢查。

腸鏡下發現距肛門5cm息肉樣隆起,大約1.0×1.0cm的直腸息肉,活檢後病理示:腺瘤性息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屬於典型的癌前病變,也就是說,離腸癌也就一步之遙了。劉奶奶還算是比較警覺和幸運的。

如果當成痔瘡,或者置之不理,很可能在一年內癌變。

好在這老太太還算警覺,發現自己買藥無效,就去了醫院,並聽從了肛腸科大夫的建議,做了這次腸鏡。

不然,後果可想而知!

劉奶奶的情況,經過專家組評估,可以實施內鏡下切除。

於是在4月15日於內鏡下順利切除。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大便帶血,千萬不能忽視!

那什麼是腺瘤性息肉呢?

腸息肉是直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大多無明顯自覺症狀,部分可能會癌變,腸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與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等諸多因素都有關係。

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及腫瘤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極少癌變,而腫瘤性息肉有癌變的風險。

特別是年齡超過50歲的人中有25%—30%可查出腫瘤性息肉。

腸息肉很少會引起不適,大部分患者為腸鏡檢查時發現,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便血、裡急後重感反覆的便意,便不淨感等症狀,直腸息肉較大時,常出現黏液便。

腺瘤性息肉具體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

其中管狀腺瘤是最常見的腺瘤,約佔腺瘤的65%—80%。

小於1cm的管狀腺瘤癌變風險約為5%,而大於2cm的絨毛狀腺瘤癌變風險約為50%。

由於部分息肉有癌變的風險應及時在內鏡下切除。

腸鏡既是一種檢查手段,又是一種治療手段,腺瘤性息肉一經發現應予以腸鏡下切除,避免息肉發生惡變。

大部分息肉可以在腸鏡下切除,小的息肉可以在腸鏡下通過活檢鉗、圈套器或電凝切除,較大的息肉則需要通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

大便帶血,千萬不能忽視!

內鏡下切除息肉

在息肉切除後可以口服少渣流質,如米湯、牛奶,之後會逐漸過渡到爛麵條、粥等,最後恢復到普通飲食。

在息肉切除後還有可能復發,定期複查。

#健康科普排位賽##湖南醫聊超能團#@湖南醫聊@頭條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