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天天吃糖:需求层次的变迁

为什么在小学老师眼里慈溪太后爱吃糖呢?为什么农民出身的祁同伟很容易贪赃枉法呢?

小学听一个老师讲课说:慈禧太后啊,是个特别昏庸贪婪的人,每天在自己床头放一个瓦罐,罐子里面装了满满一罐子糖,饿了就抓一大把塞进嘴里,我们就一直脑补这个吃糖的画面。

慈禧太后天天吃糖:需求层次的变迁

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啊!那时候大家的物质生活都很匮乏,这可能就是历史老师想象到的有钱人的生活吧,但这也反应出了那时候人对生活的追求,温饱堪忧。

就像小时候奶奶劝我学习时说:“书里头有大鱼大肉啊”,字正腔圆的方言,音容犹在啊!这可能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通俗演义版本吧。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呢?哪有功夫搭理那些“颜如玉”,“黄金屋呢”。

心理学把人的这些追求,分为了5个层次:生理和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追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慈禧太后天天吃糖:需求层次的变迁

慈溪太后爱吃糖就反应了我老师的温饱的需求,属于生理需求。

人的需求层次一般都是一级一级的提升的,先解决温饱,再是安全,然后由爱和归属感,最后追求获得别人的尊重,最后是个人自我实现。

如果低层次的没有满足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可以吗?

《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两位性格鲜明的角色:公安厅长祁同伟和反贪局长侯亮平,他们在同一所大学毕业。可是祁同伟却徇私舞弊,官商勾结,而侯亮平呢一身正气。

他们的人生履历最大的差别就是,祁同伟是穷苦出身,而侯亮平的家庭条件更好一些。

慈禧太后天天吃糖:需求层次的变迁

他们大学毕业时,都是慷慨正气,志向远大,都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可祁同伟可能刚刚满足了温饱问题,他的爱情也被别人摧毁,可能在家族中可没有得到价值肯定。所以他上任以后,官商勾结、贪财受贿以获得安全感,寻找婚外情已获得归属感,给亲戚安插职位以获得价值认可。

虽然祁同伟和侯亮平的最终追求可能都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高目标,但是对侯亮平来说,成长环境优越让他已经满足了那些较低一些的需求,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一级之差。和他同样的还有陈海、陆亦可,和沙瑞金。

而祁同伟呢,从温饱到自我实现还有遥遥三级别的跨越,就像一条长路,中途稍有贪恋就会驻足不前,纠缠其中,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难道人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就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吗?

难道必须每一级都满足了才能追求更高一级吗?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难道我们做不到吗?

慈禧太后天天吃糖:需求层次的变迁

其实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周围有学生,有朋友,有名声,有尊严。他已经实现了较低的需求。

主要是认清自己的目前的追求属于哪一类,用正确的方向来引导自己。这几个层次的需求就像是我们爬山时候一段段的钢丝保险绳,一定要抓住正确的绳,把自己的内心引导正路上,如果把枯藤错当成保险绳,结果就会坠入山谷。

所以呢?每个人都缺一个站在高处审视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的眼睛像前张开,总是会忘了自己的背后。

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动动小手指,点个赞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