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統治漢人300年的腐朽朝代,為何沒有一個宦官、太監謀反?

大家好,我是願說歷史作者,在我國曆史上歷朝歷代,朝堂之上都少不了大臣們的權力爭鬥,甚至於宦官當政,皇帝成了實際的擺設,但是清朝卻是一個另外,沒有一個親王覬覦皇上的位置,更沒有一個太監敢於放肆朝堂,這是什麼原因呢?

從晉朝開始,分設了親王和郡王,親王往往都有皇室的血統,郡王多用來分封節度使,到了明朝時期,親王被稱作王,他所在的領地也被封為“國”,爵號冠以親王之名,他們也可以掌握重兵,甚至有自己的金印,到了晚清,有了和碩親王的說法。

這個統治漢人300年的腐朽朝代,為何沒有一個宦官、太監謀反?

歷來強大的帝國,它的崩潰往往不是從外部開始,更多的是來自內部的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親王造反,宦官當政的局面,這樣的記錄讓每一位皇帝都有些鬱悶,他們都擔心自己家內部出岔子,這樣可不行,於是就會想出很多的辦法來對付親王和太監等,直到清朝時期,徹底解決了這個不堪的局面。

難道說清朝的大臣就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難道他們就不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然不是,但是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了,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讓自己的家人受罪,所以就算你心裡有很多的謀劃,都只能放在心裡,話說回來,做親王有做親王的自在,皇帝也有自己的無奈。

這個統治漢人300年的腐朽朝代,為何沒有一個宦官、太監謀反?

早在明朝朱棣的時候,其實也有關於監控親王的做法,不過朱棣卻把範圍劃到了全國上下,如此大的圈子,哪能細緻監察,皇帝是不可能把爪牙擴展到全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就很聰明瞭,直接劃到自己眼皮底下,哪個敢動一下,嘿嘿,那就不客氣了。

那麼清朝的天子有什麼辦法來規避權臣的造反呢?原來清朝的統治者規定所有的親王都必須住在天子腳下,一旦遠離京城超過了60公里,就會被認定為有謀反的計劃,這可是殺頭的罪名啊,面對這樣嚴厲的制度,誰也不敢再放肆!

於是所有的親王都被監管了起來,如果皇上看到你有什麼異常的舉動,那麼你隨時都有可能被皇上請去“喝茶”,皇帝最看不得有勢力能夠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而如果你行事低調,安分守己,那麼你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這個統治漢人300年的腐朽朝代,為何沒有一個宦官、太監謀反?

另外,清朝的親王也不是世襲制的,有規定說親王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後代之後就需要降一代,也就是說你的家庭不會出現官五代、官六代,因為達到這個數量的傳位基本都可以算作普通人了。他們也就和尋常的百姓沒有什麼區別了。

並且親王也不是可以自己一直做下去的,統治者規定如果親王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能夠立下戰功,就會被註銷,這樣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鞏固了自己的皇位,削弱了親王勢力,因為他們都忙著打仗爭取戰功呢,哪裡還有時間來謀劃造反之事?

更重要的是,皇帝要求親王不得與大臣私下溝通,若有違反,必死無疑,所以親王對於朝堂之事都知之甚少,缺少了大臣的支持,他們只能掀起一點小浪花。

這個統治漢人300年的腐朽朝代,為何沒有一個宦官、太監謀反?

說罷親王,我們來聊一聊清朝的宦官,那麼在清朝怎麼就沒有宦官干政的現象出現呢?

這一方面是因為清朝有著很複雜的等級關係,官員都忙著經營自己的升遷之路,一心想破頭要升官,根本就沒有心思去結黨營私。另外就是宮裡的太監職位被故意貶低,統治階級要求他們只能幹一些苦力活,並且不能與外界發生聯繫,太監在清宮裡面的數量也比較少,只有一千多人,皇帝根本就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上。

以上就是小編分析的為何清朝沒有出現親王謀反、宦官干政的原因。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