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在中国人给世界的众多刻板印象里,“仿制能力强而创新能力弱”是其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老白对此很拧巴,一方面老白觉得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根本不弱(四大发明都是我们的,其他各种领先世界的发明更是数不胜数),另一方面老白又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被种种因素所束缚,并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风采。


老白觉得,中国人差的并不是创新能力,而是敢于怀疑尤其是敢于怀疑“权威“、”专家”的勇气,这其实是一种能力。

01 “权威”、“专家”是什么?


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中国是世界上最看重“权威”、“专家”的国家之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都有“权威”、“专家”的影子。


为何中国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将“著书立说”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

为何中国的学术之争往往不死不休,延绵数千年?

为何现代那些大V、“公知”之间经常爆发大战?

无他,为了成为“权威”、“专家”而已。

为什么要成为“权威”、“专家”?


因为在所在的行业/领域,“权威”、“专家”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掌控者与监察者,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以及可以获得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利益。

02 不同阶段的“权威”、“专家”


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世间万物,皆是有利有弊,“权威”、“专家”亦是如此。正常情况下,“权威”、“专家”之所以具有公信力,是因为这些“权威”、“专家”在所处的领域足够专业、足够资深,确实对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也确实有自己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独立思考与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所在领域的主流意识形态。

老白觉得成为“权威”、“专家”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但并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能够按照自我意愿更好的去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目标。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在成为“权威”、“专家”后,可以获得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利益,而且往往能与自己小圈子里的人们逐渐形成稳固的利益链,这是人天生的逐利天性所决定的,与善恶无关

这个时候,人们自然会更关注如何将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比如将行业蛋糕做大、“大鱼吃小鱼”、打压有威胁的竞争对手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只不过是所使用的的手段是堂堂正正还是阴谋诡计的差别而已。

但是,形成了稳固利益链的“权威”、“专家”们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行业/领域创新与发展的绊脚石,他们的种种打压让很多有可能出现的行业/领域创新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鬓边不是海棠红》-姜荣寿

比如《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有一条矛盾主线是北平梨园行会会长姜荣寿与商细蕊的恩怨,姜荣寿代表着梨园行的“权威“、”专家”,掌握着极大的行业话语权,他对商细蕊的种种打压尤其是将商细蕊改传统戏词当做“欺师灭祖”的罪行,以将其逐出师门来逼商细蕊磕头认错并不再更改戏词,这明显是在阻碍行业的创新,若非商细蕊的宁折不屈,这种打压成功的几率非常大,毕竟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选择妥协。姜荣寿的所作所为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极为不齿,但这种情况其实在各行各业中都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这方面西方社会比中国更加赤裸裸、血淋淋。对比下“罢黜百家”与西方的“异端裁判所”,都是为了利益,都是思想控制之争,西方手段明显更加的残忍血腥。

03 怀疑的正确打开方式


创新:怀疑的下一站  | 观《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系列

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领域里,老白希望大家有怀疑“权威“、”专家”的勇气,因为这种怀疑的下一站有可能会通往有价值的创新,但是老白并不赞同“抬杠”、“无理搅三分”。

老白一向觉得所有对“权威“、”专家”的怀疑都需要以真心求知、求真的心态来驱动,同时我们要对所怀疑的事物有足够深刻、全面的了解,这两项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老白觉得人的认知都会不断经历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的循环过程,因此,我们在怀疑“权威“、”专家”之前,需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怀疑方向与怀疑的点才有可能催生出有价值的创新

老白衷心希望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能够被真正激发、解放出来,相信那样的中国一定会再次震惊世界。

--------------------------------------------------------------------------------------------------------------------------------------

善良的白泽,自称老白,一个有点情怀、有点故事、有点文化的长腿大叔。

老白喜欢写作、文史、音乐和运动。虽经历不少风浪,但一直“眼中有暖意,心中有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