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慢性腎臟病:五種症狀需警惕 這份“處方”請收好

半島記者 王鑫鑫

出場專家:

腎內科副主任醫師李俊英

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市立集團西院區)腎內科兼血透室病區主任,中華醫學會青島市腎臟病分會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分會委員、省老年腎臟病學會委員、青島市腎臟病質控中心委員,從事腎臟病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對各種原發性、繼發性腎小球、腎小管和間質疾病、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及血液淨化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專家把脈慢性腎臟病:五種症狀需警惕 這份“處方”請收好

五種症狀需警惕

目前全世界有八億五千萬人因各種原因罹患慢性腎臟病。由於發病隱匿,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目前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腎臟病造成的疾病負擔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殘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那麼,應如何科學應對慢性腎臟病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據李俊英介紹,慢性腎臟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但是具有以下危險因素的人群發病率明顯增高,應高度警惕:1、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2、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3、患有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的人;4、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如第一代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等西藥,以及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如瓜木通、稀酰胺等的人;5、患有慢性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的人;6、飲水少、脫水等血液呈高凝狀態的人;7、自身具有免疫性疾病的人;8、長期高蛋白飲食、大量吸菸、過度飲酒、運動量少的人;9、65歲以上的老年人;10、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11、長期頻繁染髮或者腫瘤患者。

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症狀,李俊英表示,絕大多數沒有症狀,很多患者在體檢中發現尿常規或腎功能異常,才開始重視。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症狀就要警惕並及時確診是否出現慢性腎臟病:一是水腫,症狀出現率並不高,急性腎炎患者多見,慢性腎臟病往往到後期尿量減少時才會出現浮腫。二是尿量改變,症狀也很少出現,只在慢性腎臟病晚期出現夜尿增多。三是血壓升高,很多情況下的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造成的。四是血尿或者泡沫尿,腎病患者容易出現泡沫尿,但泡沫尿不一定是腎病。五是以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尿路感染,這也是腎臟疾病。很多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到了腎功能衰竭期,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最後只能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因此,早防早治是關鍵。

飲食、運動很重要

對於慢性腎臟病的應對,李俊英表示,主要針對病因治療,飲食、運動也很重要。有些高血壓是腎臟調節功能障礙造成的,高血壓腎病患者需要做到低鹽飲食,控制血壓。降壓藥不傷腎,血壓高卻不吃降壓藥才真的傷腎;血壓高了就吃藥,不高不吃,血壓反覆起伏波動大,對腎傷害大。糖尿病腎病患者只要控制血糖,做好飲食管理、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是可以逆轉的。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也可影響人群健康,如青島地區的人海鮮、啤酒等攝入多,造成高尿酸血癥發病率高於我省其他地區,控制此類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則可延緩高尿酸腎病的進展。

李俊英表示,部分患者可以通過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延緩腎臟病進展。在飲食方面,要避免高蛋白飲食,要以優質蛋白為主,白肉優於紅肉,大豆蛋白也是優質蛋白。在運動方面,鼓勵慢性腎臟病患者根據身體情況適當增加室內活動,並做到作息規律、不熬夜。

同時,李俊英提醒,定期檢查非常必要。健康人群至少每年查一次尿常規、腎功能、泌尿系彩超。

透析護理有要點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尿毒症早期遵循的是優質低蛋白飲食,在開始透析後要改變為高蛋白飲食。食鹽攝入的控制為每日3-5g,同時避免其他高鈉食物(如鈉鹽醃製品等)的攝入;避免高鉀食物的攝入:如,香蕉、桔子、香菇、乾果等。"在李俊英說,對於尿毒症透析患者,血磷的控制非常重要。高磷血癥可引起繼發性甲旁亢、血管鈣化、腎性骨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蔬菜和肉類在炒以前先用開水焯一下可以減少磷的吸收;儘量選擇食物中磷與蛋白質的比值低的蛋清、牛肉、雞腿和龍蝦,避免比值高的雞蛋黃、快餐、花生、腰果、葵花籽、餅乾等食物。

李俊英提醒,特殊期間,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加強個人防護,不聚集,儘量不外出,出門戴口罩,平時勤洗手,定期開窗通風。如果出現血壓突然升高、頭暈頭痛甚至噁心嘔吐,尿量快速減少、下肢甚至全身高度水腫、胸悶氣喘、肉眼血尿時,應立即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