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20年第17期,原文標題《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在至今沒有特效藥物的新冠疫情面前,呼吸機成為了決定生死的重要戰略物資。3月底,歐盟委員會披露,全歐洲呼吸機的供應鏈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0%;而美國重症醫學會則指出,美國現存的呼吸機數量為17萬臺,未來或將有96萬左右的病患需要配備呼吸機。3月27日,美國正式啟動《國防生產法案》,要求通用汽車、福特等車企生產呼吸機。那麼,呼吸機產能的困境陷於何處?

記者/嚴巖

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4月7日,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西亞特在西班牙馬託雷爾工廠投產急需的呼吸機


當呼吸機決定生死

“目前紐約州的呼吸機數量只夠維持6天。”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4月1日在記者會上說。在此之前,他更是頻繁拉響呼吸機短缺的警報,尋求聯邦政府的幫助。在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承諾將很快運送400臺呼吸機到紐約時,科莫公開抱怨:“你們真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需要的是3萬臺!”事實上,科莫在3月31日就向中國下了1.7萬臺呼吸機的訂單,每臺2.5萬美元,“這些呼吸機價格不菲,紐約州現在真的很窮,我最不想做的就是多買一臺根本不需要的呼吸機”。

更令人驚訝的是,科莫在3月31日公開談到,由於各州都缺呼吸機,紐約州陷入了一場和聯邦政府、其他各州,甚至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競標戰,“看看我們陷入的局面,美國的各個州彷彿爭相在eBay上面競拍呼吸機”。

按照美國重症醫學會3月末公佈的數據,美國現存的呼吸機數量為17萬臺,未來估計將有96萬左右的病患需要配備呼吸機。時至今日,美國聯邦政府運營的國家儲備庫公開表示,已經將近一半的庫存運送到各州,目前庫存剩下不到1萬臺。

呼吸機已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不僅是美國,全球各國當下的儲備均不足。3月25日,歐盟委員會披露,全歐洲呼吸機的供應鏈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0%,因而委員會已決定建立囊括呼吸機和防護口罩等的戰略性“拯救歐洲”醫療設備儲備庫。

除了病患激增帶來的缺口,新冠肺炎的特殊性也進一步加大了呼吸機的需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衛生系統負責人雷恩·懷特(Ryan White)向本刊解釋:“新冠肺炎的患者需要呼吸機的時間比其他患者的時間更長。患病的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佔據呼吸機的時間更是成倍增加。就我目前看到的情況,在重症監護室裡面插管使用呼吸機的病人,普遍需要兩到三週。從這個角度來說,ICU的病床和呼吸機的數量需求一定是劇增的。”

在底特律聖約翰醫院的ICU病房中,醫生查勒·巴布科科(Charlene Babcock)甚至開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共享呼吸機”實驗——兩個新冠肺炎病人的床頭連接著同一臺呼吸機。查勒對本刊解釋,常規情況下,每張病床必須配有一臺呼吸機,一臺呼吸機對應著一個呼吸困難的病人,而他的團隊則使用了一個連接器,將呼吸機上的閥門分成2個端口,氧氣被導入兩根呼吸管,“這個小器件也獲得了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允許我們作為最後的手段使用”。

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4月9日,德國一家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內,醫生在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做監護


爭議隨之而來。3月31日,美國重症醫學會(SCCM)、美國呼吸護理學會(AARC)等多個專業協會發表共同聲明稱,即便在過去,也很難為兩個患有普通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患者疏通呼吸,而患有新冠肺炎患者的生理情況更復雜。雖然醫生想通過呼吸機的共享顧及更多病人,卻可能造成更多死亡的後果。

查勒向本刊回應:“我得承認,這確實是一項孤注一擲的措施,我們只是在盡最大的努力做損害控制。我們每個人依靠氧氣維持生命,一個體重為70公斤的人,體內儲存的氧氣含量約為1550毫升,在基礎狀態下,機體的耗氧量約為250毫升/分鐘,體內儲存的全部氧氣僅夠維持機體正常代謝6分鐘左右。缺氧4分鐘的病人即使沒死,腦部也會因此永久性損傷。”他強調,“只有呼吸需求相似的患者才會最終連接到同一臺呼吸機上。”

查勒在採訪期間多次使用“末日”字眼,他堅持認為,在這場至今沒有有效藥物的疫情面前,“如果不做這樣的選擇,醫生只剩下替病人選擇死亡”。而呼吸機,至少是目前被證明能起到緩解病程向重症、危重症轉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中斷的全球供應鏈

全球疫情處於焦灼狀態之下,中國瞬間成為了呼吸機的“訂單大國”,全球訂單自3月初便紛至沓來。

呼吸機制造商思瑞德的臨床總監崔剛告訴本刊,呼吸機是一個依賴全球化產業鏈的行業,呼吸機的研發集中在歐洲,製造組裝在中國,而配套零件則分佈在全球各地。日常情況下,呼吸機需求量很小,而一臺常規的醫用呼吸機又可使用8~10年,是個小眾市場。然而,產業鏈上游的歐洲被疫情席捲,一時捉襟見肘,位於下游製造端的中國就成了救命稻草。但事實上,即便是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的情況下,中國的有創呼吸機周產能也只有大約2200臺,更別說目前產業鏈已經中斷了。

“如今真的沒有貨,請不要再添加我詢單問價了。”不久前,呼吸機經銷商嶽德俊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明。他對本刊說:“湖北武漢疫情暴發期間,國內外的呼吸機廠家基本都在援助,我認識的人都把庫存清空了。相當於全球的渠道商和廠家都在幫助一個省。現在是全球都需要呼吸機,國內已經沒有廠商有現貨了。”

嶽德俊3月10日接到的第一個詢價電話來自黑龍江,對方是做中俄貿易的生意人,對呼吸機一竅不通,就想當出口商做筆生意。自此之後,嶽德俊的手機一天響個不停,清一色開口就問有沒有呼吸機。漸漸地,嶽德俊發現詢價的人都是“外貿小白”,他分析,國外政府一般都走民間渠道,也就是將需求放在當地進口商手裡,進口商隨意發到互聯網平臺,然後一堆對呼吸機一無所知的出口商,就撲向了行業內的經銷商。

呼吸機飛漲的價格也從側面印證了科莫口中的競價有多兇猛:“過去一臺7萬~8萬的機子,現在渠道報價至少25萬起。我還聽說1個小時前後的價格都會不一樣,現在已經有其他國家的大使館在投訴了,一群不懂行的人衝進來擾亂價格體系。”嶽德俊說。目前我國有21家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其中8家產品取得歐盟強制性CE認證(安全合格的標誌),如今已有多家在官方賬號上更新聲明函,強調市場上有諸多偽造授權書的經銷商、代理商在加價倒賣呼吸機。

倒賣行為讓很多呼吸機廠家擔心。“做呼吸機這一類的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驗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有一臺呼吸機在ICU裡面出現故障停機,這個廠家的名聲就毀了。”崔剛告訴本刊。

崔剛解釋,呼吸機是一個“肺通氣”裝置,也就是將氣體送到患者的肺內、再排出肺外,想象中應該是個簡單的裝置,實則不然。人的生存依賴一呼一吸交替往復,但每個人的呼吸頻率都不一樣,醫生需要控制呼吸機輸送氧氣的流量、壓力,讓其在監護病人呼吸狀態的同時,按照設定去維持病人的呼吸。這是一個精密到容不得一點差錯的機器。

4月8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明確公開表示,社會各界對中國呼吸機企業生產能力要有清醒準確的認識。他提到,“呼吸機是高端醫療裝備,設計、生產和臨床都必須經嚴格驗證和准入。在疫情影響下,通過擴產、轉產實現大規模增產,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長期也有困難。截至目前,已向國外供應呼吸機將近1.8萬臺。以全球緊缺的有創呼吸機為例,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的情況下,中國的周產能只有大約2200臺,不足全球五分之一”。

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3月24日,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在記者招待會上告知紐約州需要至少3萬臺呼吸機來應對疫情高峰


呼吸機制造有多難?

“目前所有的中國呼吸機廠家正在面臨一模一樣的問題:關鍵配件斷貨。”思瑞德臨床總監崔剛告訴本刊。他解釋,一臺有創呼吸機由1000多個配件構成。其中,呼吸機上游組成部件包括壓縮機、傳感器、電路板、過濾器、閥門以及管道等。“一旦缺少一個零部件,組裝區域的工人就無法開展工作,更不用說後續的幾個環節了。”

“比如有個零部件供應商在日本,他們原來的產量一個月在1000個左右,而今年3月份的訂單已經超過了1萬個,相當於這個供應商一個月接了1年的訂單。我們的生產鏈一環扣一環,上游市場產能到達極限,我們自然也受限了。”崔剛告訴本刊,目前最為缺乏的零部件是電磁閥。

思瑞德只生產有創呼吸機,通常在患者病情惡化,無法自主呼吸時,醫生就不得不給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插上有創呼吸機。崔剛在進入呼吸機行業之前是個外科醫生,他強調了呼吸機在臨床上的作用,“總共就兩點,一是呼吸維持,二是呼吸治療。前者容易做到,常出現於急救、轉運的過程中。在重症監護室裡的患者,除呼吸維持外,還需要呼吸治療。也就是對患者的呼吸進行一個管理,可以理解為‘早上機早脫機’,在進行氧氣輔助時,讓患者肺部病情不至於繼續惡化下去”。

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4月初,北京思瑞德醫療集團呼吸機生產車間的工人正在做最後的產品檢查(於楚眾 攝)


為了瞭解這類呼吸機生產的特殊性,本刊進入了思瑞德的生產車間。剛走進去,通常在重症病房才會聽到的監測儀器“滴滴滴”的聲音就傳到了耳朵裡——那是呼吸機調試和檢驗區域發出的,工人們正在不同區域各司其職。而呈現在面前的呼吸機生產線,則基本打破了記者腦海中對於一個精密器械製造業的想象。在這裡,沒有機械的流水線,所有組裝、拼裝的工作均由人力完成。

崔剛告訴記者,思瑞德屬於終端產品製造企業,將來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組裝完成後,結合自己研發的軟件算法,生產出符合不同需求場景的呼吸機,目標是實現對不同患者精細的呼吸管理。對應這樣的目標,生產區域劃分為三部分:組裝、調試和檢驗。

“一個螺絲釘都不能少。”崔剛提到組裝區域的注意事項,“負責組裝的所有工人都是經過嚴格醫療器械裝配培訓的工人。對於需要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呼吸機生產來說,少一個螺絲釘都是完全不可以的。”

至於調試區域,則對應軟件算法的驗證完善。軟件算法所控制的,正是呼吸機的精髓所在:呼吸匹配。呼吸機通過測量送氣壓力與流量的節律性變化,提取到患者的呼吸參數,並根據這些參數實時調整,這樣才能達到患者吸氣時主動送氣,患者呼氣時不送氣並保證呼氣通暢。“而且,針對不同的病情,還需要有容量控制、壓力控制等多種模式。這些模式都是廠家的專利,一個成熟的呼吸機制造商必然是花費精力獨立研發這些模式。這些專利作為核心機密自然也不會為各家所共享。”崔剛補充。

在“滴滴”聲的籠罩下,調試工人告訴本刊:“呼吸機上有很多參數,有的參數是一個固定的值,有的參數是一個範圍。研發過程中算法都內定了,但我們在調的時候,得一次次地嘗試,這些數值不會瞬間達到,需要經歷三到四個週期,最終才會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呼吸機作為一個嚴格的醫療器械設備,即便在當下疫情階段,調試的關鍵步驟也必須按部就班,平均一個工人一天最快只能完成兩臺呼吸機的調試。

生產車間的最後一個區域是檢驗,在對產品是否安全有效進行最終確認以外,還涉及一個“老化”的環節,也就是觀察呼吸機在不間斷地使用24小時情況下的狀態。“比如說其中有一個結構件是彈簧,它有批量使用壽命,所以要觀察24小時,看它是否依然表現穩定。”工人告訴本刊。

全球呼吸機產能之困

思瑞德集團臨床總監崔剛(於楚眾 攝)


車企轉產是否可行?

由於呼吸機行業的固有屬性限制了其短時間內提升產能的可能,擁有強大機械製造生產線的汽車行業進入了大眾視野。

3月27日,特朗普正式宣佈動用《國防生產法案》(The Defense Production Act)授予總統的權力,要求通用汽車公司等車企生產呼吸機。而這一天,正好是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10萬的時間點。

馬斯克3月19日在推特上表示:“如果呼吸機供應短缺,我們可以製造。特斯拉可以生產擁有先進暖通空調系統的汽車,SpaceX可以生產配有生命支持系統的宇宙飛船。製造呼吸機並不困難,只是不可能很快製造出來。”

馬斯克沒有食言。4月8日,特斯拉官方就公佈了好消息——特斯拉版呼吸機的原型機成功研發,並將其基本原理做成了一個視頻。視頻中詳細公開了設計圖紙,包括進氣、過濾後的氣體、升溫、降溫、調速後的氣流等。更為重要的是,圖紙中所有橙色的部件都來自特斯拉的Model 3,車內的空調系統部分零件將作為呼吸機的呼吸閥和過濾器。換句話說,特斯拉呼吸機的機械部件或許解決了產能問題。

“這款呼吸機是有基本功能的原型機。”呼吸機行業工程師李浩敏告訴本刊,“從視頻來看,波形圖能看出壓力控制模式還比較初級。尤其2分25秒處,理想的應該是接近方波,他們的原型機連接的應該是一個靜態的模擬肺,不應該出那樣的震盪波形。而且,原型機到成熟產品還差得比較遠。我個人更看好車企轉產現成的型號,而不是另起爐灶。從原型機另起爐灶的話,要經過零件和算法的調試、失效分析、風險分析、安全設計、可用性設計等等,而如果轉產現成的型號,步驟就少得多。”

呼吸機專家認為,汽車產業的機械製造優勢可能在呼吸機領域得不到有效施展。已在3月31日宣佈與GE醫療部門合作生產1500臺呼吸機的福特汽車在回覆本刊採訪的郵件中坦陳:“對於製造呼吸機這種誤差極小的操作而言,普通的汽車製造機械手根本無法完成,精度更高的機械臂,也需要重新編寫程序並反覆校對後才有可能奏效。這是在現有的生產線上做調試的部分,但即便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後,還需要克服生產線準備時間長、專業人員籌集等難題。”但無論如何,這款合作生產的Airon A-E型呼吸機在零部件方面有其優勢,福特在回覆中也提到,99%的零部件均由美國本土製造。

另一方面,即便不存在呼吸機零配件短缺的情況,沒有經驗的汽車廠家組裝出來的可能也只是一個空氣泵,而不是呼吸機。這就關乎呼吸機廠家申請專利最多的部分——軟件和算法。呼吸機的精髓“呼吸匹配”功能實現的仰賴於精準的算法模型——呼吸機工作時必須得準確測量、提取病人的呼吸參數,並實時調整,做到病人吸氣時主動送氣,患者呼氣時相對不送氣,這是呼吸機廠商經年累月從臨床獲取的數據與經驗,並不斷調試而得。

“呼吸匹配是呼吸機實現功能的基礎。傳感器和閥門畢竟集成在機器裡面,醫生看上去控制的是機器,但臨床上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患者肺內的氣體交換。而機器的傳感器所體現的數值,和患者體內真正需要的數值,是無法一開始就順利匹配的。呼吸機的輸出有兩個參數,壓力和體積。假設醫生要往患者肺裡打1000毫升氧氣、30釐米水柱,醫生唯一能確定的是,在閥門打開後,流量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的確表面上會分別顯示1000毫升與30釐米,這隻代表硬件端的控制完成了。患者的肺裡是否接收到了1000毫升氣體?不一定。而這些都會受到氣道可能的漏氣或者管子受壓力而膨脹等影響。因而,呼吸機的算法就是建立一個模型,設置很多假設,最終的目標是將模型無限近似於患者的實際需求。”李浩敏解釋。

因此,一部呼吸機的生產,硬件和軟件都不能出錯,這也是車企需要和呼吸機廠家合作的原因。好消息是,李浩敏口中“車企轉產現有型號”的建議有了現成的方案。

3月30日,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美敦力(Medtronic)宣佈將用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創造一個“不受限制”的供應鏈——該公司決定公開Puritan Bennett(PB)560便攜式呼吸機的完整設計規範、生產手冊、設計文檔和軟件代碼。換句話說,如果廠家有足夠的合作模式和生產能力,就完全可以生產出一臺美敦力的呼吸機。美敦力CEO歐馬·以賽克(Omar Ishrak)接受採訪時表示,一臺美敦力的呼吸機由來自14個國家100家供應商的1500多個零部件組成。政府對供應鏈的限制措施會導致連鎖反應,從而影響產品在最急需之處的可及性。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開放的、不受限制的供應鏈。

這是美敦力釋放的一個全球抗疫合作的積極信號。這款PB560呼吸機,最早於2010年投入市場,並且在臨床方面經過了10年多的嚴格考驗。最重要的是,PB560的研發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對於那些沒有經驗的呼吸機新興公司可能是最佳選擇。歐馬·以賽克表示,富士康已聯繫美敦力,雙方正在洽談合作的意願。

無論如何,這段特殊時期看似困難的跨行業合作已經開始了。無論哪家企業最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符合救治需求的呼吸機,都將被載入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