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天下共主,为什么会有“圣人可汗”和“天可汗”两种称呼?

剑南西川节度使


圣人代表着智慧与仁慈

  • 圣人可汗这个称号是当时突厥诸部尊称隋文帝杨坚的称号!隋文帝南下灭陈以后,统一中国!并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世界文官制度人才选拔的先河,这是超出时代的伟大创造!至今我们都在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这就彰显了这个制度的伟大与深远影响!这就是智慧的象征之一
  • 其次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隋文帝表现的很聪明!他深刻的知道,草原民族由于环境恶劣,骚扰南边的农耕民族是避免不了的!但军事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他想到了更好的办法!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威慑,“百万大军陈兵边境示威”,逼迫突厥人不敢轻易军事冒险,然后以开通边境互市,给个胡萝卜,又不至于让突厥人民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再然后,以谋士使者以重金贿赂分化突厥各部,以分而治之!使其内乱而没有余力南下!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这就是今天老美常用的战术谋略!而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熟练的运用上了,挺自豪的吧!隋文帝很少用军事手段解决外部矛盾,而是通过一些现代话说的,最高效费比的办法,来达到目的!正是他的这种和平而又智慧的方法,避免了很多军事冲突又解决了问题,所以又展现了他仁慈的一面!
  • 这样一个仁慈而又智慧的人,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圣人吗?所以隋文帝作这个圣人可汗可谓是当之无愧,非常恰当的一个称号了!

天可汗代表着天命所归

李世民,14岁从军,18岁领兵打仗,28岁称帝!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人间至尊了!他怎么赢得这个天可汗称号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文武全才,无与伦比!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扫平天下!大唐大半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打下来的,不然李建成也不会这么嫉妒针对他了!文化上,开弘文馆,招贤纳士,当时一大批俊杰人才都入秦王府中,可见一般!
  • 有强大的领袖气质和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心态!在讨伐王世充包围洛阳之战中,军队已经久攻不下,而且窦建德伙同突厥进攻李唐,三面受敌,手下大将老爹都劝他撤退时候,他竟然敢率领精兵,在虎牢关击败二十万大军的窦建德,然后拿下王世充,可见其领袖气质!化不可能为可能,这就是王者之气!在面对玄武门之变后,李唐人心不稳之局突厥几十万大军打到长安渭水河畔,自己和几位大臣,单枪匹马怒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之后迫使他定下白马之盟,可见其胆识!
  • 之后趁突厥天灾,果断出兵,生擒颉利,却不侮辱!许以高官厚禄而待之,胡汉一视同仁!赢得万民归心,又展现了高超的政治家手段和伟大胸怀!所用手段都是煌煌正道击败对手,让对手心悦诚服!
  • 格局气量广大,对待能臣干将也能善始善终,知人善用,开创贞观之治!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事件,无一不代表了李世民的真龙天子气象!天下万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兄弟无不对其感恩戴德,给予天可汗称号,是所有民族的可汗,这也是恰如其份的褒奖了!


现代政治


隋唐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一个巅峰时期,周边游牧民族都纷纷归顺,有天下共主的盛壮。这一点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两个尊号就可以看出来。那么这两个尊号又有什么不同呢?

"圣人可汗"是大家对隋文帝的尊号,"天可汗″是唐太宗的尊号。

"圣人可汗"是东突厥启民可汗对隋文帝称臣内附时,首先推举,后得到各附属部落认同的,而西突厥及西域各邦还不太承认,不愿接受。贞现四年,东突厥被灭,以西突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各君主则共同推举,唐太宗尊号为"天可汗"。因此,从征服范围讲,"天可汗"更广于"圣人可汗";从推举人讲,是两个主体推出的尊号;从受尊号帝王讲,是两朝两皇帝;但唐朝的"王可汗"对于西域各邦是有实际管理的,可以说更体现了天下共主的威严。


丹溪草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这点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这两个尊号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兼任周边游牧民族尊号中原王朝的皇帝只有隋朝和唐朝的皇帝。

“圣人可汗”是隋文帝得到的尊号,而“天可汗”是唐太宗得到的尊号。那么隋文帝的“圣人可汗”与唐太宗的“天可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隋文帝的“圣人可汗”是当时称臣内附的东突厥启民可汗推举的,只得到了东突厥及其附属部落的承认。当时的西突厥以及西域诸国都不太承认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尊号。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被消灭,以西突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各君主因此共同为唐太宗上尊号“天可汗”。可以说支持承认“天可汗”的范围要远大于“圣人可汗”。

其次,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基本是个荣誉称号,就是对东突厥也没有什么实际控制。但唐太宗的“天可汗”拥有实权,唐太宗就以“天可汗”之名在漠北、西域设置羁縻乃至直辖州县。

综合来讲,论受承认和拥戴的范围还是实际的政治影响,隋文帝的“圣人可汗”都比不上唐太宗的“天可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