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明末清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統一東北和各個遊牧民族。在清兵入關之前,17世紀初,努爾哈赤把滿洲軍隊分成了四旗,一開始每一旗開始只有七千五百人,後來人數不斷增加,隨後將四旗擴充為八旗。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增編有“蒙古旗”和“漢軍旗”,三類各自都有八旗,實際上可以算為二十四旗。

但是八旗子弟的含義又不一樣,他們和其他八旗差別又在哪裡呢?我們要結合整個滿清制度來分析。

一,八旗制度的建立

1.八旗的由來

八旗制度最初的起源,它來自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由於大家都是遊牧者,狩獵便成了所有女真人的生活習慣。去的人逐漸增加,人數自然而然的會發生糾紛和矛盾,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因為狩獵而產生的矛盾,大家會選出指揮者,一起狩獵。如此一來,效率不僅高,而且大家都很樂意。

指揮者被稱為牛錄額真,當不同狩獵人群的指揮者聚集起來的群體被稱為牛錄。女真族在對外戰爭或者對外防禦的過程中,以牛錄額真的統領者統領牛錄的形式戰鬥,因此牛錄組織便具有了軍事才能。

戰爭規模擴大,狩獵範圍擴大,需要更多的牛錄組成更大的單位群體,因此女真族便以旗幟為標誌作為引導而不使內部錯亂,滿語稱旗幟為“固山”,漢語稱這個最大的單位固山為“旗”。

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起指導標誌的旗幟


2.八旗制度的確立

在明神宗萬曆十二年開始,出身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開始興兵,以黑旗為幟。後面經過多年的戰爭,統一建州三衛,建立紅旗軍,將自己的黑旗交給了自己的弟弟。

經過能前後三十多年的戰爭,統一了女真族,其中也包括了蒙古的歸附,人數已經高過起初的上百倍,努爾哈赤便開始設立八旗制度。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男子戰時皆為作戰的士兵,不戰時皆為平民,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

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二,八旗制度的發展過程

1.貴族的形成

從努爾哈赤在在建州起兵開始,直到康熙統一全國確立大清帝國的國家版圖,這中間的過程獲得了上百萬的人口,牲畜,兵器,以及大量的金銀財寶,讓這支戰鬥力極強的八旗子弟獲得了不少利益。所以從努爾哈赤開始,對待八旗授予不同等級的官爵並可以管轄不同數量的軍隊和百姓,這種分配完全是由戰功的不同來進行,並且子孫後代永遠接受老祖宗的職位,這樣入關之前,貴族階層就這樣形成了。

2.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的形成

滿清在連年的征戰中,勢力不斷增加。到了後期,滿清征服了蒙古,便為了增加戰鬥能力,將蒙古族也編入八旗內。在征服之後,對大多數蒙古族中的壯丁進行整編為八旗內部,統管八旗管轄。這樣八旗蒙古就形成了,在經過百來年的洗禮,八旗蒙古也演變成了類似於最開始的滿清八旗一種類型,包括八旗也演變成三種類型。

滿清進入遼瀋地區,甚至入關之後,大量漢人被掠奪為奴,成為家奴或者是農奴(針對於做農活的奴隸)等等,在奴僕中抽取一部分強壯之人作為兵,收編於八旗內部,並給予優厚待遇,封官加爵。但是到後期,收編逐漸減少,甚至不再收編為奴或者為八旗,將漢人編莊別居,這些漢人便由投降的明朝官員來管理和提拔。而後由於戰爭,土地和人口不斷增加,入編的漢人也逐漸增加,八旗漢軍也即將形成大的體系。

至此滿洲,蒙古,漢軍各為八旗的八旗制度發展逐漸步入巔峰。

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曾經的八旗


三,八旗的衰敗

從入關伊始,八旗旗人收到了非常優厚的待遇,這是每個帝王的做法,對待每個戰功赫赫的人都會有一定的獎勵政策。

清廷對待這些官員進行最大規模的圈地活動,多數曾經擁有肥沃土地的百姓不僅不幸為奴,而且勞役和稅得到了一定層度的增加,即使前期這些得到了一定的減緩,但是後期重蹈覆轍。

關鍵的問題來了

子孫後代的承襲官職是一副爛牌,因為這樣帶來的是生活的頹廢和慵懶。他們出現了嚴重的寄生性,這便為後來大清的滅亡走向失敗。

他們不務工,他們不經商,他們不做工,他們更不用也沒必要參加科舉考試…等到的結果是:遊手好閒!他們可以獲得分地,他們可以不種地,他們只用收租…等到的結果是:不勞而獲!

如果一位八旗旗人後代變成庸人,那麼是家風問題;如果絕大部分八旗旗人後代都變成庸人,那麼就是制度問題。

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清末的龍旗


結語:

八旗子弟曾經是褒義詞,因為他們驍勇善戰,他們征戰四方,他們開闊土地…後來,八旗子弟成了貶義詞,因為他們在清末沒有了戰鬥力,他們已經荒廢了祖宗留下來的產物,他們睡著了。

不是說有八旗旗人都是荒廢了,他們部分人在藝術層面有顯著成就,古有曹雪芹,今有老舍。

或許世界上總有兩面性吧,大清興,八旗子弟;大清亡,八旗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