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中國會不會出現“通縮”?——貨幣政策不能排斥“逆週期”調節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CPI上漲幅度僅有0.5%,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CPI是否會出現同比負增長的“通縮”現象?實際上,如果按照一般性的物價控制目標,CPI同比漲幅小於1%,就可以基本認定物價已經進入“通縮”區間。那現在同比漲幅0.5%的過程是否屬於“通縮”?而且,如果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核心CPI看,其同比漲幅上個月已經是0.5%,10月份依然是0.5%;去除翹尾因素的影響,新漲價影響僅約0.1個百分點。

CPI漲幅同比回落的原因較多。據國家統計局分析,其主要原因還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減少以及豬肉價格由升轉降的影響。從具體數據看,中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2%,環比回落了5.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49個百分點。在食品中,鮮菜、牛肉和羊肉價格分別上漲16.7%、7.0%和3.6%,漲幅分別回落0.5、2.0和1.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轉降,下降2.8%;雞蛋、雞肉和鴨肉價格分別下降18.3%、13.2%和6.5%,降幅分別擴大0.6、4.1和1.8個百分點。

非食品價格持平。其中,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5%;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1%;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9%,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17.4%和19.1%。

整體看,基於前期長時間食品、尤其是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由此拉動CPI上漲較快。但現在,隨著豬瘟消退,豬肉價格大幅回落,CPI也隨之回落,應當說,物價形勢難言樂觀。從歷史情況看,中國CPI漲落與食品價格波動密切相關,而核心CPI一直相對穩定,不過未來“通縮”可能性較大。

從PPI同比數據看,依然是負增長,降幅2.1%,降幅與上月相同,依然維繫在了“通縮”的區間,生產資料價格和生活資料價格“雙降”情況持續。其中,生產資料價格10月份同比下降2.7%,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5%。

當然,不是沒有亮點,比如PPI降幅有所收窄,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下降5.5%,收窄2.0個百分點;燃氣生產和供應行業價格下降5.4%,收窄0.1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30.4%,降幅擴大了4.2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18.5%,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此外,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2.9%,漲幅與上月相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平轉漲,上漲0.3%。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上漲1.9%,漲幅回落2.0個百分點。一部分工業原材料價格跌幅減小或開始出現小幅上漲,這說明中國工業生產恢復正在持續。

從國際市場看,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等一些基礎能源、原材料價格近期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而且鐵礦石價格漲幅較大。這會不會影響中國未來的CPI走勢?這是一個疑問。但影響CPI最大的因素應當還是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絕大多數的消費品生產產能過剩,這兩大因素會在未來較長時間壓抑全球需求,並抑制CPI漲幅。在此背景下,適度寬鬆貨幣刺激需求還是非常必要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跨週期”設計,讓政策效果針對更長遠的未來,這是創新也值得肯定。但是,貨幣政策無論如何不該忽視、更不該放棄短期的“逆週期”調節手段。其實應當肯定,積極財政政策長期過度使用,則難免出現“國進民退”的後果。所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隻手和諧調節”,讓略顯寬鬆的貨幣政策去激勵中國民間的主動投資,強化中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