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這5個學習能力,比成績重要100倍

培養孩子這5個學習能力,比成績重要100倍

餘傳 播講

一、 什麼是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獲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它是感知、認知、自控力、理解、記憶、操作能力等諸多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孩子接收外部世界,吸納外部信息,適應環境的根本能力。

二、學習能力組成要素

智力因素

1 注意力:注意力是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學習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力,注意力是各種智能活動的基礎。人在注意著什麼的時候,就在感知著什麼,記憶著什麼,思考著什麼或想象著什麼。因此我們把注意力當成學習能力的首要因素。

在幼兒期,孩子的被動注意比較多,孩子容易被畫面鮮豔,有動作有聲音的事物吸引;主動注意相對來說比較少。孩子做並沒有那麼有趣的事情時,常常無法持久。

但進入小學後,會要求孩子比較高的專注力。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有些家長會問,孩子看電視很專注,但是一讓他做其他事情,往往無法堅持,這是不是代表注意力不好。

2 觀察力:在觀察力方面,每個人的差異比較大。有些孩子對一些細微的變化比較敏感。有的孩子會說,哎呀,媽媽你今天新做了頭髮,你換了新的圍巾等等。如果有的孩子恰好是觀察力不強的孩子,有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家長找東西,例如找鑰匙,找包等,和孩子玩藏和找的遊戲,可以提示孩子東西的位置,例如你看媽媽的眼睛看向哪裡?

對於孩子觀察力的訓練,還可以跟孩子買一些走迷宮,圖畫捉迷藏等圖書。

3 理解力:孩子的理解力,包括語言理解和非語言理解力。對於孩子的理解力的訓練可以用聽故事敘述法。家長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敘述,或者讓孩子用筆表達,用畫表達。用一些詞彙,正反義詞,詞語接龍,編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語言理解力。孩子講笑話,幽默故事或者說腦筋急轉彎,都是孩子理解能力的外在顯現。

非語言理解力:家長可以通過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非語言理解力,例如猜表情的遊戲:你看我的表情,讓孩子猜大人的表情是什麼,或者讓孩子做表情,家長來猜等。或者,你看我的手勢,你看我的表情猜一個詞。很多孩子對行為的動作是分不清的,因為孩子的感觸覺還不那麼敏感。對於什麼是碰,什麼是拍,什麼是打,可以讓孩子感受下這些動作。

4 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孩子學習力的一種體現,是別人教,我們看,別人教,我們學。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天生的,家長的一舉一動,舉止言行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鍛鍊孩子的模仿能力,可以通過做手指操,學摺紙,超過 4,5 歲的孩子還可以學做家務勞動。

5 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比如說,如果幼兒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圈,問幼兒:“這是什麼啊?”他們一定會說出一大堆答案:數字零、雞蛋、鴨蛋、太陽、月亮、腦袋、向日葵、蘋果、橘子、西瓜、烙餅、皮球、籃球、足球、排球、硬幣等等。而這些內容都是孩子見過的,知道的。

想象力是創新能力的源泉。到了五六歲,孩子的創造性想象開始萌芽,例如,會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故事等等。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鍛鍊,例如看月亮,看花,看雲彩像什麼?根據外在事物的形狀和特點起名字,例如給小亭子起名,給郊外的一棵樹起名等等。或者創造各種日常用品的用途,例如筷子能夠做什麼?鞋子可以做什麼?等等

非智力因素:

1 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為什麼而學。有的孩子學習是為了得到家長的表揚,有的孩子是想得到物質獎勵,有的是想得到小夥伴的羨慕和認可等等。找到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找到了孩子學習的原因。

2 學習興趣:是為了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增加吸引孩子被動注意的因素,例如老師的教學生動活潑,用的教具符合孩子的年齡發展特點,色彩豔麗,形象生動等。教學和活動形式豐富,動靜結合,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結合。

3 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孩子的問題,成因一定是問題的家庭教育方式。同學校老師的教育相關性不大。

更多內容請點擊餘偉老師的專欄《幼小銜接,讓孩子輕鬆稱霸一年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