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種植滑子菇高產栽培技術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滑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鱗傘,俗稱珍珠菇,因其表面附有一層粘液,食之潤滑爽口而得名。滑子菇顏色豔麗、菇肉脆嫩、味道鮮美,具有滑、鮮、嫩、脆的特點,營養十分豐富,是湯料的美好添加品,頗受人們歡迎。有早熟、中熟、晚熟三個品種,本區域主要為中熟品種。

河西地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種植滑子菇高產栽培技術

一、生理生態特徵及要求

(一)營養。滑子菇屬於木腐菌類,其生長靠菌絲從培養基內吸取可溶性氮素和鈣等礦物質元素,因此,培養基加入木屑、石膏、麩皮等以滿足其生長髮育需要。

(二)溫度。菌絲生長初期階段溫度控制在5℃~20℃,待菌絲走滿袋後,溫度不得高於28℃,出菇期適宜溫度8℃~20℃。

(三)溼度。拌料含水量60%~65%為宜,要求用手緊握拌好的料,指縫見水而不滴為宜。發菌期菇棚要保持乾燥,出菇期空氣相對溼度為85%~95%。

(四)光線。發菌階段後期至出菇階段菇棚要有一定的散射光,能促進菌絲生長,但不宜有直射光,出菇期給予一定散射光,起到誘導出菇的作用,光線過暗菌蓋色淡,菌細長,品質差,影響產量。

(五)空氣。菇棚應做好通風換氣,各個生長階段都需要足夠的氧氣,發菌期如通風不良,菌絲生長緩慢,抗逆性差;若出菇期棚內通風不良,出菇晚,柄長且粗,蓋小或不規則生長。

(六)pH值。滑子菇喜弱酸性環境,pH以5~6為宜。木屑、麥麩等常用培養料配方的 pH 基本能滿足滑子菇生長髮育需求。

二、栽培管理措施

(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

河西地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種植滑子菇高產栽培技術

本文閒置養殖暖棚是指由於養殖戶資金短缺、市場不穩、價格偏低、銷售不暢、技術匱乏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將養殖暖棚閒置長期不用、浪費資源,為充分利用現成設施,降低滑子菇種植成本,將其改造為滑子菇菇棚。

1.棚頂增鋪大篷布。為避免破壞棚頂,選用三孔方磚壓實(儘量以重量較重為宜,以防大風吹落)。

2.加設噴水帶。主要用於棚頂降溫保溼作用。

3.加設遮陽網。隔空1米焊接鋼管用於固定遮陽網,牆體四周隔空加設遮陽網,遮陽網拉至地面壓實,保證遮陽網至牆體30~50cm。

4.放置菌棒架。棚內放置菌棒架5排,菌棒架共4層,架柱1.3m,橫根1m,層架上下間距26cm,菌棒架橫向間距1.5m,橫批3.2m,架底鋪設防下陷墊磚,大棚應以正常通水通電為準。

(二)菌棒入棚前管理

河西地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種植滑子菇高產栽培技術

在甘肅河西地區滑子菇種植一般選擇在夏末秋初進行,因為此時外界氣溫逐步下降,適合滑子菇生長條件,若太早外界氣溫過高降溫相對困難和成本增加。

1.基料選擇。滑子菇主要栽培原料為闊葉樹的木屑。如柞樹、樺樹、楊樹等,禁用松樹、柏樹等針葉樹的木屑,輔料以麩皮、面殼為主。以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而進行調整,氣候過低或過高均影響菌絲生長。

2.接種用具。滑子菇生產需要粉碎機、電子秤、攪拌機、裝袋 (瓶) 機、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鍋、水質淨化器、超淨工作臺或接種箱、培養架、搖床、液體菌種灌、冰箱、顯微鏡等設備。(規模種植可建立無菌操作車間)

3.料帶配裝。木屑、麩皮、面殼、石膏按比例配好,按要求含水量加水攪拌均勻後悶堆30分鐘後備用。將選用的主要幹培養料 (闊葉木屑、棉籽殼、麩皮等) 按比例混拌 2 ~3 遍,其他輔料如石膏、石灰等溶於水中,分批加入到主要幹培養料中,攪拌 2 ~3 遍,調節水分含量達到60%左右。栽培袋選用(13.5~14cm)×(33~55cm)×(0.04~0.05mm )的聚乙烯折角塑料袋。裝袋機或手工進行裝袋,每袋裝幹混合培養料 0.5~1kg。菌袋要求不能過緊或過鬆,過緊影響菌絲透氣性,過鬆影響後期出菇量與品質。

4.料帶滅菌。先將料裝袋後滅菌,要求溫度達到100℃以後,保持溫度100℃且20小時以上,悶鍋5h方可出鍋(高原地區適當調升溫度與時間)。

5. 料帶接菌。接種前採用甲醛+高錳酸鉀和紫外燈、專用消毒劑等對接種室(接種棚)、工具、衣服、菌種、菌袋進行消毒處理,5h後開始接種,選擇菌絲強壯、無汙染的菌種接菌,接種完成後立即封口。出菇袋溫度降至 25℃以下時,在晴朗天氣迅速將出菇袋轉移至潔淨接種室或接種棚。

(三)菌棒入棚後管理

河西地區閒置養殖暖棚改造種植滑子菇高產栽培技術

1.發菌期。袋栽採用堆垛成井字形,一排4個,發菌室溫度控制在 23℃~25℃,50~55d菌絲髮滿菌袋,培養期間出菇袋袋間溫度不能超過26℃。接種7d後要檢查出菇袋,如發現有黑色、綠色等雜菌汙染,應及時清理。接種10d後菌絲生長加快,培養袋內溫度增高,此時應加強通風降溫,以防殺菌。

2.練菌期。一是菌棒進棚練菌。滑子菇菌棒進棚要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破壞菌絲,造成次品菇和減產現象。菌棒進棚後進行練菌,練菌期間只需降低棚內溫度,控制棚內溼度即可(溼度一般控制到30~70%之間即可)。二是削圈割口。選用螺絲刀或鐵釘等工具將菌眼挖掉,選用刀片將菌袋接菌處開口割去4.5~5cm左右大的切口, 菌袋切口向上,以利於形成簇菇。

3.催菇期。每天及時噴水,早、中、晚各噴1次水,通過以上方法控制棚內溫度,增加棚內溼度,要求棚內溼度達到85%~95%,此階段應保持空氣溼度為主,袋面不幹燥為宜。

4.出菇期。適宜溫度為8℃~20℃,幼菇菌蓋長到0.3~0.5cm時,此時應做到通風換氣及光線的控制,保證菇體達到優質菇品的要求。一是溫度管理。8月,隨著外界氣溫降低,棚內溫度逐漸降低,日常降溫措施以練菌期降溫管理技術為主,加增棚內適時灑水,溫度控制以8℃~20℃為主,隨著外界氣溫逐漸降低,10月下旬左右,棚內周邊懸掛塑料薄膜,11月初,棚內溫度繼續降低,此時需要撤掉棚外遮陽網,以達到增溫作用。二是溼度管理。頭潮菇、二潮菇以保證早、中、晚各灑水1次,增加棚內溼度,降低棚內溫度;至二潮菇後期和三潮菇前期,隨著外界氣溫的降低,保證每天灑水1次即可;三潮菇後期,子實體生長緩慢,氣溫較低,棚內溫度較高,可2日灑1次水,若遇降雪降雨天氣,根據氣溫情況,可2~4日灑水1次。

5.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防治應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的原則,保持菇房內環境衛生,妥善處理被汙染的菌袋和廢棄的菌塊,發生病蟲害後優先選擇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不宜使用化學農藥。更多種植技術請關注或點

@品味涼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