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阿蘭·德波頓說過: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完全受制於周圍人對我們的評價。

無論人們以何種姿態活著,事業風生水起還是舉步維艱,我們都難以擺脫對自己在社會中所具有的地位而產生的擔憂。原因很簡單,地位決定了待遇。當一個人處於成功的時候,圍繞他的將是鮮花,掌聲以及周圍人仰視的目光。這種被羨慕的感覺就像是吸食鴉片一樣令人上癮,一旦嚐到過成功者的感覺,就很難再忘懷。相反,一位跌落神壇的精英他將面臨的不僅是人走茶涼的悲涼,之前的成功也可能因此受到質疑與否定。

人們總會擔心自己失去已有的身份和地位,不再受人喜愛和尊敬,內心原有的自信也隨之大打折扣。這種焦慮不會因為年齡,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那些頂尖學府的優秀孩子似乎生來就與眾不同,他們領悟能力超群,學什麼都快速高效。從外表看他們似乎總是自信陽光,完美無缺,於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於外業餘活動也照樣出彩。無可挑剔的表現,豐富的成果無一不令人羨慕。這類孩子俗稱別人家的孩子。這些看似應該無憂無慮,優秀到接近完美的孩子,也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隱藏著巨大的焦慮因子。

《優秀的綿羊》|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優秀的綿羊


是什麼讓光鮮亮麗的他們被焦慮,迷茫所困擾?

01.重視能力培養,忽視內心建設

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優秀的綿羊》一書中寫道:"那層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無缺的光鮮外表被剝離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這群年輕人身上寄居著令人窒息的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

《小歡喜》中喬英子學習成績優異,被媽媽給予了厚望,希望她將來可以考上北大清華。當然,喬英子也有考北大清華的實力,可是就是這樣優秀的孩子心中也免不了焦慮和無助。期中考試考差了,她失落不已,覺得這樣的成績肯定會招來媽媽的責備。甚至,她一度認為如果自己成績不再優異,媽媽可能就不再愛自己。她害怕自己考差了,就失去了媽媽的愛。

喬媽媽重視女兒的學習,為女兒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為了女兒有個好成績,將來考個好大學。媽媽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經將她對女兒的關心愛護掩藏起來了,正是這種掩藏讓女兒誤會,傷心。媽媽重視女兒的學習卻忽視了女兒內心的正真的訴求。


《優秀的綿羊》|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偶爾也會有新聞報道一些名校的學子自殺,兩名斯坦福學生先後在一個月內選擇自殺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斯坦福是多少學子夢想的學府,能夠考進這樣的學府的孩子,本身也是非常優秀的,自帶光環。可是這兩個自帶光環的年輕人卻沒有逃脫內心的焦慮。

在學業上,無論是喬英子還是這兩名輕生的學生,他們都是優秀的,有能力的,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卻是荒蕪而無助的,沒有經歷過構建的內心是脆弱的。

02.忽視自我,隨波逐流

"我們當今的名校大學生,對成就和成功有著一種被壓迫式的追求:他們都覺得自己必須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從而再接著去追逐下一個更高更偉大的目標。" ——《優秀的綿羊》

沒有生來就優秀的無可挑剔的人,為了成為"贏在起跑線"的人,年輕的孩子要經歷大大小小的無數次的磨練。各類考試,特長培訓等一切可以讓他們贏的內容充斥著他們的生活。為了完成這些內容,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為自己思考,也不會與自己對話。


《優秀的綿羊》|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在成為他人眼中的佼佼者之前,這些年輕人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和訴求是得不到尊重和認可的,也從不會被思考和探索。這種例子很多,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看到。在面臨升學考試時,學習考試科目將是最重要的事,至於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可能就會被家長認為是荒廢時間,不務正業。

在追逐所謂成功時,也許這些聰明的年輕人根本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自己要這樣做?社會認同的成功者是什麼樣子的,那麼,自己就應該是那樣的。又或者,出生在一個高知識分子的家族裡,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不是就是一個異類?如果接受的教育沒有青出藍而勝於藍,也只能算是平庸。不甘於平庸,所以盡力超越。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條件,這樣的年輕人總能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優秀年輕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他們不斷的進步,拒絕示弱。

《優秀的綿羊》|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少年派》中的錢三一,陽光俊朗,謙遜有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典型的自帶光環的年輕人。新學期入學,錢三一的床位久久的空著。後來,大家得知他可以不住校,有同學以為是老師因為他成績優異而賦予他的特權,畢竟不想住校的同學大有人在,而真正不住校的只有錢三一。但錢三一不解釋,他擔心自己有恐高的事情被同學知道。他不想把自己的弱點顯露出來,承認自己恐高,在他看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剝開光鮮完美的形象之後,錢三一還有自卑,憂慮的一面。

現實中何止一個"錢三一"。太多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是他們光鮮完美的一面。優秀的年輕人懂得察言觀色,並投其所好,別人希望看到優秀他們就會展現出優秀。他們中的很多人將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讚美作為成功的一個標準,在追求成功的浪潮中隨波逐流,而忽視自我。


《優秀的綿羊》|頭頂光環的年輕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慮

作家邁克爾·路易斯總結出從眾心理:

當你觀察到眾人都在追逐同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判斷它肯定是有價值的。不斷的迎接挑戰,獲得更高更令人羨慕的成功,是大家都在追求的目標。對於優秀的年輕人,他們習慣於迎接各類挑戰,因為戰勝苦難的過程不僅會產生令人愉悅的成就感,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這種成就感還能讓人感覺到自身的價值感和安全感。但是很多成功的人在不同的時期,或早或晚都出現過這樣的心情:達成階段性的目標後,忽然就進入了迷茫,不知所措的階段,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沒有方向感,開始漫無目的的過日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很多人在努力過程中相信所謂的成功就是成為他人眼中羨慕的對象,滿足大眾和社會對成功的預期。簡單的說來,精英們知道如何迎合大眾的需求和期待,但不知道如何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

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但也不能活得沒有自我。積極向上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努力的過程中也需要留一些時間和精力給自己用來思考,思考自己內心的需求,更清楚的認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