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做母亲也真的好难,但母亲教育孩子的度该怎样把握?

回首惘然


慈母的爱是伟大的,“慈”的含义很多,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一味放纵的溺爱,无原则的满足。

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对儿子百般疼爱,什么都依着她,要什么就买什么,平时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成绩一般,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母亲就将他送入一所私立学校,儿子读书期间,母亲每隔两个星期都要去学校看望他,生怕有什么不适宜。

大学毕业后,母亲也不鼓励孩子去找工作,总想着给他找一个轻轻松松的工作,不想让他受苦受累,孩子就在家心安理得的什么也不干待了两年。后来,母亲给孩子找了一个工作,儿子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说不适应,而这一回来,就在家里待了4年,每天都是玩游戏,不爱说话,脾气暴躁,母亲十分担心,但还是由着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说儿子走到今天都是教育无方,使孩子变得自闭、暴躁、寡情、无能,几乎等于废人,更谈不上是什么男子汉了,这是孩子的悲剧,也是父母的悲哀。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溺爱,在一个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别指望将来有出息。家长不要放纵孩子,对他的要求全部给予满足,而要舍得让孩子吃一些苦头,让他自己去慢慢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他。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命运,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育儿心灵


慈母没有错,错在没有底线当成“慈”。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母亲的描述是慈祥的、温暖的,温柔的,这并没有什么过错,家作为遮风挡雨的存在,自然需要母亲在这份慈祥、温暖、温柔。

母亲教育孩子的度,应该怎么把握?

包容情绪,拒绝行为--有底线的慈

孩子犯错的时候,他自己必然也是难受的,我们需要的是包容他这份情绪,但对于他的错误行为,我们是需要指正他们的。

有个例子:女儿早恋怀孕了。

母亲A怒骂自己的女儿,甚至骂她“贱货”,骂肚子里的孩子是“杂种”---作为母亲,她是出于对女儿的关怀,怒其不争,恨其不爱惜自己,但她却忘记了,其实女儿仍然是个孩子,她深刻知道自己是错误的,自己也很自责,很难受,此时更需要一个人来安慰她,支持她去面对这个错误。

母亲B宠溺自己的女儿,她甚至支持女儿继续怀孕,只要女儿开心就好--作为母亲,她包容了孩子的情绪,但是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个行为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肩负怎么样的责任。

母亲C抱着女儿“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妈妈也知道你知错了、后悔了,不怕,妈妈在。”,随后,母亲和女儿分析了她接下来会面对什么,再次把是否生下孩子的选择权给了女儿。

所以,你会成为怎么样的母亲?不要急于回答,先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早恋怀孕了的女儿,你希望自己有个怎么样的母亲。


淅爸育儿记


你好,我是空妈。

关于“慈母多败儿”这个传统预警,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把理解的点,落偏了。

慈母多败儿在普通家长的理解中,大部分都是觉得“太慈”了对孩子不好,所以我们要“严”一点。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西方有个教育学家叫做“简尼尔森”,她提出一个非常科学的育儿理解就是,家长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要做到——温柔但是有边界。

这其实跟我们传统观念里的“慈母多败儿”,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我们阐述的慈母多败儿,是警示所有家长们——如果我们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没有确定好边界,一味地满足孩子,那么他们将来就不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所以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需要确立好的就是边界、底线的坚持,但给到孩子的爱,真的不需要刻意隐藏,或者在孩子面前伪装,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的。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