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小時候經歷過這些,老了患痴呆的可能性更高(轉載)

兒童期不良經歷與痴呆症呈正相關

2020年2月上旬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探究了兒童期不良經歷(ACE)與痴呆症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一個人兒童期不良經歷越多,晚年患痴呆症的幾率就越大。

兒童期不良經歷是指童年時期遭受的各種創傷和不順,包括情感上的被忽視、身體或性虐待、家庭暴力、種族歧視或住房不穩定等。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Harvard University’s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指出,一個人兒童期不良經歷越多,以後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或抑鬱症。

日本的這項新研究調查了1948年之前出生的1.7萬餘名日本老人。重點研究了七類兒童期不良經歷:父母死亡、父母離婚、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暴力、身體虐待、情感被忽視和精神虐待。

經調整年齡、童年期經濟情況和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後,研究人員仍然發現兒童期不良經歷與痴呆症之間存在關聯。與沒有兒童期不良經歷的研究對象相比,有三個或更多兒童期不良經歷的研究對象罹患痴呆症的風險更高。

該研究作者、東京醫科齒科大學(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全球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谷侑加子(Yukako Tani)表示,這項研究的初衷是探討二戰對日本上一代人生活有何影響。她的團隊想弄清楚戰爭帶來的創傷是否會對老年人的認知產生影響。

英國痴呆症研究平臺(Dementias Research Platform)的認知神經心理學家和高級數據管理師薩拉·鮑爾邁斯特(Sarah Bauermeister)博士表示:“這篇論文開了一個好頭,不過,有關兒童期不良經歷與痴呆症之間的相關性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鮑爾邁斯特表示:“目前針對童年期不良經歷與此後機體疾病之間相關性的研究甚少,尤其是痴呆症這一領域。我們一直希望找到痴呆症的預測因子和生物標記物。從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個體早期經歷的事情會影響其晚年的健康狀況。我認為這意義重大。”

兒童期不良經歷對大腦的影響

鮑爾邁斯特稱,目前有一些關於兒童期不良經歷可能引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理論。有一種理論認為,兒童期不良經歷導致精神健康受損,可能誘發精神疾病,這與痴呆症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兒童期不良經歷引起的精神壓力可能會對大腦機能產生影響。鮑爾邁斯特還指出,隨著時間流逝,童年期的不良經歷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皮質結構。相關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

波士頓東北大學健康平等與社會公正研究系主任艾麗莎·林肯(Alisa Lincoln)希望這一研究成果足以敦促醫療從業者認識到兒童期不良經歷的遠期危害,從而及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干預措施來避免此類健康風險。

“我認為這可以證明與孩子們一起進行早期預防可能會對整個人生歷程產生巨大影響。從全民健康的角度來看,通過早期干預減少兒童期不良經歷將對健康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艾麗莎·林肯說。

谷侑加子表示,研究小組下一步將在日本年輕一代人群中研究這一相關性。“我們下一步是確認未曾經歷戰爭的下一代日本人是否能夠重現兒童期不良經歷與痴呆症之間的關聯性,並探究其機制。”

鮑爾邁斯特也希望這項研究能引發大眾的關注,以及倒逼未來政策的改進。“或許有決策者和這一領域的從業人員可以化研究結果為變革之力。這便是我們所希望的,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可以推動變革。”

原文標題:Experiencing Trauma In Childhood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