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黑熊精事件昭示了什麼道理?動了貪心就是魔,戒了貪心方成佛

黑熊精是西遊記中為數不多的人才之一,智勇雙全、朋友眾多,孫悟空都對付不了他,觀音菩薩對他也很欣賞,十分難得。

黑熊精是個難得的全才,深得觀音菩薩欣賞,所以被收歸麾下

黑熊精雖生於草莽、長相粗獷,然精於文墨,喜交文人道士,好高談闊論,對住的和吃的十分講究。

黑熊精所處黑風山風光優美: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語花香;黑風洞仙氣繚繞、柏蒼松翠、賞心悅目,連觀音菩薩看了也是心中讚歎、頓生愛才之心,故此留其性命。

黑熊精個性鮮明,作息習慣極佳。他和孫悟空打鬥了一上午,到了中午的飯點,撇下孫悟空就走,堅持用膳第一;到了晚上又是罷戰,堅持睡覺優先。

黑熊精文采極佳,給金池長老寫的請帖修辭精準、態度恭敬、情真意切,讓人看了極其的舒心和快樂。

西遊黑熊精事件昭示了什麼道理?動了貪心就是魔,戒了貪心方成佛

黑熊精修煉還是不到家,見寶心切,不能脫俗

黑熊精看似正義凜然,喜歡談論國家大事,對朋友也十分仗義,但是看到心儀的寶貝,也和他的老朋友金池長老一樣,變成了一個“老貪鬼”。

他半夜能忍困前去觀音院救火,耽誤了睡覺之大事,說明他很義氣。但是到了地方,看到佛門異寶霞光彩氣,立馬趁火打劫、拿了就跑,根本就不管金池長老的死活了。

這說明他修煉還是不到家,還沒有達到“不役於物”的境界,被財寶迷惑了心智、由君子當場變成了小人。

其實這一回的標題也有暗示“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一個“謀”字,一個“竊”字,把這兩個所謂的高人不高雅的行為描繪的淋漓盡致。

西遊黑熊精事件昭示了什麼道理?動了貪心就是魔,戒了貪心方成佛

觀音菩薩教誨有方,佛法無邊,黑熊精修成正果

觀音菩薩是西遊記中的教育專家,號稱七佛之師,經她親自教導的人和妖怪,每一個都修成了正果。

唐僧師徒四人當初就是四個罪犯,每一個人都有一段不堪的往事,經觀音菩薩教導後潛心修煉、志心向佛,最後都成了虔誠的佛徒,得授正果高位。

紅孩兒當初就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作惡多端的野孩子,跟隨觀音菩薩回去的路上開始變好,最後五十三參、得成正果,再次見到孫悟空也知道感恩了。

西遊黑熊精事件昭示了什麼道理?動了貪心就是魔,戒了貪心方成佛

黑熊精也是如此,不久孫悟空因為人參果樹的事去請觀音菩薩,再次見到了黑熊精:

“那黑熊真個得了正果,在菩薩處鎮守普陀,稱為大神,是也虧了行者。”

可見觀音菩薩對他教導有方,他學習很快、感悟很深,短時間內就修成了正果。後來孫悟空又因為金魚精的事找觀音菩薩幫忙,再次見到了相迎的黑熊精。

黑熊精能成為觀音菩薩的守山大神,那可是正式擠入了佛門高層隊伍,有了正式的編制,比在黑風山當個野妖怪強多了,他為什麼能修成正果,觀音菩薩曾經為此教育孫悟空:

“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西遊黑熊精事件昭示了什麼道理?動了貪心就是魔,戒了貪心方成佛

正是因為他拋下了貪念和邪念,放棄了自我和自利,踏踏實實、專心致志地做起了好人,所以他最終才能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