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自己走的這條路,總是有那麼多的困難;別人走的路,總是覺得更好。

家裡人講的話,往往聽起來總是那麼囉嗦;反而外來的“和尚”,更會念經。

自己很熟悉的人,幾乎很難有仰慕之情;倒是陌生的人,更容易成為偶像。

呆慣了的環境,讓人疲乏;陌生的國度,卻是理想國的所在。

這是一種生活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弱點,自卑與敬仰、偏離與追求、無能為力與自我安慰混為一談,比較難甄別。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有一個三觀很正的故事,講了一個女孩,在冬夜離家出走,原因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兒,很可能跟你當年離家出走時的緣由一模一樣,女孩摔門而出的那一刻,母親極力的挽留也無濟於事,天空飄著稀稀疏疏的雪花,冬風一溜煙跑過,撩起了她的頭髮,露出紅彤彤的臉頰,那鼻尖上已經掛上了差點結了冰的鼻涕,她走了好幾個小時,冷了,累了,餓了,遠處路邊的一個小吃攤兒,爐灶裡閃爍著火光,湯鍋裡冒出蒸騰的熱氣,為這空蕩蕩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溫暖。

女孩走過去,要了一碗麵,攤主阿姨把面端上來,面裡沒有香菜、沒有辣椒,女孩先是一驚,而後心頭一暖,吃罷,身上熱乎了,她說身上沒帶錢,攤主阿姨竟然說不用付了。女孩萬分感謝攤主阿姨請自己吃的這碗麵,竟然哭了出來,還說比自己的媽媽對自己要好,媽媽老是嘮叨自己。沒想到,攤主阿姨發脾氣了,說女孩不懂得體貼父母的內心,媽媽給你做了十多年的飯,卻說一個給了一碗麵的陌生人對自己更好。女孩愣住了。攤主阿姨拿出一張照片繼續說,你看看這是不是你的照片?女孩點頭,一臉驚愕。剛剛你媽媽來過了,她滿臉淚水,焦灼萬分,疲憊不堪,留下了這張照片和10元錢,說如果我遇到你,請我給你煮一碗麵,不放香菜和辣椒,讓我告訴你,媽媽在家等你……說到這,女孩已經泣不成聲。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孩子是否具有孝心、感恩心,對已經很熟悉的人和事是否還能保持敬畏心,對人生是否始終葆有赤子之心,其實很大程度上跟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關係。

孩子一出生,像一張純淨的白紙,施教者可以畫出任何美麗的圖畫。我們親暱的稱呼孩子為天使,為精靈,甚至他做了一個惡作劇,我們也會稱讚他“聰明”、“有能力”……可是,後來,為什麼會變成互相隔閡,彼此封閉,爭吵不斷,牢騷厭惡,終致上文故事中的離家出走呢?

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

我非常喜歡電影《教父》裡面有一句話:“那些一眼就能看透本質的人,註定命運非凡。”

如果我們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無用功。

看不清問題的紋路,就像盲人摸象。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有人把父母比喻成打印機,什麼樣的父母,就能“打印”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個比喻不僅有意思,還很有意義。

我常說,教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受教者如何如何,而是施教者的自我教育與自我反省。

最近一部口碑9.0分的良心電影《何以為家》,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反省,黎巴嫩男孩扎因控告自己的父母把他生下來,把他和弟弟妹妹們帶到了這個人間地獄。如此地生而不養、養而不育、育而不優,是對生命最大的不負責任。

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就是父母好好修養,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我有一個發小,他很崇拜自己的父親,父親個子不高,偏瘦,能幹,母親雙腿靜脈曲張不能走路,臥病在床好幾年,父親一直照顧著,父親在工廠裡揮汗如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甚至像一個機器人,每月發工資,父親都是廠裡掙得最多的,養活一家人,供著他讀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問父親,你不累嗎?父親回答:“你那麼小,就很懂事,知道幫我分擔,你看我的眼神是那麼的信任我,我不能倒下,我是你爸,我得照顧好你,照顧好這個價,我希望能給你打個好樣。”很多狀態糟糕的時候,我的這個發小就拿自己的境況跟父親比,然後以父親為榜樣,堅持下去。

這樣的父親,意志與力量,就回傳承給孩子。見識過堅強的孩子,自然容易變得堅強。

父母最好的形象,就是成為孩子的偶像

在教育中,身教勝於言傳。

你成為孩子的偶像,成為他的力量源泉,讓他無論在熟悉或陌生的境況裡,都能夠有直面困難的態度,有解決問題的工具,有化解危機的方法,這可能是教育最大的成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