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好電影不僅有情感,更要講“人性”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2018年,國內熱度最高的電影莫過於《我不是藥神》。

這部影片以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為開端,被評為今年難得一見的佳作,最終為人們留下了餘韻悠長的討論和延展話題。

究其原因,無疑是因為這部電影綻放出了人性的閃光點。

但有光自然就有暗。

提及人性的閃光點,便不得不承認,它也有陰暗的一面。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而剖析人性陰暗的電影,韓國有很多,比如《釜山行》,又比如一部有些小眾、卻將人性暴露無遺的電影——《隧道》。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這兩個實驗充分說明,人性是最難以琢磨的,一旦失控,就永遠不會有盡頭

從《隧道》看人性

《隧道》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平凡男人被困於坍塌的隧道當中,隨著救援時間不斷拉長,媒體添油加醋的報道,致使社會輿論逐漸從同情轉向批判,最後在社會各界的壓力下,男主角的妻子不得不簽下放棄救援同意書。

在這場救援鬧劇中,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

《隧道》用最直觀的方法將這個沉重的內核拋向了所有觀眾:

人類都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無視他人的生命。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從人性看《黑暗迷宮》:中國版《隧道》更勝一籌

以人性的陰暗面為探討主題的影片,不僅只有韓國的《隧道》。

即將於11月1日上映的國產電影——《黑暗迷宮》,也是這樣一部影片。

不過,它儘管與《隧道》有著相同的內核,用的卻是與其截然不同的方法:

《隧道》將一個人困在了隧道里。

而《黑暗迷宮》是將八個人困在隧道之中。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隨著劇情的深入,隧道里的規則逐漸浮出水面——只有殺人,才能找到通往出口的路。

用經典哲學實驗——電車難題來詮釋,即:你被綁在鐵軌上,假如你什麼都不做,電車會壓死你,假如你扳下拉桿,電車會變道,壓死旁邊鐵軌上的五個人。你會為了自保拉下拉桿嗎?

這部影片沒有侷限於“是否拯救一個人”,而是提出了一個更加極端、甚至絕望的命題:

殺人?還是被殺?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在電影描述的場景中,每個人做出的選擇都是對內心的拷問。它將一個人從“不殺人”到“主動殺人”的變化展現在觀眾眼前:食物充足時,各懷鬼胎的人們假意互相關心,和平相處;一旦面臨食水缺乏,且需要殺人才找到出口時,原本的小團隊瞬間分崩離析。人們為了生存,編造出理由,將自己殺人的行為合理化,逃避道德的譴責,觸目驚心。

從電影中窺探人性

相較於《隧道》而言,《黑暗迷宮》的切入點無疑更加黑暗,結構也更為複雜,如同一個洋蔥,需要觀眾隨著影片將線索層層剝開,才能觸碰到故事的核心。

這個核心已經不再拘泥於表露人性本身,進一步的探究人性形成的原因,而這無疑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