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有什麼最吸引人的美食,就是吃一口能流連忘返的那種?

許小兜


我是豆芽cai,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濮陽-濮城雜拌

所謂雜拌,顧名思義,就是將各類食材混在一起製作成的菜品。

在範縣濮城,雜拌作為極具特色的傳統小吃,相傳為民國時期石友三私廚陳丙森所創,其葷素搭配合理,素而入味,湯鮮味美,肥而不膩,頗受人們喜愛。

濮城雜拌用料豐富。豆腐、花菜、青紅椒、肉類都是配料,芡粉肉團是雜拌的主料。芡粉肉團是將肉丁、肉末摻到麵粉、澱粉、雞蛋調成的麵糊中加作料入油炸制後切塊,入鍋的肉團橫切面吸附其他食材的滋味,有焦有糯,油潤爽滑。軟爛醇香,味道非常。

俗話說:“唱戲的腔 廚師的湯”,雜拌能夠出神入化,靈魂就在那鍋熬製的高湯裡,鮮美醇厚的高湯滋潤著一鍋鮮,讓各類食材在咕嘟聲中,張揚出自有的精彩。

我的雜拌我做主,不同的廚師按照時令的不同能做出不一樣原料的雜拌。想象有多大,食材就會有多多,案板上的丸子、木耳、黃花菜、腐竹、青菜都可入鍋,雜拌在廚師的手起刀落間,演繹了食材的融合與薈萃。

雜拌貌似燴菜,又與燴菜不同,燴菜濃油赤醬,讓人體味到的是一種濃香,而雜拌突出的是湯的鮮香。雜拌來自民間,深植百姓平常家,絕不是高大上的美食,一碗10元,有湯有菜,外加兩個高饃,若能再拌上一盤芥末剔骨肉,一餐食畢,肯定會有滋有潤,通體舒泰。





豆芽cai


那當然是我們小時候在家鄉吃的黃山羊乾巴味道了,家鄉的黃山羊是一年四季啃大梁山的野生樹皮和一梁梁,一山山的青草或嫩芽的……

那時候雖然生活是清苦些,但家鄉也有數不完的野生的好吃的許多東西。如:野生楊梅,野生葡萄,五月萢,和滿山遍野的黃萢,香萢等……小時候我們山裡的許多孩子就靠這些營養養長大的。

那年月因為日子有些艱苦,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特別是家鄉的黃山羊肉,那味兒真是太!若您把黃山羊的腿肉刨下來做成一串串的乾巴在火塘邊烘烤或太陽下曬乾後。然後切成片倒入鍋中用豬油煎出來,那香味連吃三大片您都不會捨得放下筷子!

若小孩在大人的傍邊大人吃著卻沒給小孩吃,那小孩一定會忍不住立馬想吃到的饞念而直接哭起來。乾巴香味的誘惑力會讓人口水直流!不信就請各位同仁座恢雞✈️來我請客


茶壺哥2


我的家鄉在新疆。那裡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最吸引我的美食是——

中學讀書時,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去吃一種小吃,有時放了學,也會剋制不住它的誘惑,跑去吃一碗,才會心滿意足地回家。

這個小吃可以說是主食,也可以說是輔食。那就是——涼皮

涼皮這種食物雖然源自陝西,但也遍佈新疆的角角落落。即使是我家鄉的這種小城鎮,也開了有好幾家涼皮小店,可我卻獨愛其中的一家。

這家店開在離我們學校不遠的路上,依著一大片的家屬樓,地理位置是獨獨好的。店裡大部分時間只有老闆娘一個人。難得的,會看到我的一位同學,和他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沒錯,這家店是我同學媽媽開的。小鎮很小,大家幾乎都會認識,而同學那時大概正值青春期,對媽媽開小吃店,心理多少有些鬱結,平時在學校就不大說話,但這並不妨礙他學習優秀,媽媽辛苦賺錢也算是得償所願。


每天早晨6點半左右,我就出門準備去上學了(新疆的6點半,相當於南方的4點半,是不是很早?)。

路過這家涼皮店,走進去,老闆娘還在灶間忙碌。抬頭看我進來,問我:還是小份涼皮嗎?我點點頭說:是的。

坐下後,環顧四周,面積不大的鐵皮房,裡面擺了五、六張桌子,灶間和招待顧客的餐廳之間做了個隔斷。牆上掛了一幅不知是何人所做的風景畫,另外一面有一扇窗戶。寒冬臘月時,窗戶緊閉,鐵皮房裡的火爐烘烘的燃燒著,讓甫一從外面進來的客人感到撲面而來的溫暖。

有時,老闆娘會很快把做好的涼皮端上來;有時,會笑著抱歉地對我說,要稍微等一等,滷湯還沒打好那。每回吃她家的涼皮,我不僅僅是把涼皮吃掉,甚至是喝光了調涼皮的滷汁,就這還意猶未盡,每回總央求著老闆娘幫我多加一些滷汁。

涼皮端來了,碗的頂尖放著配菜,有時是韭菜,有時是小香芹,都是燙熟了的,切得細碎;(現在外面外面賣的涼皮千篇一律幾乎都是黃瓜絲,豆芽,香菜之類的)

配菜下面澆的是辣椒油和醋,辣椒油不知老闆娘是怎麼做的,但是我看到過她熬醋,把一大桶醋倒在搪瓷盆裡,放在煤氣灶上燒,醋裡放了有八角和糖,是否還有其他配料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曉得她家的醋熬得也是極香的;

滷汁的熬製似乎就比較複雜了,一個大點的鋁鍋,裝了大半鍋的水,有醬油,顏色看著比較深;鹹的,應該是放了鹽;濃稠的,應該是調了麵粉;還有雞蛋花。大約還有其他調料,不然不會那麼好吃;

蒜泥的調料碗就在餐桌上,因為要去上課,早上一般我是不加蒜泥的,只有下午放學時來吃,才會肆無忌憚的加一些進去。

涼皮切的大約有1.5釐米寬,很薄,顏色是白色中透著淡淡的黃色,吃起來爽滑,筋道。

麵筋吸足了湯汁,一口咬下去,神仙也不過如此了。

因為我來得早,幾乎沒有其他客人。有時,我就站在灶間的門口,有一句沒一句的和老闆娘聊著天,而她一邊和我說話,一邊手腳不停地在忙來忙去。聊天中得知,老闆娘每天凌晨3點左右就起床,蒸涼皮,熬醋,做辣椒油,做配菜。我不由感嘆,原來開一家小吃店是這樣的辛苦。

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當時不經意地注視,讓後來的我有疑問時:為什麼別家的滷湯沒有她家的好吃?開始努力回想當時所看到的步驟。雖然沒有看到全部,或許還有遺忘的部分,但有一回,自己在家做涼皮,憑著記憶,嘗試著調了滷汁,竟然也意外的比外面賣的好吃,雖然離老闆娘的味道還差得遠,但我也滿足了。

好久前,回家鄉去了一次,到烏魯木齊的美食街逛了逛,涼皮店一家挨著一家,密密麻麻,都是羊肉串和涼皮的組合搭配。挑了一家看著順眼的,可是一吃,就感覺不是那個味兒,隔了兩天,換一家在吃,感覺還是太過簡陋。是的,是簡陋這個詞,對於一樣美食沒有用心去做,而是像流水化作業一樣的快餐型食物,已經不能稱之為美食了。

後來,我回了家鄉的小鎮,循著記憶,找到了我的學校,找到了那棟家屬樓,可卻再也找不到那家店和讓我魂牽夢縈的味道。


注:《風味人間第二季》這檔美食節目開播了,是我喜歡的《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陳曉卿主導,有時真的希望他能幫我尋找到這個味道,在節目中播出,讓美食能夠傳承下去。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我的家鄉,並向即將到來的母親節致敬。祝家鄉的發展越來越美好,祝天下的所有母親身體健康!

關注我,與大家分享更多有意義的美食,傳遞生活的溫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