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首富”杜江濤的財富“魔術”

本報實習記者 吳清 記者 吳可仲 北京報道

“內蒙古首富”杜江濤在財富積累過程中,和兩個領域結下了不解之緣:家鄉內蒙古烏海豐富的煤炭資源成就了他一生事業的底色——能源化工,而真正讓他成為家鄉首富的卻是另一份事業——金融投資。

杜江濤最成功的金融投資可能要數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他的個人財富和君正集團(601216.SH)股價緊隨螞蟻集團上市及被延期的消息,坐了一趟急速過山車。螞蟻集團上市消息發佈後,雖然君正集團是一家能源化工企業,但市值迅猛翻了兩番,在8月初衝破8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螞蟻概念“妖股”。但隨著螞蟻集團上市延期及價值被重估,其市值如今又跌回480億元左右,杜江濤的個人財富也衝高後直線回落。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君正集團主業涉及煤炭、電力、氯鹼化工等多個領域,能源化工和化工物流業務營收合佔其公司營收的100%,是一家純粹的能源化工企業。11月16日,君正集團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明確表示,君正集團就是一家能源化工企業,主業從未更改。

但影響這家企業股價漲跌和業績發展的卻往往是場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杜江濤擅長的金融投資。實際上,投資餘額寶只是杜江濤金融帝國中最耀眼的一部分。此外,杜江濤還廣泛投資保險、證券、銀行、互聯網小貸等業務,幾乎涉足金融的各個板塊,為其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

不過“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為他帶來無數財富和榮耀的金融投資,就跟螞蟻集團上市被按暫停鍵一樣,在政府加強監管和規範運營大背景下,相繼陷入了“困境”,螞蟻集團價值重估,君正集團股價雲端跌落;內蒙古網商銀行成立和華泰保險的股權轉讓遲遲未見新的進展;旗下主營互聯網小貸業務的君正小貸虧損擴大至80%。

關聯交易引來問詢函

實際上,金融投資也只是杜江濤投資運作的重要部分,此外,近年來其開始涉足特色頻譜、疫苗醫藥等多個投資領域。而旗下的上市公司君正集團和博暉創新(300318.SZ)等則成為其投資運作的主要平臺。

11月9日,君正集團公告稱,公司關聯方出售資產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君正全資子公司珠海奧森擬以上海博森100%股權為對價認購博暉創新非公開發行的股份,交易作價4.58億元,同時擬以不超過4.2億元現金認購博暉創新配募股份。博暉創新系君正集團實控人控制的公司,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問詢函指出,上海博森自身無實際經營業務,主要通過其下屬子公司2019年10月收購的Interchim等四家公司開展製備性色譜儀相關業務,與君正集團主營氯鹼化工業務差異較大。

上交所要求君正集團說明前期跨界收購製備性色譜儀相關業務、短期內再次出售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前期收購目的是否為關聯方提供資金,相關交易安排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披露,標的資產上海博森2020年6月底總資產10.65億元,較年初增長93.26%。上交所要求說明上海博森2020年6月底總資產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審計報告與前次公告數據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

同時,公告披露,過去12個月內,君正集團全資子公司拉薩盛泰曾以現金11.22億元認購大安製藥(博暉創新子公司)新增註冊資本,現君正集團再次向博暉創新注資。上交所要求補充披露,連續向同一實控人控制的公司提供資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行為,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

記者注意到,上交所要求君正集團2020年11月17日之前披露對本問詢函的回覆,不過11月17日君正集團公告稱,正就涉及的問題進行逐項落實和回覆。鑑於《問詢函》涉及的部分事項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經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決定延期回覆《問詢函》。

對於記者的相關問詢,君正集團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在走內部的各項流程,其他信息以公告為準。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2月,君正集團收購大安製藥,也曾收到上交所問詢。大安製藥是河北省一家血液製品生產企業,控股股東是君正集團實控人杜江濤旗下另一上市平臺博暉創新,構成關聯交易,而且溢價率高達381.32%。

靠能源化工“主業”起家

上述君正集團關聯交易的資產項目主要涉及頻譜醫藥板塊,不過君正集團本身卻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能源化工企業。

君正集團官網顯示,目前其業務涉及煤炭、礦山開採、電力、化工、特色冶煉和商業貿易等領域,在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和鄂爾多斯市蒙西工業園區建成了兩個“煤—電—化工”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目前已形成年產聚氯乙烯80萬噸、燒鹼55萬噸、硅鐵30萬噸,是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和內蒙古自治區60戶重點企業之一。

今年上半年,君正集團能源化工板塊收入42億元,佔營收59.84%;化工物流板塊收入28.18億元,佔營收40.16%。兩者合計佔公司營收100%。

從收入結構上看,化工產品聚氯乙烯佔營收比重為53.36%,是君正集團主要收入來源。

事實上,杜江濤和君正集團的事業就是從能源化工起家的。

杜江濤的家鄉烏海,優質焦煤、石灰岩、鐵礦石等資源豐富,素以“烏金之海”著稱。在押注“三桶油”股票等淘到人生第一桶金後,2003年杜江濤迴歸家鄉創辦了君正集團,從煤炭起家,後來逐步涉足化工、電力、物流等領域,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能源化工龍頭企業。

杜江濤為當地人所樂道的還有其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1987年杜江濤以內蒙古烏海市高考榜眼的成績考取北京理工大學,其妻子郝虹則是當年的烏海市高考狀元。

借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貨幣寬鬆的時機,2011年、2012年杜江濤、郝虹夫婦先後完成了君正集團和博暉創新的IPO。2018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杜江濤夫婦位列內蒙古地區首富。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杜江濤是君正集團第一大股東,直接持有該集團31.95%股份。另外,杜江濤作為烏海市君正科技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間接持有君正集團5.3%股份。不過如今杜江濤已“退居二線”,不再擔任集團“董監高”職務,更多扮演公司實控人的關鍵角色。

雖然這幾年君正集團營收仍呈增長態勢,但市值卻一直下跌。

記者注意到,化工行業211家上市企業中,君正集團的總市值、淨資產、淨利潤分別排名第6、9、5名,位居行業前列;但公司毛利率、ROE、市淨率分別排名第69、49、89名。顯示公司在市場規模上處於領先優勢,但公司產品的市場盈利能力卻並不強。

眼花繚亂的金融投資

本來,藉著螞蟻集團上市東風,作為餘額寶背後天弘基金的第三大股東,君正集團股價和杜江濤身價曾一路飆升。不過在螞蟻集團被監管和價值重估後,杜江濤的財富也急速縮水。

這就不得不提成就杜江濤內蒙古首富的另一項事業——金融投資運作。“或許這才是他最擅長和心儀的部分,甚至能源化工也只是他投資運作的一部分。”一位熟悉杜江濤的業內人士表示。

大學畢業兩年後,杜江濤在北京成立君正投資管理顧問公司,通過投資和管理諮詢的方式開啟了人生第一份事業。

雖然此後回家鄉創立能源化工企業,但每次投資和擴張背後都可以看到杜江濤獨具優勢的投資眼光和高超運作。

2003年,全國工業生產高速增長,煤炭消費大量增加,煤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加上烏海豐富優質的煤炭資源,君正集團應時而生。此後每次公司產業鏈延伸到化工、電力、物流等領域,幾乎都精準地踩到了國家政策的推動和行業發展的大勢。

2011年後藉著貨幣寬鬆和公司證券化的東風,杜江濤更是接連推動旗下君正集團和博暉創新上市。從此,其投資運作更加如魚得水。

君正集團上市後,開始了資本擴張之路,先後跨界投資金融、保險、互聯網、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僅在金融領域,君正集團就參股了天弘基金、華泰保險、國都證券、烏海銀行、500彩票網等公司的股權。

如今,杜江濤產業版圖橫跨煤電化工、金融、大健康等產業,而杜江濤本人也已多年蟬聯內蒙古首富。

杜江濤如今依然持有15.6%的天弘基金股權,從2014年至2020年上半年,君正集團投資天弘基金的淨收益分別為2.18億元、2.11億元、3.77億元、5.46億元、5.68億元、6.40億元和2.13億元,合計為25.73億元。業內估計相比當初千萬元的投資成本,該項投資回報已達百倍以上。

除了餘額寶的投資外,杜江濤對華泰保險的投資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從2014年開始,君正集團通過多輪股權受讓,共耗費45億元獲得華泰保險22.36%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2016年還差點成為華泰保險的控股股東,但被監管否決。

由於國內金融監管等原因,君正集團於2019年11月與安達天平達成協議,君正集團將階段性轉讓全部華泰保險股權,交易價格總計107.89億元。相當於君正集團用6年獲得62.89億元的投資收益,這樣的投資成效讓人欽羨。

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君正集團僅從餘額寶、華泰保險、烏海銀行及國都證券4家金融機構就共獲得超過2.6億元投資收益,佔君正集團歸母淨利潤的20.58%,金融機構投資對君正集團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杜江濤和君正集團的金融投資運作也並不是一路高光順水。隨著螞蟻集團被推遲上市和價值重估,君正集團股價直線跳水。君正集團投資佈局的一系列潛在問題也浮出水面。

雖然與安達天平達成了轉讓股權協議,不過此後一直未有新的進展。在君正集團的2020年半年報中,華泰保險的22.36%持股仍然在列。

2015年底,君正集團曾發佈公示,將攜手唯品會共同發起成立“內蒙古北方網商銀行”,不過此後也是遲遲未有進展。記者求證時,君正集團董秘辦工作人員也坦承目前未有進展需披露。

“未能及時設立民營銀行,讓杜江濤和君正集團錯失了消費金融最佳入局時機。”一位接近君正集團的行業人士表示。

同時,在國家加強監管的背景下,杜江濤在2017年發起的內蒙古君正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正小貸”)目前則陷入了連年虧損狀態。

愛企查顯示,君正小貸註冊資本3億元,君正集團持股51%,批准成立時間為2017年6月30日,並取得經營牌照。不過,愛企查顯示,君正小貸選擇不公示公司近三年的業績報告。

據君正小貸一位前員工透露,公司管理較為混亂,離職率居高不下;同時勞動合同也是和第三方機構簽訂的,相當於派遣;而且業務領導都已做好長期虧錢的準備。

君正小貸官網顯示,其主要有個人經營類貸款“惠業金”和個人消費類貸款“信立貸”兩款產品,2018年11月貸款金額超過1億元,2019年9月APP平臺上線。而據君正集團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君正小貸分別虧損227萬元、1387萬元、2700萬元、2085萬元,今年上半年淨虧損同比擴大81.99%。

對於記者關於君正小貸是否還在正常運營的問詢,君正集團方面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但記者連續多天撥打君正小貸公司及客服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