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水调歌头》,让我看到了“腹有诗书”的昂扬人生之态

大家好,这是我为大家分享的第二首古诗词,不仅有原诗原词的原生魅力,也有个人的所思所悟所感。我叫兰浠,以文字,敬成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即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虽是自求外放,希望能与弟弟苏辙多聚首,但时至诗人大醉作此篇,两人已有七年未能团聚,甚是想念,一边赏月一边饮酒,作诗抒怀。可见,“腹有诗书”不仅提升个人形象气质,还可以考科举改变人生轨迹,更可以写诗作赋,兴许获个千古流芳。

词的上片望月,诗人不写月亮之美、景致之妙,却急迫地问上天关于月亮的起源,原来是想飞往月宫。月宫是否与人间同年岁呢?诗人想乘风而上,去一探究竟。可又怕那里虽然富丽堂皇,却高寒难耐。思量了一番,还是更爱人间烟火,于是趁着月光起舞,与自己的影子为伴。无欲无求的天宫富贵,怎敌有血有肉有情有梦的人间可爱?

人生虽有跌宕起伏,人间虽有离愁别恨,但这正是生活丰富的根源,是珍惜当下的倒逼,是不断成长的催化剂。因为有起有落,才更能明白“身居闹市无人问,远居深山有远亲”的世态炎凉,更能体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不屈不挠,更能感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未知伟力。幸好,每个人都有家,能找到人生的起源,拥有栖息心灵的港湾。家,会给人以力量,去追求更好的人生,或是突破现实的束缚。对家人的思念,更是人之常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难逃其右,在中秋之夜,寄情明月,表达思弟之情。

词的下片怀人,由虚转实,实写月亮位置的变化,表达夜更深了。月亮照在没有入睡的诗人身上,还有无数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人身上。就此埋怨月亮,她也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毕竟,她总是在人们分开两地的时候分外圆满。但这能怪月亮吗?人间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悲欢离合,就像月亮会有圆有缺一样,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要远在他方的亲友安康无恙,远隔千里共赏同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幸福。

可见,“腹有诗书”的诗人,是自带“治愈系”的,从内心的分外思念导致无眠,到埋怨月亮圆的不是时候,再到认识到月亮月缺是自然规律,人间离合也是社会常态,最后便遥祝远方的亲友,希望一些安好,更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与胞弟重聚。正因为“腹有诗书”,诗人才精神富足,思想多元,为人处世不易钻进死胡同,尤其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这个死胡同。

在失意的时候,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抱怨命运不公,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在抱怨完了之后,能够发现抱怨也无济于事,便安然接受现实,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诗人这样做了,并怀揣着希望,积极面对未来,你呢?

临近中秋佳节,这一轮圆月,照亮的是你与亲人团圆庆祝的美景,还是你独品他乡滋味的特写?预祝各位有缘一览此文的友人:月圆人更圆,好运常相伴。中秋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