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珐琅彩瓷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是由铜胎珐琅彩工艺移植过来的,属初创阶段。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素瓷,送北京皇宫所属的“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绘画、填彩,然后入炉烘烧而成。珐琅彩料多为进口,价格昂贵。故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大多是盘、壶、盒、瓶、碗等小件器,专作宫廷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是在素烧过的瓷胎上,以黄、蓝、红、豆绿等彩色作地,彩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菊等花卉图案。由于彩料较厚,似堆料凸起,使色彩有立体感。

康熙珐琅彩瓷

制作设施

要在宫廷内制作画珐琅器,首先要有制作设施——珐琅作。康熙时期的珐琅作主要有武英殿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废除)、养心殿珐琅作、圆明园珐琅作,由于缺少《清内务府造办处 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当时制作规模暂时无法考证。

历史资料

比较早的康熙画珐琅历史资料是:“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广西巡抚陈元龙(陈元龙(1652——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奏摺帝赐‘御赐珐琅五彩红玻璃鼻烟壶一个',陈元龙‘愓感涙零'。”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造办处已将铜胎珐琅独角兽经制作出玻璃胎画珐琅,并用其赏赐众臣。

康熙珐琅彩瓷

铜胎珐琅独角兽

珐琅

从康熙珐琅制作资料来看,五十五年之后相关资料较多来推测,很可能该时期画珐琅制作较成熟。康煕五十七年六月,广西提督総兵左世永得到御赐珐琅鼻烟壶,左世永称其“精工无匹、华美非常”。

康煕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摺提及他送画珐琅匠陈忠信至宫中。“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蓝西行医外科一名安泰、又会烧画珐琅技芸一名陈忠信。奴才业会同巡抚公折奏闻,于六月十八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

康熙珐琅彩瓷

瓷胎

康熙时期的瓷胎画珐琅彩直到末期依然没有制作成熟,主要原因应与画珐琅制作技术有关,例如上文提到五十五年进京的潘淳,五十八年进京的陈忠信,虽然都能烧珐琅,但仅指铜胎、玻璃胎而言,瓷胎珐琅尚属宫内首创,前无它例。因此以该时期技艺,画珐琅可绘制在紫砂(图1、2)、铜胎、玻璃胎上,难在瓷胎釉面上附着成功。紫砂胎类似于瓷胎素面,与珐琅釉结合理论上较合理,因此康熙时期的瓷胎画珐琅基本用“里有釉外无釉”瓷胎。如果大家总览康熙朝珐琅彩瓷,会发现除磁胎画珐琅菱花盘(图3)外,不再见画珐琅彩直接施于釉面(该器因为利用永乐瓷,表面原本带釉)。

落款的区别

康熙官窑瓷早期因御厂瓷器制作不理想而不落康熙款,直到制作达到一定水准时才开始落“年制”款。从现存康熙官窑瓷来看,“年制”款是由工部在景德镇御厂制作的官窑瓷,基本属“部限”瓷,该类瓷使用范围较宽,包括宫内日常、观赏、赏赉用等。而“御制”款则仅限宫内造办处制作的画珐琅(包括铜胎、玻璃胎、紫砂胎)。从现有存世品来对比发现,即使宫内造办处制作的掐丝珐琅也使用“年制”款(器9),而不落“御制”款。造办处制作的瓷胎画珐琅与御厂制作的官窑瓷相比,前者难度大、成本高、相对珍贵。特别是珐琅作的画珐琅属于新兴技术,与明朝就开始盛产的掐丝珐琅相比,存在一定优越感。因此可看出:落“御制”款器物明显在制作水准上优于“年制”款,使用级别也较“年制”款高(仅就康熙朝而言)。

总结

由于康熙时期是清代珐琅彩瓷的初创时期,不论是在彩釉、造型,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康熙珐琅彩瓷的种类与雍乾相比都显得略微单调。

康熙珐琅彩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