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请查收这份疫情下的健康管理提醒!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出现咳嗽、胸闷及气喘等哮喘症状突然加重时,往往会特别恐慌,担心自己感染到新冠病毒。


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海金提醒,慢性呼吸道疾病(慢病)患者做好健康管理则无需惊慌;但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尚未确诊的患者,或有长期抽烟史等高风险人群,需及时到医院确诊。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请查收这份疫情下的健康管理提醒!

图/视觉中国

哮喘患者,记得不要随意停药

据了解,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和慢阻肺。中国哮喘患者约4500万,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同时又是一种发作性疾病,病人不发作是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但有很多患者并不知道哮喘需要长期治疗和长期管理。
赵海金介绍,近期他们的一项病例随访研究发现,患者不好好用药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他强调,正接受吸入治疗的患者不要随意停药。疫情期间药物不够,又担心医院交叉感染,需想办法在附近大药房或正规的网站购买;对于常规吸入治疗仍然有症状的(中重度哮喘)患者,更是需要自我高度重视和自律,要增强信心,坚持用药,避免各种环境刺激诱发,避免受凉感冒,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尽量高纤维饮食,适当运动;正在接受生物靶向治疗(如奥马珠单抗)的患者需与主诊医生保持沟通,适时复诊接受治疗。
如果咳嗽、胸闷及气喘等哮喘症状突然加重,首先不要惊慌,如果不在疫区或无相关密切接触史,先在家增加吸入治疗或调整其他方法,观察判断病情是否好转,同时争取与主诊医师保持沟通或在线咨询医生。如有病情进一步加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在疫区或有密切接触史,又出现发热、乏力及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做新冠筛查。

慢阻肺患者,记得早检查早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俗称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肺气肿,中国约9990万患者,该病最大的特点是发展隐匿,确诊时往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赵海金介绍,他所在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约50%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经发展为重度,88%为中度以上,在医护眼里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沉默杀手”,而疫情下慢阻肺患者因缺少活动将更加不能判断自己肺部出了问题,显得更加沉默。
“我们前期的调研发现,慢性咳嗽、咳痰及气喘出现时间越长,确诊时疾病越严重,提示一旦出现慢性呼吸道症状,务必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治。”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金标准,疫情下为尽可能阻断传播途径,该检查不能常规开展,这大大地阻碍了慢阻肺的早期诊治。
赵海金告诉记者,近期他们采用常规武器听诊器,结合抽烟史、慢性呼吸道症状判断病情,这一方法有利于疫情期间慢阻肺、哮喘的早诊早治。他表示,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不管是疫情期还是平时,更需要重视常规武器听诊器的使用。


疫情下慢病管理显然面临新的挑战,他提醒,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尚未确诊的患者或有长期抽烟史等高风险人群,需及时到医院确诊。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