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前言

十世紀下半頁,經歷了唐末紛爭割據動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一次新的統一,雖然這次統一較之前的範圍有些小,但對於渴望安定生活的百姓來說,也已經是足夠了。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然而在西北邊陲,党項李氏自唐僖宗時就以夏州為中心佔據了五州之地,並歷經唐末五代更迭而不衰。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党項族發生內訌,李繼遷經過與李繼捧的連續大戰,最終將族兄擊敗,獲得了党項族內最高的領導權,遼國封其為夏國王。

而就在党項內部紛爭不斷,李繼遷與族兄征戰的時候,在北宋境內,誕生了兩個嬰兒。雖然他們的出生顯得十分渺小,但在之後的歲月裡,他們以一介書生的身份扛起了大宋的西北邊防。他們就是范仲淹和滕子京。

不幸的童年

范仲淹出生的時候,正是北宋第二個皇帝宋太宗在位時期,范仲淹本是官宦之後,其祖上在唐朝時曾做過宰相,到了他父親這輩,只是做了節度使書記這樣的小官。儘管如此,也算是有官職吃國家俸祿的,如果照此發展,范仲淹也是個官二代,生活環境雖說不會太好,但也差不到哪去。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然而就在他一歲左右的時候,范仲淹的老爹因病死在了任所,也不知那時候是否有因公殉職這一說,即便是有,朝廷是否發放撫卹金,能發多少還不一定。畢竟這種死在了工作崗位上的,與在外征戰戰死沙場還是有區別的,或許這也是後來範大娘改嫁的原因之一。

已是孤兒寡母的範大娘無力支撐起亡夫留下的這個家,無力撫養嗷嗷待哺的小范仲淹,在那個封建年代,所謂“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現在夫家已亡,衣食無著,再加上撫卹金以及家中沒什麼錢,貧困無所依的範大娘不得已拖著范仲淹這個小醬油瓶改嫁他人了,而小范同志也從“范仲淹”改名為“朱說”。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就在范仲淹的父親去世的那一年,又有一個小孩降生,他的名字叫滕子京。和小范同志一樣,滕子京也是自小就失去了父親,所不同的是,滕子京同學的老孃很要強,硬是含辛茹苦的不但把他養大了,而且還把他的兄妹也養大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滕子京的家庭條件或許相對較好,否則滕夫人不可能一個人拉扯這麼多的孩子,小范他娘就只有范仲淹一個都無力撫養,最後只能改嫁。另外還可以感受到,滕子京的母親是一位很要強的人,有了撫養大兒子的經歷,懂得了生活的艱辛,所以當夫家亡故之後,她更加的細心打理家庭,照顧滕子京兄妹。

同窗之誼

22歲那年,範大娘眼見兒子已長大成人,就將家世告訴了他,得知自己的出身之後,小范同志傷感不已。為重振家業,范仲淹辭別了母親,隻身來到應天(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求學,經過多年的刻苦攻讀,範同學通曉儒家經典要義,心懷兼濟天下的抱負。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26歲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乙科第九十七名,從一“寒儒”搖身一變成為進士,並被授予九品官職,掌管訟獄、案件等事宜。也是在那一年,24歲的滕子京同樣在經歷了多年苦讀之後,也考中了進士,步入仕途。

或許在發榜看到榜單上有自己姓名的那一刻,二人定是無比喜悅與激動,把酒言歡,無醉不歸。由於都是擁有不幸的童年,所以二人的距離比別人更近一些,情意也更加深厚,幼年的疾苦,如今金榜高中,雖然不是什麼大官,但能吃上朝廷俸祿,至少未來的生活有了保障,變得穩定,或許在那一刻,他二人的心中同樣對未來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抗擊西夏

步入仕途之後,范仲淹倒是一路順風順水,在基層工作的那幾年沒少給老百姓幹實事,所以政績、口碑都相當的好,這麼能幹的一位官員在基層放著可惜了,范仲淹之後就進了中央。而小滕同學那邊的官運卻並不大旺盛,由於他本人性格剛直,所以沒少遭到同僚的彈劾。然而是金子早晚會發光,不久機遇就來了。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在范仲淹和滕子京出生的那幾年,西夏的奠基人李繼遷通過東奔西走、南征北戰,打下了相當大的一塊地盤。李繼遷死後,他的孫子李元昊的野心一點也不比他老爹和爺爺的小,35歲那年公然叛宋、稱帝建國,並率兵攻打宋朝。

宋朝在得知李元昊稱帝后,仁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然而生氣歸生氣,宋軍在之後的三川口戰役中被打的慘敗,主將被俘,萬餘名士兵戰死。消息傳來,宋廷大震。

1040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和韓琦同為陝西經略安撫使,以防備西夏的入侵,在范仲淹的推薦下,滕子京也被調往西北,任甘肅涇州的知州,協助范仲淹守衛西北。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1042年潤九月,李元昊帶領西夏軍隊大舉攻宋,涇州由於地處邊陲,所以首當其衝就成為李元昊攻擊的目標,當時守城的宋軍兵力不多,滕子京就緊急動員招募數千民兵協助正規軍守城,後來范仲淹在收到他的求救信之後,帶著宋軍趕來救援,這才解了涇州之圍。

然而,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使王沿所派出的葛懷敏大軍,卻因為輕敵冒進結果在定川寨被西夏圍殲,葛懷敏與部將16人戰死,宋軍喪師9400多人。李元昊在獲勝之後,揮師南下,連破數寨,直抵渭州。在縱橫600裡地區內,焚民舍、毀城寨,所到之處,宋軍皆壁壘自守,不敢出戰。這年十月,身為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的范仲淹率軍來援,同時其背後還有20萬宋軍作為後盾,李元昊因此未敢繼續深入,大掠一番後就撤兵了。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宋軍在經歷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的三場慘敗之後,逐漸意識到對付西夏,野戰打不贏,只能通過先鞏固防守,然後去奪取要地的策略,通過修築堡壘步步蠶食西夏領土,而這也基本上成為後期北宋對付西夏的戰略方針。

1042年農曆十一月,宋朝恢復設置陝西路安撫、經略、招討使,范仲淹、韓琦、龐籍分領職事,同時范仲淹與韓琦又在涇州設置官第,滕子京在此番的人事調動中被調往慶州,“徙知涇州滕宗諒為環慶路都部署兼知慶州”繼續協助范仲淹抗擊西夏。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然而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滕子京躲過了李元昊西夏大軍的真刀真槍,卻沒能躲過朝堂上御史、言官、諫臣們的口誅筆伐。

貶官嶽州

正當滕子京準備在慶州大幹一場的時候,在朝堂上,他卻被人揹後捅了一刀。其“罪狀”就是在“定川寨之戰”後,他花費十六萬貫錢犒勞將士,祭奠英烈,撫卹遺屬。按說大戰之後,這麼做沒什麼錯,但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揪住費用中的一點不放,指出“其間數萬貫不明”,料定了是被滕子京貪汙了,之後,“涇州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范仲淹、歐陽修等人也是連連上書從中解釋。這麼一鬧,滕子京升官是沒戲了,能保住現在的職位就是不錯的結果了,最終宋仁宗為了平息議論,將滕子京貶官外放,去嶽州擔任知州。

對於滕子京的這次遭貶,表面上是衝著滕子京來的,其實背後是衝著范仲淹來的,更直接的說,是衝著慶曆新政來的。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定川寨之戰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043年,西夏國主李元昊主動求和,西北戰事稍寧。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中央擔任樞密副使,同年八月又拜為參知政事,一起入兩府的還有韓琦和富弼,朝堂上,宋仁宗任命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等為諫官。在范仲淹提交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中,他提出了“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並藉以達到節省錢財的改革主張。其中的大部分意見被宋仁宗所採納,並開始施行,史稱“慶曆新政”

新政實施後,不斷遭到權利集團的抵制和阻撓,在中央,他們既要對付范仲淹,同時在地方又要剪除消滅范仲淹的死黨根基,於是這位和范仲淹同年進士,在工作上又是死黨的滕子京順利的成為首當其衝被攻擊的目標,於是這才有了“涇州公款案”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到了嶽州之後,滕子京同志本著“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在哪不是幹革命,在哪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到任後,勤勉工作,忙於政務,帶著大夥通河道,治水患,辦學校,勸農桑,重修岳陽樓,使得八百里洞庭一派水鄉田園風光,嶽州之地出現太平興盛的景象。

當岳陽樓落成之日,滕子京是“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多年來的宦海沉浮,官場的壓抑,面對一望無際的洞庭湖水和遠處滾滾東去的長江,再意志堅定的男兒也把控不住自己內心的情緒,那一顆顆奪眶而出的眼淚,是多少年擠壓的怨氣,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等到輕彈的時候,真的就是因為到了傷心處,這“憑欄大慟十數聲”是何等的淒涼、何等的悲痛、何等的無奈,何等的壯烈!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然而反對派還是揪著他不放,指責他在修岳陽樓的時候四處搜刮民脂民膏,然後中飽私囊,藉著修樓的機會給自己樹碑立傳,以至於司馬光(對,就是砸缸的那位)在其所寫的《涑水記聞》中有這樣的記載“所得近萬緡置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典案籍。樓成圾宏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

然而對於這次對滕子京“貪汙”的彈劾,其結果應該是以不了了之而告終,

連司馬光自己都說,在滕子京修岳陽樓時,“不用省庫錢,不斂於民,但榜民間有宿債不肯償者,獻以助官,官為督之。民負債者爭獻之”,這哪裡像是一個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更像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清官!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所以這之後,滕子京既沒被貶官,也沒被其他處罰,而是繼續在嶽州當差,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1047年,朝廷下旨讓滕子京去蘇州做官,在離開岳陽三個月後,滕子京病逝於蘇州任上,時年56歲。

流傳千古

至於滕子京到底有沒有貪汙,歐陽修的好友劉原父在嶽州見過滕子京家之後曾寫過這麼一句詩“誰信專城千騎居,空齋圖籍兩三櫥”。范仲淹在《祭滕子京文》中也承諾過,要幫助他撫養幼子“我今撫之,必教有稱”。而《宋史》中更是對他有“宗諒(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這樣的評價。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貪官,家中怎會只有兩三櫃子書?如果他真的是貪官,死後家中怎麼會沒有餘財,都需要范仲淹幫他養兒子?如果他真的是貪官,《宋史》中怎會記錄下“及卒,無餘財”?

在滕子京治理嶽州期間,他的政績考核北宋第一,史載“歷中,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治最為天下第一。”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好官,卻一生仕途坎坷,飽經磨難,雖有才幹、滿腔報復,最終也只落得遍體鱗傷、家無餘財,客死他鄉的結果。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而他的那位好朋友范仲淹,也隨著慶曆新政的失敗而被逐出中央,在被貶官鄧州期間,他寫下了那篇傳世名作《岳陽樓記》,也正是這篇文章,讓後人記住了“滕子京”這個名字。文中的那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要表達的正是范仲淹對新政失敗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以及對自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要為大宋貢獻滿腔熱血的豪情。而這句話也成為後世歷代文人墨客、官紳學子、仁人志士處世之操守,在精神層面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

《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范仲淹為什麼和滕子京那麼好?

在滕子京去世五年後,1052年,64歲的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死在了調往潁州的路上。

這對生死之交的老鐵就此走完了人生之路,然而他們的名字卻隨著那一篇《岳陽樓記》而名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