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105岁的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离开人世。


她说她走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就是这样的杨绛先生,她的一生带着尊严和信仰,同样也带着傲骨和柔情。


她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是中国作家榜上年龄最大的上榜者。


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是嫂嫂眼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的全能女人。


她在百岁的时候这样评价自己:“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杨绛小名叫阿季,在家中排名老四。她出生于书香世家,杨绛的父亲是闻名于江浙的大律师。父亲从小就特别宠爱杨绛,因为杨绛小的时候个头最矮,十分喜爱猫的父亲便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在父亲的引导下,杨绛十分爱读书,中文英文的全都不放过。


12岁的杨绛进入苏州振华女中学习,有一次她的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 “一星期都白活了。”


之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读书。


1928年,杨绛17岁。


她当时一心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是杨绛所在的考学地没有招生名额,最后杨绛上了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苏州东吴大学因为学潮停了课。她便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并在那里认识了钱钟书。


杨绛的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时,钱钟书可是有了名的“狂人”,刚进入清华的时候就称“横扫清华图书馆”,并以毒舌为名经常不给学术名家们留面子。


曾放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导师!”


但唯独见了杨绛,毒舌马上得到了收敛。


在第二次见面时,钱钟书就忍不住说:“外面的人说我已经订婚,都是瞎说,你别信他们。”

杨绛回道:“他们说追我男孩子从清华排到北大,其实我单身。”


1935年7月,杨绛和钱钟书在苏州举行了婚礼,也在那一年,杨绛陪钱钟书去英国牛津就读。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在英国的生活杨绛几乎揽下了所有的杂事,做饭做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两年后,他们的女儿钱媛在英国出生。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1938年,杨绛跟随着钱钟书带着1岁的女儿回到祖国,之后杨绛就在上海创作剧本,戏剧家夏衍看过之后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在六十多年后依旧在舞台公演。


这让杨绛的名声大噪,后来,杨绛又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1957年,当时的中宣部部长林默涵也是因为拜读过杨绛所翻的《吉尔·布拉斯》,同样大加赞赏,便邀请杨绛重译《堂吉诃德》。


因为杨绛觉得只有从原文翻译最为准确,她决定从零基础学西班牙语,只为译好这本书。


这一年,杨绛已经47岁了。


但这部书稿还没完全翻译,杨绛就因为时代的原因历经磨难,书稿被没收,翻译的内容被丢入废纸堆,甚至头发被剃了半边,又被安排去扫厕所。


但是她从没想过放弃。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


为此,她坚持了整整二十年,翻译了七十二万字。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这部译作被称为是翻译佳作,是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但是西语学的教授董燕生先生却挑出了译文中的所犯的很多错误,甚至他把杨绛先生的译本拿到课堂当作反面教材。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当时的杨绛已是学界公认的大家。


就连当时的报纸都认为董燕生的批评是“歪风”。


杨绛听说后,马上回应道:“董燕生先生对我的批评,完全正确,说不上“歪风”。世间许多争端,往往出于误会。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师,可惜我生得太早,已成了他的“前辈”。他“不畏前辈权威”,勇于指出错误,恰恰是译界的正风,不是歪风。”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1994年,钱钟书住进了医院。不久后,两人的女人钱瑗也病重住院。当时80多岁的杨绛经常往返于两个人的病床前。


就算这样,杨绛也要亲手为钱钟书准备各种餐食,精细到鸡胸肉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也没有。


她说,“钟书病了,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女儿钱瑗在医院去世了。杨绛没有告诉钱钟书,过了4个月后钱钟书知道女儿去世后体温立即上升。


杨绛对钱钟书说,“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可以陪着我。”


已经不能说话的钱钟书,点了点头。


一年后,钱钟书去世了。


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至此,天下之大,只留她孤身一人。


后来,杨绛兑现对钱钟书的话,开始写属于一家的故事。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2003年,杨绛93岁,她出版了作品《我们仨》。


她在扉页上写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2001年,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自己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说:“我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自己一个,还有已经去世的钱钟书,和我们的女儿钱瑗,那个时候,我跟钱瑗在钱钟书的病床前边,我们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说,将来我们要是有钱,我们要捐助一个奖学金。”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了,出版社当时准备大张旗鼓办一个作品研讨会,杨绛听说后回绝到:“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105岁杨绛离世后,留下了一篇跨世纪的人生奇文

到了2011年,这位百岁老师被查出患有心衰,但是老人依旧保持着晚上一点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休息两小时的作息习惯,每天读书写作从来没有中断过,在临睡前她还保持着翻旧书的习惯,这些书中留有钱钟书的勾画,她都要一一细读、品味。


2016年5月25日,这位老人与她思念的丈夫和女儿团聚了。


有人这样评价杨绛: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但她一生最高的评价,我想依旧是钱钟书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部分资料来源:

杨绛:什么是好的婚姻?

杨绛走出时间

杨绛:一记时代的回眸

送别杨绛,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她

杨绛 | 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