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東漢末期動亂,黃巾農民起義成導火索,亂世成就孫氏集團

導語:孫氏集團的起底離不開創業者自身能力,善於捕捉戰爭機會,依靠官僚集團支持,借力發力壯大實力,開拓東吳帝國版圖,最終成就幾代人夢寐以求偉業。

01

東漢末年亂世,階級矛盾突出

1.東漢末年,處於動盪不安、秩序混亂年代,劉氏政權到了岌岌可危地步,這既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的矛盾使然。

上層社會矛盾主要集中在外戚、宦官和士大夫的相互鬥爭,一方勢力都想要控制另一方勢力,達到獨裁統治目的。後期帝位更迭就是外戚、宦官與士大夫之間的一場鬥爭。以士大夫集團為代表的的官僚階層,自己的地盤豈容他人鼾睡,更不能容忍他人染指,都在精心培育壯大自己的勢力。

2.宦官在政治上橫加干涉朝廷政務,重要部位官員都由宦官集團子弟擔任,甚至擁有指揮兵馬權利,猖獗進行標價賣官,儼然將國家選人用人的察舉制度踩在腳下;經濟上極度貪婪成性,城市周邊良田悉數盡歸他們自己,形成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

東吳:東漢末期動亂,黃巾農民起義成導火索,亂世成就孫氏集團

宦官張讓

士大夫集團鄙視宦官集團做法,導致被誣陷入獄、橫死獄中比比皆是,當時出現了“天時閉,賢才隱”的困頓局面。矛盾已經發展到不可調和避免高峰,王朝坍塌也是時間問題。

02

農民起義戰爭,加劇宦官勢力膨脹

1.受到剝削壓迫的農民階級站起來了,先後爆發大約60多次的農民起義,規模龐大的黃巾農民起義迅速爆發蔓延開來,矛頭直指首都洛陽,東漢朝野上下震驚惶恐,內部矛盾暫且擱置,啟用被禁錮的士大夫,舉起拳頭一致對外。而作為業餘的義軍缺乏作戰經驗,最終被各個擊破,首領壯烈犧牲,農民起義以這樣失敗收場。

東吳:東漢末期動亂,黃巾農民起義成導火索,亂世成就孫氏集團

黃巾起義

2.農民起義的失敗給當政深刻教訓,必須加強地方管制,方法就是給予各州牧充分授權,擁有領兵治民之權。各州牧藉機拓展武裝自己實力,加劇地方勢力的割據。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之間的戰爭也拉開序幕,以董卓、袁術等為代表的地方官僚集團先後展開一系列戰爭。

03

孫氏集團登場,幾番奠定根基

1.孫權父親孫堅在官僚集團戰爭中登上政治舞臺。孫堅從小表現出勇敢智謀,十七歲時被徵召為假尉,古代二十歲成人才能做官,可見孫堅的與眾不同。《三國志》記載孫堅:“勇摯剛毅,孤傲發跡”。

東吳:東漢末期動亂,黃巾農民起義成導火索,亂世成就孫氏集團

孫堅

後期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討伐逆賊董卓,因為軍功卓著,先後被封縣丞、車騎將軍、別部司馬等職務,成為獨當一面將領,全是依靠自己白手起家。縱觀曹操、劉備起家,都是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軍有關。

2.正在如日中天時候,孫堅被袁術派遣南下攻打劉表,被劉表部將黃祖亂箭射死,損失集團創始人離開損失慘重。孫氏集團接力棒交到長子孫策手中,孫策志向遠大,致力建立帝國偉業,廣交社會名士,袁術部下週瑜、魯肅、太史慈等謀士大將收入麾下,孫策與稱帝的袁術決裂,曹操為了交好孫策聯姻搞好關係,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圖偉業。

孫策也是有個性的人,除了忙於政務以外,還有單槍匹馬涉獵愛好,最終小命就毀在這點上,被自己曾經殺死的吳郡太守許貢部下刺殺,一顆帝國新星隕落,接力棒又交到我們熟知的孫權手中,一個帝國正在逐步構建中。

東吳:東漢末期動亂,黃巾農民起義成導火索,亂世成就孫氏集團

孫策

【總結】時勢造英雄,正是在這個混亂年代,給了孫氏集團機會,一路扶搖直上,憑藉勇氣、智慧和魅力,征服團結群眾,在江東打下一番天地,奠定東吳帝國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