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不通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沿用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施肥習慣,可不是說變就能變的。可是在山東惠民,大片的鹽鹼、板結地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多年來,當地農民百姓一直使用尿素、二銨、傳統複合肥料,到現在地裡的小麥、玉米已經生長緩慢了,但是如何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如何保證農作物的質量,牽動著當地農民的心絃。然而,就有一個人,勇敢的嘗試新型肥料產品,帶領村民“吃螃蟹”,他就是惠民縣李莊鎮大劉村書記劉建林。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種植過程中很多農民不敢輕易嘗試新的肥料產品,因為這關係到作物一年的收成,也因為很多假化肥充斥著肥料市場,造成農民朋友不敢也不想使用新的產品。但是隻使用傳統的肥料不能促進綠色農業高效可持續發展,聽別人說根力多的肥料加上科學的配比施肥在土壤上會有神奇的功效,所以就抱著試一試找到了聖豪惠興農資總經理呂峰,並把自己想使用根力多在村裡做示範田的想法告訴了呂峰。去年小麥播種時節,便帶領村民在300畝小麥田上做起了試驗示範。”講話的這位正是劉建林書記。6個月過去了,300畝小麥示範田現在怎麼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4月14日,一場土壤改良現場觀摩會在大劉村舉行,根力多在當地徹底叫響了。經過對比,很明顯根力多示範田小麥田長勢比對照田的整體長勢強出不少,小麥莖稈健壯、主根發達、有效分櫱較多、毛細根濃密發白,而且經過根力多含微生物肥料近6個月的改良,地表白漬現象減輕,土壤團粒結構得到明顯改善,板結現象減輕,土壤透氣性強。在鹽鹼地上種出好產品,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根力多卻辦到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根力多魯西北大區經理種學光指出,鹽鹼、板結是惠民農業種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頭等問題,因為我們長期不合理的施肥理念,導致每年我們都會投入大量化學肥料。土壤環境導致作物吸收能力被削弱,作物根系不能良好的吸收我們投入到土壤中的化學元素,導致大量的化學元素被土壤固化,繼而加重土壤鹽鹼、板結,生理病害層出不窮。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不止一位專家說過,當前農業發展土壤中最不缺的就是化學元素,並不是化學肥料不好,而是因為我們以往施用了過量的化肥,導致大量的化學元素被土壤囤積和固化,被固化的化學元素又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隨著土壤中被囤積的化學元素越來越多,鹽鹼、板結也越來越嚴重。

根力多按照當地施肥習慣在為當地提供施肥方案時,推薦每畝地使用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釋肥(21-17-6)40kg作為小麥底肥施用,追肥施用根力多金駱駝脲銨氮肥40kg。讓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僅可以給作物提供所需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還可以通過根力多提供的有機質,增加土壤有機質,同時根力多微生物菌可以將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進行分解,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從而減少土壤中鹽分的濃度,起到緩解土壤鹽鹼化功效。

根力多 走中國|村書記帶領村民“吃螃蟹”

呂峰心向農業和農民,得到越來越多種植戶的認可,呂峰說:“劉書記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聯繫了我,結果出乎意料,他很開心。對我來說,土壤健康,農民增產增收就是對我最大的讚揚。”大劉村帶頭人的新嘗試讓當地的小麥長得更好了,根力多慢慢的得到了認可……(根力多)

農林衛視《中國農資秀》欄目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