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經常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流水


我就有心理問題!我也很聽話。可是我更自卑!

中國人特別喜歡用聽話來讚美孩子,覺得這種順從,是孩子擁有的最好的品德。

我們家有姐弟三人,姐姐兩個,弟弟一個,因為家裡重男輕女,更疼愛弟弟,我為了多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就會努力的表現出來我懂事,我聽話。我在外人看來,也是我這個大女兒懂事聽話,其實開心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上了大學後,我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缺點,就會慢慢的展現出來。我自卑,極其的自卑,喜歡的東西不敢爭取,也始終的覺得不如別人,我在父母眼中,也依然是那個聽話的長女。



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是過得不開心的,因為我壓抑,我在外面表現出來的性格是活潑的,可是一個人安靜獨處的時候,我是自卑的渺小的。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我在相處的過程中,很小心的對待過去的自己,因為那種童年留下的陰影,在我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會被放大。



女兒現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會聯想到我的小時候,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也感覺是在彌補我的小時候。彌補我小時候受到的各種不公平,彌補小時候的恐懼,彌補小時候的那種壓抑。我努力的愛我的女兒,其實是在努力的把愛傳遞給我自己的童年。



現在我過了而立之年,我在努力的擺脫我聽話的童年,我也在努力的讓自己平靜,因為小時候的壓抑聽話,換來的就是現在的暴躁焦慮和多疑。我會看各種各樣的書,讓自己充實一些,也會聽佛經,聽裡面的人生道理,讓自己心中坦然平和。

人生苦短,我會慢慢變得更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開心活著!


朱大妞的娃子狗子


為什麼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心理問題?

是這樣的,聽話的孩子從小是父母家人的影響,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後天的,孩子聽話沒什麼不好,但是特別聽話,就是小時候經常說的這孩子真乖,幼小的心靈裡,天天裝著真乖乖,小孩子是否就有了心理負擔,是否限制了孩子的天牲,創造思維,孩子的好奇心,在大人的誘導下,孩子天天做個乖寶寶。

為什麼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原因就在這裡,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大人的一舉一動,舉止言談,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作為父母教育好孩子,可真算的上是一次偉大的心靈工程啊!

孩子教育,年輕的爸媽,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長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驕生慣養,本身就有很多不好的習氣,再做孩子的啟蒙老師,可要先得進行修練,嚴以律己,自我完善!

孩子教育,對孩子不要管的太嚴,雖不能完全放飛,但也要給孩子自由,千千萬萬不要對孩干擾太多太多,不能讓孩子完全按父母設計好的軌跡運行,上邊說的乖寶寶,實際上是從小的心理障礙,也可以說,從小沒有養成健全的思維能力,只所以出現長大以後的心理問題。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也不一定就不好,父母要辯證對待,先聽聽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的理由,對的肯定,錯的糾正,要讓孩子完全明白過程。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經常問這問哪,就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進步,孩子不管場合,不管時間,哪裡想起哪裡問,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冷落了孩子,父母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先回答孩子的提問,如實在忙不過來,也要安慰好孩子,千萬不要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一定要從小培養成健全的思維能力,避免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


用戶安康幸福


1. 從成長年齡階段看:

孩子剛出生,猶如一張白紙,後期在家長、老師、社會慢慢培養認知、行為、性格;

0~8歲,大部分的認知是由家長培養和輸送的,所以這個時期,我們會感覺到孩子特別的乖巧、聽話,尤其是聽到孩子們說:“我爸爸說……”、“我媽媽說……”

8~18歲,隨著接觸的知識、事物、人際關係(同學、老師、朋友等)越來越多,加上身體也在發生變化,他們對事物的觀察,開始擴大視野,開始糾結、考慮,或內心想:“這個事兒,以前我爸我媽說是那樣,而我今天看到的是這樣……”他們開始產生疑問和批判,甚至開始自主的選擇和決定。這個時候,我們看孩子的行為習慣等,就會發現,孩子咋就變了呢?

2. 聽話。這個詞,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沒有具體的指向。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就是孩子完全按照我們的預期言行,我們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做什麼。若是這樣,家長的思維一定被限制或部分限制了,用我們限制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成長。更好的方式是,引導孩子經歷成長,他經歷的多了,感受才會更深,成長的收穫才會更多。

3. 孩子和咱們家長,是兩代人,年份上講,相差20幾年,甚至更多,咱們關注事物的態度、角度、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出現我們認為不太合理的言行時,作為家長,可更多的思考背後的原因。比如,孩子和家長溝通少了,背後原因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缺少共鳴,如果要解決,就要創造共鳴(一起做喜歡的事兒等)。

4.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請留意具體的呈現方式,一般情況可以通過疏導、運動、陪伴等進行舒緩;若是因為長期忽視或心理問題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建議聯繫專業心理諮詢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