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8)

迎往送來 設身處地

“迎來送往”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指走的歡送,來的歡迎。形容忙於交際應酬。“設身處地”意為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這兩個成語都源自西漢時的商丘人戴聖編著的《禮記·中庸》記載的孔子的一段話: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喜愛學習就接近智慧了,盡力去實行就接近仁愛了,知曉羞恥就接近英勇了。知道這三點,就知道如何修養德行了;知道怎樣修養德行,就知道怎樣治理人了;知道怎樣治理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國家了。治理天下國家大凡有九條準則,分別是修養德行、尊重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貼眾臣、愛民如子、招集各種工匠、優待邊遠異族、安撫四方的諸侯。修養德行,大道就能夠順利實行。尊重賢人就不會被迷惑。親愛親族,父、兄、弟就不會抱怨。敬重大臣,處事就不會恍惚不定。體貼眾臣,士就會以重禮相報。愛民如子,百姓就會勤奮努力。招集各種工匠,財富用度就充足。優待邊遠異族,四方就會歸順。安撫各諸侯,普天下就會敬畏。清心寡慾,服飾端正,無禮的事不做,這是修養德行的方法;摒棄讒言,遠離美色,輕視財物,重視德行,這是勉勵賢人的方法;尊崇親族的地位,重賜他們俸祿,與親族有共同的愛和恨,這是盡力親愛親族的方法;為大臣多設下官以供任用,這是鼓勵大臣的方法;以忠誠信實、最重俸祿相待,這是勉勵士的方法;根據節令使役,賦稅微薄,這是鼓勵百姓的方法;日日訪視,月月考查,贈送給他們的糧食與他們的工作相稱,這是鼓勵工匠的方法;盛情相迎,熱情相送,獎勵有才幹的,同情才幹不足的,這是優待邊遠異族的方法。承續中斷的家庭世系,使廢亡的國家得以振興,整治混亂,解救危難,定期朝見聘問,贈禮豐厚,納貢微薄,這是安撫諸侯的方法。儘管治理天下國家共有這九條準則,但實行它們的道理是相同的。”

由於《禮記·中庸》中記載的“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送往迎來”就成了成語。亦作“迎來送往”。《禮記·中庸》中的“體群臣也”,朱熹注:“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迎來送往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極其平常的事,但其意義卻不平常。這是社會交往接待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表達主人情誼、體現禮貌素養的重要方面。這是禮儀。如果做得好,對來客做到了真誠地熱情友好地歡迎,就能給客人一個暢心舒意的印象,讓來客感受到你的真誠友好,而且能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回憶,為以後的往來奠定基礎。以後的相處就會很和諧,合作辦事情就會順利。如果做得不好,就會使來客感到冷淡,進而會聯想到許多,讓來客很不愉快,之後的交往就不會和諧順利,不僅會影響二者之間的感情,而且會影響到事業等方面。作為禮儀之邦,親朋好友之間正常的迎來送往是為了加深感情,寄託祝福。因此,懂得迎來送往的禮儀非常重要。

例句:“太夫人冷笑道:‘這位黃先生我看枉為人師!勸學生賣主求榮,他當的什麼老師?聽說你還客客氣氣迎來送往?’”(溫靖邦《將星在狼煙中升起》十一)“若非夢往神遊,何謂設身處地?”(清代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語求肖似》) (2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